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
14113000000012

第12章 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9)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奇想和想像应列入教导上的重点。因为它使认知与内省结合,发出最聪慧的灵感。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孩子想像的启发,不仅能引导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也提供了自我了解和创造力的契机。孩子能了解从心灵深处捎来讯息,对其智力发展是很有帮助的。父母只要能欣赏他们想像,分享他的奇想,就会带来良好的发展。

培养想像力最好的教材就是孩子本身,并随时以他们生活作为题材进行教导。当然,也唯有以孩子自己和生活作为教导的题材,教导才会变得生动有趣,对心智发展有益。

小学教师征上作文课时,以“云的自述”或“小鸟的自述”为题让孩子写作文。这类题目对孩子想像力的陶冶具有很高的价值。

对孩子来说,想像自己未来的成功,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动机。一个人若想成功出名就得想像,会促使他发挥创造力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不过,父母必须了解,创造力和成就动机根源来自想像但并非所有的想橡都能化为创造力。这里有一个原则必须关重告诉父母:想像如果与惧怕结合,就会变为强烈的紧张上焦虑,对心理健康有害无益。反之,想像若能在悠闲中神驰,配合针对某一待解决的事实,创意就跟着出现。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一直强调不要制造孩子的惧怕,培养孩子大胆地去想像。

孩子是在奇想中成长,它可带给孩子们无比的乐趣,提供给他们想像力,同时还引导他们产生探讨和预见的能力。

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奇想进行引导。要孩子根据一个情境去想像,并说出感受和体会。孩子想像时要保持轻松、做到专心、不要被打断,要把它当成一个游戏来玩,对孩子比较有益。比如你出这样一个题目:

你想像你是一粒种子,在地上发芽成长。你是什么植物?你在成长过程中对四季的体验怎样?你扎根的体验怎样?你的根、茎、花和叶如何?各有什么体验?你对太阳光的感受如何?对风、雨感觉如何?投身处地把自己当棵植物来加以想像。

你站死山脚下正准备登山,山很陡。接看想像。你走进山林,看到一个很深的地堑,走到深处则见一片火海,旁边坐一睿智的老人。接着做想像。

父母用这种引导性的情境,让孩子接下去做奇想。它往往能引导孩子内心的情感和灼见,并能有助于孩子自我了解。在进行中要让孩子以自然的方式发展他的想像。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恐怖或具有威胁性的主题对于孩子来说,最好避免使用。父母应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想像能力。

第十一节 怎样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一个人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才算是人才。很多父母认为只要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就能达到学习目的,这是一个不利于孩子将来发展的错误观念,中国的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也就在基础教育的目的性不科学上。对孩子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之一应是使孩子应用所学的知识。应用能力包括将所学知识变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和能将自己的思维变成具体成果的能力。有人把前者叫“应用能力”,后者叫“动手能力”,它们是同一整体中互有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儿童时期,正是培养其动手能力的大好时光。这时,孩子的各种技能尤其是动作技能正处于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将来就会有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孩子可以轻松的独立完成实验、检测、探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1.强实践应用能力孩子的表现

(1)能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理解的同时记住知识的内容,并且准确无误,一点细微的改变,他们都能发现,并且及时指出来。

(2)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6t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现有知识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3)对各种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超人的求知欲。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实际应用能力较强孩子的明显标志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孩子总爱问个为什么,这正是体现出孩子的好奇心。

(4)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不生据硬套。对掌握的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随着问题性质的变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职决。

(5)喜欢追寻各种知识的来源,如一个公式或定律是如何总结出来的等等。孩子通达“寻根刨底”,弄懂了为什么,他们的求知欲望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在“好奇一满足一好奇”的循环之中得到迅速发屈的。

(6)常常对所掌握的知识质疑,不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是先用实践验证一下,具有一种只愿接受那些经过自己亲身实践的知识的倾向。

对于应用能力较强或很强的孩子,如经过努力培养和开发,有可能在长大后成为创造发明家或成绩卓著的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和利润丰盈的经商者。

2.培养儿童应用能力的方法

(1)首先让儿童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应用知识的第一步。许多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不知道这些知识讲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既然不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就更谈不上运用它们了。第二是儿童实践运用能力差,甚至没有应用知识的观念,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而己。因此,培养儿童实践运用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儿童把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如何了解儿童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意义呢?检查的方法是:家长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不是按照书本中的话,将知识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如果所表达的含义与原义相符,就证明他们基本上掌握了知识的意义。

(2)先用后教: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先给儿童讲解某个公式、定律,然后讲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做。这样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控制住了,学生的心理认识完全进入了“公式一例题一原理”之中,认为学公式、原理就是为了做作业题,而与实际生活无关。要改掉儿童的这个心境,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在“用”后教。方法是先提出实际中的问题,让儿童去想,然后教给他(她)解决方法。

例如:要教会儿童求正;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就应先拿一块正方形的实物(不只是在黑板上画出)问学生,这个物1的面积是多少呢?或者对学生说,你们家里的四方桌的面积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针对这个问题去思考。当教师把求面积的公式告诉他们时,他们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个公式,而且会应用。

(3)经常让儿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要针对儿童在学校或家里学过的知识向他们提问,让他们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例如,有个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实践运用拼音的能力,让他们回家后,把妈妈说的话用拼音拼出来。放学回家,妈妈见他回来了,就说:“放学了。峪子马上拼出:“fangxuela”。妈妈又说:“真淘气。”孩子又拼:“zhentaoqi”。又如学过了各种面积公式后,就让儿童求见过的各种物体的面积。再如,让儿童写各种应用文、介绍信、感谢信等。

(4)熟能生巧:要想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经过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要牌巧”,必须“熟”。儿童只有把知识熟练地掌握了才会灵活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