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骑车游台湾
14112400000008

第8章 特色骑游线(5)

传说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阿里的高山族首领,追逐一只白鹿进入大山。正当他紧追不舍的时候,忽然白鹿不见了,眼前却出现了一片云雾笼罩、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大山林。他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他叫来部落的族人,将这片山林开辟成新的猎场。

可是,就在他们为新猎场为他们带来的丰收而狂欢时,却惹怒了这里的两条恶龙。恶龙一打呼噜,顿时狂风呼啸,飞禽走兽都被吓跑了;恶龙一喷气,顿时白雾朦朦,使人辨不清东南西北。这给希望过安定生活的高山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阿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要与恶龙斗争。于是,他带领部落里的年轻人,天天在山林中舞刀练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晚上,誓与恶龙斗争到底的小伙子们在阿里的带领下,来到高山之巅,等候恶龙的到来。第二天早晨,启明星刚刚从东边升起,只听见天边响起了呼呼声。转瞬间,两条恶龙腾云驾雾,一前一后呼啸而来。阿里眼看恶龙离他们只有100来步了,突然拉响弓弦,只见一道金光直奔前边的恶龙飞去。紧接着,小伙子们的一支支利箭也向恶龙射去。受伤的恶龙扭头就跑,后边的恶龙还没反应过来,它那又长又大的尾巴就被茂密的树丛绊住了。就在这时,阿里闪电般地拔出腰刀,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只听“咔嚓”一声,恶龙的尾巴被砍了下来。两条恶龙从此再也不敢到山里为非作歹了。高山族同胞为了表示对勇敢首领的尊敬,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阿里山。

传说二: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飞禽走兽,名叫秃山。秃山里住着一位名叫阿里的青年猎人。

一天,阿里到北山打猎,从虎口里救出两个姑娘和一只孔雀。这两个姑娘是天宫的仙女,她们带着孔雀偷偷来到这里看风景,不料却碰上了老虎,多亏阿里救了她们。玉帝得知仙女私自下凡,派老寿星下凡来捉拿她们回天宫问罪。阿里为救两个姑娘,不惜得罪神通广大的玉帝,将老寿星的龙头拐杖夺下,并把他赶走了。

玉帝发怒了,下令雷神用雷火烧死秃山上的所有生灵。两个仙女劝阿里赶快躲避,可是阿里却不顾仙女的阻拦,毅然登上秃山顶。这时,雷神正好来到秃山上空。阿里朝雷神喊道:“雷神,老寿星是我打跑的,那两个仙女是我放走的,祸是我惹的,与别人无关!你那雷火就朝我身上烧吧!”雷神被激怒了,二话没说,举起雷钻和闪电,朝阿里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沉雷,阿里被击得粉身碎骨,周围的山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因为这座山是秃山,所以雷火还没烧到半山腰就熄灭了。

阿里死后,他的皮肉和头发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阿里山上的那棵神木就是老寿星的龙头拐杖变的。两位仙女被阿里感动了,她们留在阿里的身边,变成了两江碧绿的姐妹潭,永远与阿里做伴。据说,阿里山的雾就是从姐妹潭的涟漪中荡漾出来的,难道这雾是她们对阿里的感念之情?那只孔雀后来变成了一条流淌在阿里身边的小溪。此后,秃山改名为阿里山。

线路简介

这条路线很休闲,全程只有一个大坡。出发地海拔约36.5米,骑行约5.5千米后开始爬坡,坡长约19.5千米,坡顶海拔约274米,之后便是一路放坡+起伏路了。

行者悟语

走这条路线,一是为了看“天长桥和地久桥”,二是为了看龙隐寺,三是为了去吃台湾车友介绍的嘉义最地道的鹅肉和鸭肉。观景加满足口腹之欲,是我最喜欢的。幸运的是,我们此行赶上了触口一带原住民和阿里山龙隐寺做法事,录了几段长视频,台湾的车友说这是我们的福分。

实用信息

穿衣指数

阿里山的早晚温度比较低,夏季也要带件薄外套。

火车站附近的民宿很多,找一家符合自己心意和消费能力的即可。

骑行攻略

听台湾车友说第二天龙隐寺有法事,我们都很兴奋,结果一夜没睡好。本想去看阿里山日出的,却集体都没起来。不过,错过了日出,在清凉的早晨出发,也很享受。

嘉义的街道并不繁华,却非常干净,有种生活在慢节奏时代的感觉,内心十分宁静。我们沿着自行车道慢慢骑着,出发约5.5千米后开始爬坡并渐渐骑入山里。我们的第一个节点是吴凤庙,留意看一下,在18号省道的左侧。

吴公庙也叫做吴凤庙和阿里山忠王祠,位于台湾嘉义县中埔乡社口村。背靠大坑山,面临八溪,四周椰林高耸,古榕青翠,绿树成荫,雅静宜人。庙门入口牌楼是一个燕尾式的朱红拱门,上面刻着“阿里山忠王祠”。一走近,庄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

吴凤(1699-1769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人,清康熙年间随父母移居到台湾省诸罗县(现在的嘉义县)竹崎乡。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24岁的吴凤被清政府任命为阿里山中埔乡通事,专门负责协调原住民和汉人之间的关系。当时原住民高山族有祭人头的风俗:每年为庆祝新谷物上场,必须用一个外地人的人头来祭神(即“猎首”),以求神灵的保佑,获得谷物的丰收。

清雍正四年(1726年),当地高山族人又要去“猎首”。吴凤劝阻高山族人用现有的40个骷髅头,一年一个“猎首”。高山族人同意了。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40年过去了,40个骷髅头用完了。高山族人对吴凤说还得去“猎首”。吴凤想了想,说:“今年不太适宜,先杀头牛代替,明年再说吧!”高山族人同意了。第二年又是这般。到了第三年,高山族人无论如何都不答应了,吴凤说:“明天早晨,村里会来个穿红衣戴红帽的人,你们把他杀死,割他的头去祭神吧!”第二天早晨,果然有个穿红衣戴红帽的人站在村子的高地上。高山族人立刻射箭,把这个人射死了。待他们蜂拥而上去割这个人的头时,才发现这个人竟然是他们爱戴且敬重的吴凤!阿里山附近48个村社高山族首领立刻聚集开会,决定废除“猎首”习俗。感念吴凤的义烈精神,决定立祠奉祀。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修建吴凤庙。

接近阿里山风景区的大门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喧闹,驶来几辆旅游大巴,从大巴下来的人竟然说着普通话,原来是大陆游客。他乡遇故人,也不管对方来自哪个省、哪个区了,反正只要是大陆来的,就是亲切!我们向他们介绍骑自行车游台湾的方式,他们听了赞叹不已。

营业时间:

阿里山风景区全年无休,24小时开放。

联络电话:

阿里山旅客服务中心:(05)2679917;

阿里山工作站:(05)2679715、2679641;

林务局免费保林电话:0800-000930(林务局救山林)、0800-057930。

门票:

⑴ 游乐区门票非假日150元新台币,假日200元新台币。

⑵ 以下几类人员半票,100元新台币:军警人员(持有证件者);学生(凭学生证);儿童(身高120~145厘米);因公抚恤,持有证明者;游乐区所在县(市)民众,持有证明文件者。

⑶ 假日一次购买20张以上,按团体票算,150元新台币。

⑷ 还有一种10元新台币的优待票,能享受这种优待票的人包括:65岁以上年长者,凭国民身份证;儿童身高120厘米以下者。小学生非假日户外教学,由学校组队,教师带队并出具公函者。

⑸ 免票:身体残障易辨或持有残障手册者以及其监护人或必要的陪伴者1人;绩优志工持有“志愿服务荣誉卡”者;户籍在游乐区内的居民,凭身份证免购门票,未取得身份证的孩童和有居住事实迄未设籍者,凭有关证明文件,免购门票;公务人员因公出差至游乐区,有出差单等证明文件者;各级民意代表、义警、义消、民防队员,因业务需要进入游乐区而有证件者;位于森林游乐区附近之村民,因林务农事通过该区时,凭身份证免票。

和“家乡人”告别,接着骑行,看到“触口社区”的标志,台湾车友说:“咱们离目的地不远了。”触口地处阿里山山麓,是前往阿里山的入口。

刚骑了不足百米,突然听到吹吹打打的声音,停车一看,原来是龙隐寺正在做法事。当地的车友也说不清楚这法事的缘起与作用,看着当地人庄严且认真的样子,想必是很重要的事情。

龙隐寺位于番路乡触口村1号,主祀李修缘师父,也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看到舞龙的领头人是济公和尚的缘故。

寺庙前有座重达3000多千克的手造天公炉,两层楼高的庙宇也有许多精致的雕刻、彩绘与交趾陶装饰,色彩丰富又不失庄严。

龙隐寺管理委员会将信众捐献的香油钱实际回馈于乡里,赞助义警巡守队、补助弱势团体经费以及用于救灾等,受到乡民的敬重。

做法事的人先是吹吹打打,鱼贯而至龙隐寺前后,在寺前广场分列站好;随后有舞龙人到寺前广场并舞龙,龙首的领头人扮成济公和尚的样子。游人们纷纷聚拢过来,喝彩声不断。鞭炮突然间一串串炸响,空气中顿时弥漫着火药的味道。随后,一行身着黄衣黄裤的人拿着佛像等,排成一列,从地久桥上静静穿行而过,再回到龙隐寺前。整个过程吸引着我们不愿离开。台湾车友不停地说:“你们太有福气了,这法事我们都很少见到!”

我们常说的“天长地久”桥,其实,是天长桥和地久桥两座桥。地久桥就在触口村口,对着龙隐寺的寺前广场。天长桥在地久桥的上方。两座桥都是单独的钢索吊桥,建于1937年,合称“天长地久”桥。当时统治台湾的日本人修建“天长地久”桥,是为了庆祝昭和天皇(裕仁天皇)与皇后(香淳皇后)的生日。在日本,天皇的生日叫“天长节”,皇妃的生日叫“地久节”,所以这两座桥分别取名为“天长桥”和“地久桥”,合称“天长地久”桥,以祝福天皇和皇妃的婚姻幸福,天长地久。

在阿里山公路还没开通前,进出阿里山,只能通过这两座桥。那时天长桥和地久桥起到了重要的交通作用。

因为天长桥和地久桥蕴含“天长地久”的美好浪漫之意,大家相信只要有情人携手一起走过这两座桥,便能白头偕老,永浴爱河。很多大陆游客,特别是情人与夫妻会专门到这里携手走过。

想坐车来看天长桥和地久桥的朋友,请记住两桥的位置:嘉义交流道,经嘉义市区,沿阿里山公路(台18线联外道路),吴凤北路,社口,触口,天长地久桥,离嘉义市约15千米左右。在嘉义市区,搭乘前往奋起湖、达邦、阿里山的嘉义客运触口线可达。更多的乘车信息请参见“坐特色小火车游阿里山”。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骑游阿里山

嘉义县中埔乡—阿里山公路—嘉义县番路乡龙美(约32.5千米)—嘉义县阿里山乡达娜伊谷(约9.8千米)—嘉义县阿里山乡茶山部落(约17.8千米)—台3线—嘉义县中埔乡(约39.9千米),行程约100千米。

线路推荐:

雨儿,于觐诚,路易。手机:13439712909;QQ:695813105;网站:www.hhwwzz.com户外志。

线路简介

这是一条比较有挑战性的线路,适合在台湾“憋”得难受的QS级(指的是体力强、骑得快的车友)舒展筋骨。全程有两个比较大的坡。从海拔约106千米的台3线和台18线阿里山公路“十字路”(中埔乡隆兴社区)出发,出发即是缓坡,沿着阿里山公路骑行约26千米到达海拔约1067米的坡顶。放坡+起伏路约65千米,其间,阿里山公路上行至龙美后,转嘉129号乡道往山美,到达娜伊谷,继续向茶山部落骑行。从出发起骑完65千米后,开始第二个上坡,沿着129乡道于大埔桥前接回台3线,经过约12千米上坡,到达海拔约969千米的坡顶——台3线最高点永兴,之后回到出发地中埔乡。

行者悟语

骑这条线路时,是第二次到台湾。原定以自驾的形式游览一些景点,结果太想骑车了,和嘉义的朋友一说,他把他的自行车丢给我,说:“我告诉你一条线路,你去吧!”

结果,我体会了一把台湾当地人“QS”骑行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纯粹地骑车环游台湾者体会不到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歌中唱的

picture

那个地方和那些人。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哎。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哎。

……

歌中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和少年,是指阿里山邹族原住民。这条线的最大亮点就是位于僻静的阿里山半山腰处,居住着绝世独立的,山美、新美和茶山3个邹族部落。他们在这片依山傍水的无限风光里,乐天知足地生活着。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转了茶山部落。

实用信息

穿衣指数

阿里山早晚的温度比较低,夏季也要带件薄外套。

如果想住在阿里山,也很方便。沿途民宿很多,随意找一家符合自己心意和消费能力的即可。

几个联系方式

山美小区发展协会:(05)258-6994;

新美小区发展协会:(05)251-3369;

茶山小区发展协会:(05)251-3307。

骑行攻略

一清早,从台3线和台18线中埔乡隆兴社区的十字路出发,清清凉凉地沿着阿里山公路向龙美方向骑行。经过中埔和触口,渐渐进山,山路越骑越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