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农家乐经营必读
14113700000028

第28章 农家乐财务管理(4)

(二)构建了城乡一体的保障体系

一是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老龄农民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养老金,低收入农民享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实现了城乡居民户籍一元化管理。

二是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教育体系。取消了乡管学校,统筹城乡教育管理;对全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了“一免两补”(即免费上学、财政补贴、困难补贴),2004-2006年区财政共计投入558万元。

三是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将城市就业工作体系向农村延伸覆盖,依托管理、宣传、信息、培训四级劳动就业保障网格,大力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充分运用社区金融小额贷款和家庭创业活动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失地、准失地农民就业。2006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458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2%以上。

(三)经济效益取得显著增长

“五朵金花”将文化产业巧妙的与现代农业嫁接,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工业化,大力发展都市休闲经济,“五朵金花”景区农业产值、政府税收、村集体资产、地价等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一是花卉产值增长。2003年,锦江区以承办省首届花博会为契机,运用市场化大力发展现代花卉业,花卉产值由2000年的4124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7000万元,增幅达41.1%。

二是农业产值上升。随着三产结构的逐年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成功运作,锦江区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虽然由2000年的1.0%下降到2006年的0.3%,但通过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现代农业,景区内土地由每亩种粮食年收入2000~3000元,种花或蔬菜年收入4000~5000元提高到上万元,农业生产总值与2000年相比年增长了6602万元,增幅达85.5%。

三是农民资产增值。打造“五朵金花”,改善了农村环境,土地租金由1500元/亩上涨到2000元/亩。改造后的农房,由每平方米500元上涨到每平方米1600元以上,整个片区农户资产增值超过了13亿元。

四是三产收入增加。“五朵金花”的成功打造,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培植了税源经济,增加了税种,税收大幅增长,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仅2006年,“五朵金花”景区就实现三产税收532万元,是2002年的13.27倍;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是2004年的2.3倍。

五是集体资产增值。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壮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创办了农村公益事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2002年,“五朵金花”景区的集体资产为837.03万元,绝大多数为办公用房、土地等固定资产折价,集体经营性资产和现金收益较少。截至2006年,整个景区的集体资产达到了2377.62万元,年增幅达46%,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动力。

六是周边地价升值。“五朵金花”项目的成功打造,改善了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开发,推进了“五朵金花”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城市东部副中心的开发建设。景区周边地价由打造前的每亩50万元升至目前的350万元以上。

七是土地整理成本下降。“五朵金花”景区涉及土地1.8万亩,约1.2亿元的投入,平均每亩土地整理费为0.7万元,大大低于在周边县(市)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每亩3万元的成本价。而且将整理开发出的土地,打造成了开放式公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四)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实施农民集中居住,或对农房实施景观化改造,完善了供水、厨卫、电气等设施,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城市的道路管网、市政环卫等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使农民享受到了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同时,“五朵金花”优美的田园风光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成为了城市边缘的一座开放式公园。仅2006年,“五朵金花”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989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3.5倍。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和部署,结合锦江实际,在城乡统筹方面,我们将着手开展以下工作:

(一)深化城乡统筹规划

按照统筹城乡、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制订完善“一个核心区、两个经济带、四大片区”的全区城乡统筹规划。“一个核心区”是以春熙路、盐市口街道辖区为空间范围的中央核心商贸商务区;“两个经济带”是以东大街沿线为空间范围的国际金融商务服务经济带,以滨江路沿线为空间范围的高档酒店配套服务经济带;“四大片区”是以水井坊、大慈寺、华兴街历史街区周边区域为空间范围的商务休闲旅游区,以锦江工业开发区为空间范围的工业总部经济聚集发展区,以红星路二段及周边区域为空间范围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而“五朵金花”片区将通过整合文化、旅游、休闲、商务等要素,进一步升级打造为以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创意艺术等为特色的都市休闲旅游区。

(二)加大推进“三个集中”力度

首先,重点加快农民新居工程建设,推动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依托项目、依托产业解决农民集中居住的问题,力争全区农民集中居住点在今年全面启动,明年全部建成入住。其次,在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力争尚未流转的土地都实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越。

(三)做强产业支撑

在推进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格局中,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提升休闲旅游产业,调整“五朵金花”的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文化、旅游、休闲等要素的组合,延伸游、购、玩、吃、住、娱旅游产业价值链。

二是发展汽车文化产业,以金港赛道为龙头,以连接城区的交通干道为主线,延伸发展集汽车比赛、展示、贸易为一体的汽车文化产业链。

三是发展创意艺术产业,实现“五朵金花”与绘画、摄影、雕塑、音乐创作等创意艺术的有效结合,建设成都创意艺术大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与观光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司法》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创新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人才使用机制,在集体经济项目中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二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同时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组建成都市锦江区现代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融资平台,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完善财政对集体经济项目的补贴扶持政策;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对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给予激励的措施和办法,健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

(五)努力促进以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的各项农村社会事业

坚持“富民优先”的原则,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确保在城市化进程中,全区农民的收入持续快速提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路网、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覆盖,切实解决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面源污染和燃煤污染等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中央、省、市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的工作力度,推动锦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资料来源:http://www.sdpc.gov.cn/tzgg/zhptggsd/t20070619142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