五是在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考试的内容、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引导功能。传统的考试方式比较单一,考试内容往往偏重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方面,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实施“全面考核”,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科学地评价学习的成绩,具体做法是:从考试内容上要求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融会贯通后所内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考试形式上要求采取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调研报告、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一页纸开卷等多种形式。
三、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和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学校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师资自身素质。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根本。好教师往往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主动要求发展所致。学校应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要让教师主动发展。让教师把教育当作事业追求,让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工作,而不是迫于情势为谋生需要才教书。教师只有喜欢教育工作,才会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才会投入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积极性才会稳定持久。要做到这些必须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其具体措施:
一是要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创造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知识。2)文化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钻研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3)教育科学知识。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理论、发展智力、完善人格还必须掌握教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及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也就是教育科学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了解教学客观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获得最佳的科学的教育效果。
二是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研究型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加大科研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研究与创新,使研究融入教学过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前沿性,理论能较好地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形成探索未知的视野。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实例,进行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讲授中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以课堂教育为主,尤其应进行教学内容叙述方式研究。将叙述方式由传统的原理+例子变为案例在先、问题在先。按照常识思维先出现问题,然后需要理论来阐释、解决,使之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为讲解基本理论埋下伏笔、证明基本理论的真理性、价值性。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进行新型教学原则的创建。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力求贯彻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挑战性原则。培养和鼓励学生的钻研、探索与创新意识。
三是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以教师的人格与理论魅力感染学生。首先,在教学内容的深化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反思者与研究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能力,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彼此之间进行相互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帮助对方发现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反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还要成为对教学以及对实际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的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在关爱学生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与伙伴。学生成才需要有一种充满期望、充满自信的心理氛围,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为了满足学生获得尊重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做出多少努力,付出多少心血,都不算过分。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迎合学生,对学生当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消极现象,仍然需要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给学生引导批评,这也是对学生最好的服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能力、认识、爱好、修养等不同,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学校创设一个彼此尊重、真诚关心的人际环境。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们从精神的层面去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处境和需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心目中,应既是他们的榜样和伙伴,还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和心理治疗工作者。第三,在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技术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是专家和能手。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广泛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与学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沟通。借助网络,抢占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教学主动权。我们抢占了网络文化阵地,就把握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动权。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校园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新形势,克服思想还停留在原地,对网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的情况。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方式,抢占并坚守网上主动权。构建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宣传思想工作网站,大力开发教育软件,充分利用网络文化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既懂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阵地,传播主流价值文化,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联系学生,学生通过网络将学习结果、对课程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了解前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学生现在的需求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意见,并根据情况对前面的教学内容做补充以及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教师只有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最后,要做到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学校应通过进一步健全教学成果评奖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在业务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奖中,切实做到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的四个“一视同仁”,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勤于教书,乐于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宗旨。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云南财经大学党办潘祖和、马列部李昆
【摘 要】实践教学是一切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不例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分为理论教学的主渠道小环境和学校主题活动教育的大环境,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看,缺乏系统性。应该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其两个方面的结合点才是实践教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政府、学校和教学部门系统地组织实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教育 载体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未来。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把握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以实践教学为纽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教学中贴近国情社情,贴近学生,贴近人民群众,取得成效。
一、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一切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不例外,但是,没有哪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像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自2004年至今,从强调到布置实践教学,从课程改革到实践学分的规定,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到规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重视实践教学,是有偏差的。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的提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的实践教学源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在此文件精神中,从“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出发,分析了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由此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实践教学”两大有效途径。
第二阶段,在(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2005年2月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两个重要的文件:(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2月7日)教社政〔2005〕5号,在这个文件里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即05方案),将原来高校“两课”98方案开设的8门课程改革为四门必修课加“形式与政策”课的(4+1)模式,力图在减少课时中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让学生整体把握国家意识形态的要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2005年2月1日)中青联发〔2005〕3号,在此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明确提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在此文件里,明确了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和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特别提出的是“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