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
14113000000018

第18章 儿童音乐才能的引导(1)

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体会到音乐才能和音乐成就两者的不同。音乐才能是一个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概念,并且是不容易通过训练和改善的才能。而音乐成就则是与一个个体所能表达出来的实际能力相关的,并且可以通过实践的锻炼、经验的积累和有目的训练来提高的能力。具有音乐才能的孩子通常都能够对训练和经验做出敏感而积极的反应,并更容易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因此,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父母想知道:我的孩子是否具有音乐才能?我是否应该为他提供适当的音乐教育来发展他的音乐才能?”通常一个有经验的音乐教师通过试听就能为家长提供充分的情报。可是也有个别孩子,他可能对声音具有非凡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但是却缺乏音乐表演所具备的心理能力。这样的孩子可以从探索音乐和音乐欣赏的持续训练中得到许多教益。研究表明,对于有音乐和艺术天赋的儿童,主要不是表现在天生能力的差异,而是表现为家长为之提供的音乐活动的机会以及鼓励的不同和家庭音乐环境的不同。具有音乐天赋的儿童家里通常都高度重视音乐教育,不仅拥有许多乐器,还有额外的音乐课程辅导,鼓励孩子的音乐实践,鼓励孩子学习演奏乐器。还有一些家庭的其他成员能够演奏音乐,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从小就能够耳濡目染,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之中,音乐才能的显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通常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到了4—5岁就可以显现出明显的与众不同的音乐才能。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充满音乐生活的家庭环境来培养。

美国布鲁姆的研究小组对青少年中各种类型的天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广泛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对音乐天才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影响特殊天才儿童发展过程的许多因素中,家庭以及家庭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对于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演奏家和歌唱家的研究发现,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经济阶层,这些父母都能够为孩子指明方向,承担义务去贡献出他们的时间和资源,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成长环境,和睦的家庭气氛可以强调人生的努力方向,并能合理的支配时间而不虚度光阴,并且父母总是这个家庭的模范,为孩子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能够从小懂得要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再进一步就是在音乐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去学习和磨练音乐表现所要求的技巧。音乐教师应该有能力为年轻的表演者制定出有效又有趣的学习方案,并且通过学生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支持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如果教师的工作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能够和家庭的培养计划完美地加以结合,那么,孩子音乐能力的成长将是十分惊人的。

音乐天赋包括知觉的(五官的)和动作技巧两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理解音乐中音阶概念的能力是与年龄和时间概念的形成有关的。根据皮亚杰的理论,6—8岁的儿童提高音高的区分和声调、旋律的记忆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现行的许多有效的评估音乐天赋的方法———测试、教师的看法、父母的反馈,都可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现在许多测试音乐天赋的方法与学校的音乐课程有关。以测试音乐听力去衡量儿童音乐天赋的方法是较为经典的,还有持之以恒的考察也是十分重要的。儿童似乎能够以一种又说服力的方式对音乐做出反应,并且在他们能够用语言来概括语言之前就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音乐的喜爱。识别绝对音高是关于音乐能力测试的一个重要部分。拥有绝对音高的人不仅能够通过听音乐来准确地说出音高的名称,而且还能够按照要求唱出来。有人相信绝对音高是遗传的,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可以通过积极地训练或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成熟而获得的。事实的确如此:有些孩子对绝对音高的掌握表现的轻而易举,而有些孩子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例如有一个4岁的女孩在一天之内就能通过钢琴键盘说出各个音的名称,并且在第二天能够将各个音的名称与音高匹配起来。年龄越小似乎掌握的能力越明显,而且越精确。显然,儿童早期的音乐探索和音乐经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儿童音乐成就的获得必须以固有的音乐才能、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有效的音乐训练为基础。

§§§第一节 音乐的主要功能

(一)感知空间方位功能儿童根据音乐的旋律线产生了自身运动的旋律线,即手、脚、身段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变化。并且在音乐游戏和舞蹈这个群体活动中,能更好的发展儿童的空间方位感知,比如个体与个体的位置变化、组与组的队形变换等。

(二)增强节奏感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亲身感受到音乐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

(三)促进动作协调发展。儿童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时,通过学习各种动作,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儿童音乐脑(右半球)的经常活动还可促进大脑左半球的活动力,加强左右两半球的联系,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时,有很多机会需要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在舞蹈中,儿童“闻乐而思”,灵敏地感知特定的时间、空间的各种情态,把音乐转化为形象,然后在头脑中反映出种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情节。

§§§第二节音乐培养要掌握的要点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习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用音乐来放松;使他们对音乐用浓厚的兴趣及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对音乐听觉的敏感性。可经常播放经典音乐,也可挑选孩子喜爱的乐器进行培养。尤其要鼓励孩子的自发性音乐活动。如经常在孩子等待时间或音乐入区活动时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歌曲、音乐,让孩子自主选择是进行律动、打击乐还是歌表演等。

(二)激励儿童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儿童老当演员,一部分儿童来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儿童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儿童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儿童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儿童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儿童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小班上学期设计了要求较低的几组音乐游戏:(1)拍手点头;(2)跟着音乐变换各种小动物的动作等。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儿童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另外,在中班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儿童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儿童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三)注重儿童的探索发展。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儿童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儿童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儿童认识切分节奏音乐活动中,我引导儿童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儿童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儿童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告诉儿童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儿童尝试用拍手、跺脚来感受节奏。弹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引导儿童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儿童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音乐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

(四)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儿童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新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快速地跨越这一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儿童日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用作画的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儿童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儿童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 356|356 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自己的创造成果。在此基础上,我由浅入深地引导儿童勇于开创,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编动作等,激励儿童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如在我引导儿童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熟悉的图片故事《猴子学样》配音,以表现老爷爷和猴子不同特征和情绪的活动中,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儿童能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意愿去选择乐器和表现形式,他们在活动中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儿童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好象合唱集体舞、打击乐、合作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比如为了在合唱中获得和谐的声音,儿童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得调节自己的音高,而不是自己一意孤行的进行演唱。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又如在为开展 “春天”这一活动主题创作乐曲《春游之声》的音乐活动中,我请每一儿童都要负责一项任务,请他们共同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过程中,儿童人人有任务,各个有责任,每个儿童都是团体中重要的一员,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 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为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对儿童音乐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其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儿童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和谐、统一的心理状态,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这才是音乐智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价值!

§§§第三节儿童音乐素质的培养

(一)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呢?

1.优化课堂教学

(1)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及本班儿童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如针对本班有些儿童不大遵守纪律的情况,我选择了歌舞《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是儿童熟悉的一个形象,我一放音乐,儿童们就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可见这个歌舞已引起儿童的极大兴趣。而此时,我又抓住时机对儿童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儿童,黑猫警长要听指挥守纪律才能指挥好它的部下白猫警士。这样,教材的教育性已达到,而儿童在学唱歌、跳舞的同时,教材的艺术性也得到很好的发挥。

(2)加强音乐课的游戏性,尽量让儿童动起来。如在上《春天》这首歌曲时,我根据儿童对春天的认识,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儿童熟悉歌词,然后通过小游戏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用声势练习(拍手、拍腿、跺脚、拍肩)进行教学。让儿童在教学活动中边听琴声边唱边做动作,配合节奏进行伴奏,使儿童沉浸在欢乐之中。在短短25分钟里,儿童既愉快地掌握了这个课时的内容,又充分地调动了自身因素。

(3)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进行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教学时,我先让儿童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听《小猫钓鱼》的故事,再让儿童在歌曲旋律伴奏下看情境表演《小猫钓鱼》,然后让儿童手拿打击乐器边敲打边演唱歌曲,最后让儿童自己边唱边根据歌曲内容为歌曲创编动作。儿童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及时鼓励、表扬。儿童有了进步,我都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肯定。如平时由于年龄偏小而接受能力较差的霖霖在我的帮助下,学会唱《娃哈哈》这首歌曲后,他高兴地唱给我听。虽然他唱得没有班上其他小朋友那么大声,那么动听,但我还是满意地对他笑了笑,朝他点了点头;他高兴地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可见,对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可以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