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科学养育
14107500000007

第7章 婴儿篇(7)

这个月的宝宝开始学着吸吮大拇指,而不是仅仅吸吮他的小拳头了。有的妈妈认为宝宝吸吮手指,是不好的习惯,要加以制止,这是不对的。这么大的宝宝吸吮手指,是这个时期宝宝具备的运动能力,和一岁以后的宝宝吸吮手指不是一回事,妈妈不要制止。随着宝宝的生长,宝宝会把这个运动转化为手的其他运动能力。

当宝宝俯卧位时,不但会把头抬起,而且会抬得很高,可以离开床面成45度角以上,还会慢慢向左右转头,虽然转动的幅度很小,但这说明宝宝已经开始学着用站立的眼光看东西,这是不小的进步。这一能力的出现,对宝宝认识周围物品有很大的作用。妈妈可以在这时有意地在宝宝面前向左右两边运动,让宝宝追随你,来锻炼颈部肌肉。宝宝还会用肘部支撑着上身,试图把胸部抬起离开床面。

这个月的宝宝开始有自己翻身的倾向。当妈妈轻轻地托起宝宝后背时,宝宝会主动向前翻身。这个月的宝宝翻身时,主要是靠上身和上肢的力量,还不太会使用下肢的力量,所以,往往是仅把头和上身翻过去,而臀部以下还是仰卧位的姿势。这时如果妈妈在宝宝的臀部给些推力,或移动宝宝的一侧大腿,宝宝会很容易把全身翻过去。

第四节 本月生理现象

1吐奶

这个月的宝宝,溢乳的程度会有所减轻。但男宝宝可能仍会大口吐奶。如果宝宝从来没有吐过奶,到了这个月的某一天,突然吐奶了,要注意排除肠套叠的可能。如果宝宝近来有腹泻史,尤其是胖男孩,大便突然减少,吐奶外,还会伴有阵发性的哭闹。哭闹过后,很安静,不像原来那样爱动,爱玩,很难把孩子逗笑,好像等待着什么,孩子有恐惧的表情。这是患有肠套叠的危险征兆。宝宝一旦排果酱样大便,就可以确诊了,但这时往往失去了保守治疗的机会。这是宝宝急症,肠套叠的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心里要有这个准备,一旦有征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确诊。

2鼻塞

宝宝鼻腔狭窄,鼻黏膜血管丰富,极易受外界因素刺激,出现鼻道内的黏膜水肿、渗出,鼻涕增多。出现鼻痂,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解决的办法是室内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让宝宝逐步适应自然,接受新鲜空气,减少室内尘埃密度,每天用软布做成捻子,轻轻捻动带出鼻道内分泌物。但对于有鼻黏膜水肿的宝宝,不能改善鼻塞症状,但也不要着急,慢慢会好的,这是自然过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

第五节 本月营养需求

1宝宝知道饱饿

这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热量平均是每千克体重100~120千卡。如果宝宝每日摄入热量低于100千卡,体重增长会缓慢或落后;如果宝宝每日摄入热量高于120千卡,体重会超标,成为肥胖儿。除了人工喂养儿可根据每日配方奶量计算热量,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都不能通过乳量来计算每日所摄入的热量。实际上,计算每日奶量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如果按照宝宝自己需要供给奶量,绝大多数宝宝都知道饱饿。

2肥胖儿和瘦小儿

只有极少的宝宝食欲低下,摄入热量不足成为瘦小儿;极少的宝宝食欲高涨,摄入过多的热量成为肥胖儿。这与家族遗传有关,还有的是喂养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有的妈妈怕宝宝吃不饱,宝宝已经几次表示吃饱了,可妈妈还是不停地给宝宝喂奶,最后宝宝无奈只好再吃两口,这样的喂养方法是不当的。时间一长,宝宝就会出现三种不好的趋势:

宝宝胃口被逐渐撑大,奶量摄入也会逐渐增加,最后由于热量摄入过多成了小胖孩;

由于奶摄入过多,消化道负担不了如此大的消化工作,导致消化道罢工了,使宝宝食量开始下降;

由于总是强迫宝宝吃过多的奶,宝宝会形成精神性厌食。

这种情况在婴儿期虽然不多见,但一旦形成了,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一定要避免。

3摄入和补充其他营养元素

宝宝可以通过母乳和配方奶的摄入,来满足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他营养元素的需求。宝宝一般每天补充维生素D300~400国际单位。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每天补充20~40毫升鲜果汁。母乳喂养儿,如果出现大便干燥,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些果汁。

第六节 本月喂养方法

1母乳喂养

如果妈妈母乳充足,这个月仍然可以继续纯母乳喂养,由于宝宝吃奶间隔时间可能会延长,可从原来的三个小时一次,延长到四个小时一次,到了晚上,可能延长到六七个小时。妈妈可以安心睡觉了,不要因担心宝宝饿坏而叫醒睡得很香的宝宝。睡觉时宝宝对热量的需要量减少,上一顿吃进去的奶量足可以维持宝宝所需的热量。

有的宝宝吃得少,好像从来不饿,对奶也不亲,给奶就漫不经心地吃一会儿,不给奶吃,也不再哭闹,没有吃奶的愿望。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可缩短喂奶时间,一旦宝宝把奶头吐出来,把头转过去,就不要再给宝宝吃了,过两三个小时再给宝宝吃。这样每天摄入的总量并不少,足以提供宝宝每天的营养需要。

2混合喂养

判断母乳是否不足,最好根据宝宝体重增长情况来进行分析。如果宝宝一周体重增长低于200克,就可能是母乳量不足了,一般在下午4、5点钟添加一次配方奶。配方奶的奶量多少,可根据宝宝实际的需要。过量添加奶粉,会影响母乳摄入。妈妈们一定要牢记,母乳是宝宝前6个月内最佳食品。这个月的孩子,由于母乳不足而添加牛乳,一般不会遇到不爱吸吮橡皮奶头,不吃奶粉的问题。

3个月以后的宝宝不接受橡皮奶头或奶粉,这种情况很多见。为了避免宝宝不用奶瓶,不喝配方奶,提前锻炼宝宝吸橡皮奶头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妈妈母乳很足,为了防备下个月可能会出现母乳不足,应该从这个月开始,锻炼孩子吸吮橡皮奶头,偶尔吃一次配方奶,让孩子习惯奶瓶和配方奶的味道。因为,到了下个月,从来就没有吃过橡皮奶头的宝宝,会拒绝吃橡皮奶头,也会拒绝用奶瓶吃配方奶。

3人工喂养

这个月的宝宝食欲是比较好的,奶量可以从原来的每次120~150毫升,逐渐增加到每次150~180毫升,有的甚至可达200毫升以上。对于这些食欲较好的宝宝,妈妈不能没有限制地增加奶量。每天喂养6次的宝宝,最好是每次奶量控制在160毫升;每天喂养5次的宝宝,每次奶量控制在180毫升。

人工喂养的宝宝,这个月可以开始添加一些辅食了。妈妈可以每天先给宝宝准备10毫升的菜汤,1/4个鸡蛋黄。如果适应得很好,就再加另一种,这样一样一样地加。妈妈要注意,这个月不要加米粉。

第七节 四季护理要点

1春季护理要点

在这春暖花开季节,如果没有风沙,天气晴朗,妈妈就可以抱宝宝到户外活动了。如果是早春,气温不稳定,要根据气温变化决定是否把宝宝抱出户外。如果风不大,不下雨,就可以把宝宝抱出去;如果室内还没有停止供暖,最好不要把宝宝抱出去,等到停止供暖后再抱宝宝出去。

2夏季护理要点

要预防宝宝得“空调病”。“空调病”主要表现为易疲倦,皮肤干燥,手足麻木,头晕,头痛,咽喉痛,胃肠不适,胃肠胀气,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宝宝经常腹泻,反复感冒,久治不愈等症状。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避免宝宝得“空调病”。

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应定时做做运动,活动活动身体。

妈妈坚持每日给宝宝用温水洗澡,揉搓全身。

避免空调风口直吹宝宝,特别是不能在空调机的风口处放床等。

室内外温差要缩小。通常情况下,在室内外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在室内外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

定时通风换气。最好每4~6小时就关闭空调,打开室内门窗,令空气流通10~20分钟,使室内换上新鲜空气。

进入空调环境后,应适当增加衣物或用毛巾被盖住宝宝的腹部和膝关节,因为宝宝的腹部和膝关节最易受冷刺激。

不要让宝宝在空调车内睡觉,因车内空间太狭小,宝宝容易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甚至造成窒息。

3秋季护理要点

要利用这个季节提高宝宝体质。父母要有意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增强宝宝的呼吸道抵抗力,使宝宝安全度过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季。父母继续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可使宝宝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能有效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4冬季护理要点

北方寒冷冬季几乎可长达四五个月之久。如果刚刚入冬父母就不敢让宝宝到室外活动,并让宝宝穿得很多,盖得很厚,这样宝宝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大大地降低。穿得多,不利于宝宝四肢活动,妨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

父母要保持室内湿度和温度,室内温度不要太高,保持在18℃左右。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当宝宝到户外时,呼吸道就不能抵御冷空气的刺激。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也不容易保持适宜的湿度。冬季妈妈应该按时给宝宝勤洗澡,有条件的家庭最好每天给宝宝洗澡。

第八节 本月护理常见问题

1闹觉

刚刚出生3个多月的宝宝,在给全家人带来无尽欢乐的同时,也给爸爸妈妈带来了烦恼。其实,不但新手父母会遇到宝宝睡眠问题,到了幼儿时期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关于宝宝睡眠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良好的睡眠习惯是需要父母帮助宝宝建立的。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宝宝,就会把正常现象当异常,把宝宝正常反应当异样。父母对宝宝的回应会直接影响宝宝的行为。

父母是否知道宝宝以下几种行为的含义。

宝宝睡眠不分昼夜

宝宝常常醒来,饿了,尿了,不舒服了,睡够了等都会醒来。

宝宝极少一夜睡到天明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较短,不可能一觉睡很长时间。

宝宝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百分率高

宝宝不可能很安稳地睡觉,会常常出现面部表情的变化,身体四处扭动,脸憋得通红,还不时发出些声音。

宝宝入睡方式与成人不同

出现某些刺激因素,如噪声,宝宝会很容易重新醒来。

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和方式不尽相同

自己宝宝不会和其他宝宝一样。要尊重你宝宝的睡眠选择。

2宝宝的身体会发出奇怪声响

(1)关节弹响声

宝宝的韧带比较薄弱,关节窝也比较浅。关节周围韧带比较松弛,骨质也比较软,长骨端部有软骨板,主关节做屈伸活动时可出现弹响声。随着年龄增大,韧带变得结实了,肌肉也发达了,这种关节弹响声就消失了。

(2)胃叫声

胃是空腔脏器,当腔内物排空以后,胃部就会开始收缩,而且这是一种收缩比较剧烈,起自贲门,向幽门方向蠕动。大家都知道,不论什么时候,胃中总存在一定量的气体和液体,液体一般是胃黏膜分泌出来的胃消化液。气体是在进食时随着食物吞咽下去的,胃中的这些液体和气体,在胃壁剧烈收缩的情况下,就会被挤捏揉压,东跑西窜,发出叽叽咕咕的叫声,所以宝宝腹中出现叫声可能是饥饿的信号,但在胃胀气、消化不良时也可出现这种声音。

(3)肠鸣声

肠和胃一样,都是空腔脏器。肠在蠕动时,肠管内的液体和气体被挤压出去,肠间隙之间腹腔液与气体之间揉擦也会发出咕噜声,叫肠鸣音,一般情况下需要听诊器听诊方能听到。声响大时,裸耳即可听见,正常宝宝可听到,腹胀时或患肠炎,肠功能紊乱时可听到较明显、频繁的响声。

(4)疝

人体内的各种脏器或者各种组织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如果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人体的薄弱点或缺损、间隙进入另一部位即形成疝。常见的有腹股沟斜疝、股疝、脐疝等,多是肠管疝入“疝囊”内,当令其复位时可出现响声。当挤压“疝”时可发出“咯叽”的响声。还有罕见的横膈疝,食管裂孔疝,即腹腔中的空腔脏器疝入胸腔,在肺部听到肠鸣音或胃蠕动声。疝是病症,应及时治疗。

3生理性腹泻难以避免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在宝宝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过腹泻的宝宝是不多见的。三四个月的宝宝,正是处于添加辅食、母乳不足的时期。由纯母乳喂养改为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或由纯配方奶喂养改为配方奶和辅食混合喂养。有的妈妈为了重新进入职场,让宝宝进入半断乳期;有的妈妈开始外出工作,不再规律地喂宝宝;有的由看护人代替喂养,宝宝要重新适应新的喂养方法等,这些变化,都会给宝宝胃肠道带来挑战。

如果让胃肠道适应这些变化,就会出现一些调整过程中发生的紊乱。即使这个月不发生,以后也会发生的,宝宝不会一直吃着母乳长大,也不会一直吃着配方奶长大,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肯定要发生,而宝宝在食物改变过程中出现腹泻,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

生理性腹泻不是一种病,它和生理性黄疸、生理性贫血、生理性溢乳、功能性腹痛、生长痛等是一样的概念,根本不需要去医院治疗。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不成形,一天七八次,有时还会发绿,有奶瓣,水分稍多,但肠道既没有致病菌感染,也没有病毒感染,也没有脂肪泻、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症状,这样的腹泻就是生理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