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科学养育
14107500000037

第37章 幼儿篇(10)

4独立行走,挑战平衡

宝宝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独立行走了,如果你的宝宝还不能顺利走,也不用担心,多数情况下,宝宝独立迈出第一步要经过半年的努力。如果现在宝宝还不能牵着妈妈的手或者扶着物体行走,妈妈就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了。这个月龄的宝宝对于测试平衡能力很感兴趣。宝宝喜欢冒险基本是这个月龄宝宝的特点。父母可帮助宝宝实现“挑战平衡”,在地上搭一长木板,先从10厘米高度开始,逐渐增加高度,直至你站在平地,恰好能牵着宝宝的手在平衡木上走为止。平衡能力的提高,对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宝宝的行动会更加顺畅,没有妈妈的帮忙也能稳当地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了,不再需要四周栏杆保护。

第三节 智能发育与潜能开发

1 开始用语言打招呼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用语言和周围人打招呼了。当客人走的时候,宝宝会和客人说“再见”。但是有的宝宝不喜欢主动和客人说再见,他有自己的理由。如果宝宝不喜欢和客人说再见,就不要强迫宝宝说。宝宝是有权利选择说还是不说的。如果妈妈斥责宝宝没有礼貌,客人也会感到尴尬,宝宝也许是因为要留住客人才不说再见的。

2 词汇量开始猛增

这个月龄的宝宝,基本上能掌握50~100个词汇,50%的宝宝能够掌握60~80个口语词汇。此后半年,可以说是宝宝词汇量爆长期。宝宝能够发出20多种不同的音节,还能用这些音节组成50多种不同的词或类似词。宝宝说出的句子通常包括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这是向儿童语调发展的开始。在宝宝的语言中,常常有含糊不清的词语,不要苛求宝宝把每一句都说得清楚,一直纠正宝宝的发音,会导致宝宝失去“学习兴趣”。

借助实际物品,以及妈妈说话时的语音、声调、表情、手势,宝宝就能很快明白妈妈所说的含义。宝宝最常使用的词汇是日常生活用语,不同的宝宝可能会因环境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果父母喜欢和宝宝对话,并加入一些成人的语言,宝宝就会借助情境,更好地学习发音。

3灵活使用双字句,开始使用三字句

宝宝现在开始注意物体了,会分析物体的特性。宝宝会要求或拒绝某个东西或是某种行为,而且还会问干什么、为什么、在哪里等问题。宝宝用简单的两个字,如我吃、我喝、不睡、拿走等,组合表达他的意思,有90%的句子是恰当的,这充分反映了宝宝学习语言的巨大潜力。无论宝宝说的是双字句还是三字句,都是不完整的句子,这说明宝宝学习语言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这时宝宝说的话,已经具备完整句子的雏形了,基本上能表达宝宝的要求和意愿了。这时宝宝所用的词多数是实词,省去的是一些虚词、副词、形容词等,所以听起来意思是比较明确的。

4大量借用词语

宝宝对词语的理解运用和人类的语言发生过程是相似的,用一个简单的、认识的、常见的词,指代、意会、引申、转借,来表达新的意思。比如自己家的小猫,宝宝见到其他的猫或者狗都叫做小猫,甚至会把妈妈穿的毛衣也叫小猫。这种现象在1~2岁的宝宝身上最为明显,3岁以后就开始逐渐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了。

5说出身体各部位名称

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说出身体上所有的部位了,还能够指出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也能指出其他人身体部位的名称。宝宝已经理解了各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了。当妈妈问用什么去听啊?宝宝就会指着耳朵,同时用语言表述出来。宝宝的抽象能力不强,常常喜欢把一个物体的功能用很具体的事件表示出来。

6喜欢自言自语

宝宝玩的时候周围虽然没有人和他说话,宝宝也会自己和自己说话,妈妈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打断宝宝,宝宝是在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宝宝知道自己说话时会引起妈妈的注意,这样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了。宝宝不但喜欢自己和自己说话,也喜欢听别人说话,尤其是听故事。虽然妈妈给宝宝讲的故事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但是宝宝还是喜欢听。宝宝学习的基础就是反复地练习听和说,妈妈千万不要烦躁。

7听和看

宝宝基本能够听懂父母的话,也能够听懂电视里部分幼儿节目中说的话,但很难听懂收音机的播音。宝宝对父母之间的对话还不能完全理解,如果爸爸妈妈说的话是关于他的事情,他就会停下来听爸爸妈妈说的是什么。宝宝是有选择性地听他想听的话。所以,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不要太高,因为对宝宝的要求高,宝宝并不能完全做到。如果妈妈要宝宝记住教训,通常要加以动作和表情,比如发怒。

8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宝宝或许还不会说“时间”这个词,也不能理解时间是怎么回事,很多成人对时间的理解也很局限。父母对宝宝时间概念的培养,主要是告诉宝宝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对于时间,人们常常是被时间追着跑,我们成了时间的奴隶。如果时常给宝宝这样的感受和认识,宝宝就不会懂得爱惜、珍惜时间。在生活中也不能充分地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到了晚上的时候,妈妈总是说该睡觉了,如果妈妈对宝宝说:“现在是晚上,甜甜地睡一大觉吧。”妈妈就给了宝宝这样的时间概念:白天、晚上、休息时间、玩耍时间、睡觉时间,所有时间都是快乐的。

9分辨物体

宝宝已经可以分辨出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了。有的宝宝在几个月前就会区分了。虽然宝宝还是会把不能吃的东西放在嘴里,但这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玩的方式。宝宝能够分辨出物体的形状,所以宝宝能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插到相应的孔里。宝宝喜欢玩橡皮泥,这不但能锻炼宝宝手的能力,也能开发宝宝的想象力。这时可以教宝宝捏出不同形状的物体,从简单到复杂。

10模仿能力超强

宝宝的模仿能力开始增强,如果宝宝曾看到妈妈的某个动作,比如是肚子痛会捂着肚子,宝宝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宝宝同时还能模仿妈妈说话的内容和表情。如果宝宝集中精神就会记住图画上面的部分内容。记得人物的名字,对故事情节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如果动画片中有高兴的场面,宝宝也会笑,如果动画片中有人哭,宝宝也会难过。

初学走路的宝宝,走路的时候也会模仿父母或者是看护人。在宝宝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要扶着物体走,才能保持平衡,现在宝宝不用扶着也可以走的很好,有的宝宝还能走些花样出来。比如倒着走,侧着走等。

11忍耐力走入低谷

宝宝积累的词汇越来越多,但是却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了更多的想法,别人不能去左右;宝宝的内心需求,超过了他和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宝宝认为周围的人不理解他,因此宝宝会感到沮丧。此时,父母的理解很重要。

12不认输的精神

宝宝的不认输是天生的,当刚刚搭建的积木倒掉了,宝宝还会一遍遍地去搭。宝宝在这时候靠的不是耐性,而是兴趣和不服输的精神。如果这时旁边有人要帮忙,宝宝也未必会领情。刚刚兴致很高的宝宝,会一下子推倒积木。如果宝宝搭建的积木总是倒掉,宝宝就会渐渐失去兴趣,还会把积木扔掉。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妈妈的安慰不见得有效果,告诉宝宝方法和关键,并演示给宝宝看,虽然宝宝也不一定会认真地听。关键是要告诉宝宝应该去面对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要培养宝宝在困难面前的承受力。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虽然宝宝现在不了解,但是宝宝不断接受挑战,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有所进步。

13学会说“不”

现在的宝宝最喜欢说的就是“不”。使用“不”的频率也很高,宝宝似乎在任何情况下都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宝宝是在用“不”来测试父母的忍耐力。爸爸妈妈对宝宝说的“不”越多,宝宝对爸爸妈妈说的“不”也会越多。对于宝宝没有做的事情,妈妈没有必要急于去阻止,有时阻止反而是提醒宝宝去做。

14攻击小朋友

一岁半的宝宝对其他的小朋友并不感兴趣,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有的时候,宝宝并没有攻击性,但是有时妈妈的一句话反而唤醒了宝宝攻击行为的潜在可能,成了宝宝行动的催化剂。宝宝对于妈妈的肯定或是否定却不在乎。

15不专心玩玩具

这个月龄的宝宝,很少有玩游戏专心的了。如果妈妈想从宝宝手里把玩具拿过来,可能性是很小的,宝宝很可能会大声哭闹,这个时候妈妈通常可以用个不起眼的东西,把宝宝手中的玩具换过来。宝宝渐渐长大,对玩具和物品有了自己选择和喜好,妈妈在这时就很难把宝宝手中的东西换过来了。宝宝对有兴趣的事情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1 岁6个月的宝宝,是6分钟左右;1岁9个月的宝宝是9分钟左右;2岁6个月的宝宝是10~20分钟。宝宝对事物的记忆能力是:1岁以前的宝宝,能记起相隔几天到十几天的事情;1岁以后的宝宝,对事物有了较长时间的记忆,能用行动展现初步的回忆能力,因此宝宝很喜欢“藏猫猫”;2岁以后的宝宝,开始出现有意识的记忆,可以记住大人的某些指令,并能付诸行动。

16喜欢“藏猫猫”

现在的宝宝可以和妈妈玩“藏猫猫”了。宝宝喜欢把自己藏在柜子后面、衣柜,或者是门后面。宝宝喜欢当被找的人,这样就可以掌握主动权。如果宝宝没有被找到,他就会主动出来,被妈妈找到会让宝宝有种被发现的惊喜。如果角色转换,宝宝对把握不住的事情很多时候表现出紧张情绪。如果宝宝不喜欢当找寻的角色,妈妈就可以在宝宝找到自己的时候把宝宝抱起来,或是亲宝宝。如果宝宝长时间找不到妈妈,妈妈就要故意让宝宝发现自己,因为宝宝不喜欢很长时间都在找妈妈。

17喜欢和父母追着玩

宝宝喜欢被爸爸妈妈追逐,也喜欢追着爸爸妈妈。如果妈妈追着宝宝跑,宝宝就会有加快速度的意念,但是宝宝还不能快速奔跑,平衡感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很可能会摔倒。如果宝宝摔倒了,妈妈不要表现出很后悔或者很伤心,要鼓励宝宝自己站起来,或者把宝宝扶起来,继续和宝宝玩,这样就会克服宝宝的恐惧心理,也会变得勇敢起来。

宝宝现在喜欢和成人在一起玩耍,却不容易和同龄的宝宝一起玩耍。这是因为宝宝还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成人会和宝宝主动玩,教宝宝怎么玩,但是当两个宝宝在一起的时候,会因为都没有主动意识,而不能在一起玩。这时妈妈就要在一旁引导宝宝们在一起玩耍,让宝宝学会和其他宝宝分享快乐。

第四节 营养与饮食

1宝宝进食的普遍问题

宝宝进食存在着普遍问题:

食量小,自己的宝宝只吃一口饭,别的宝宝能吃一碗饭。

进食困难,哄着才能吃几口,一天不吃也不知道饿。

偏食,不吃蔬菜、不吃蛋、不吃肉等。

给宝宝喝什么牌子的配方奶,幼儿是否需要吃现成的营养辅食。

是否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素?应该怎么补?补多少?什么样的营养素最好?

宝宝吃饭还可以,宝宝为什么不胖呢?为什么不见长呢?

还有很多问题,在这里没有列举出来,现在有那么多的婴幼儿食品,那么多专为妈妈们写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么多让妈妈选择的食物,还有专职看护宝宝的保姆,还有老人的帮忙,怎么还存在的营养饮食问题呢?怎么还有“厌食”的宝宝?在专家接到的咨询中,最多的就是喂养的问题。

2进食困难及偏食解决方案

(1)进食困难

提供妈妈参考的书籍和杂志琳琅满目,就是专业的人士也看得眼花,妈妈们如何在这么多的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关于如何喂养宝宝的文章也是多如牛毛的,专家的建议也很多,但妈妈们还是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解决方法。

妈妈如果知道宝宝的进食并没有问题,就可以给宝宝创造轻松的环境。妈妈要考虑到宝宝的肠胃功能和胃容量的大小,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宝宝的进食难题了。

(2)父母不能偏食

如果父母偏食,也会影响宝宝偏食,因为成人有自控能力,虽然有偏食的毛病,但是也能自控地吃点,从而达到营养的平衡。但是宝宝还没有这种能力,所以妈妈只要求宝宝不要偏食,是根本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引起宝宝的反抗。

(3)甜食要有限度

很多宝宝都喜欢吃甜食,甜食中含有的葡萄糖是维持新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宝宝出生后,妈妈没有乳糖供应,就要给宝宝补充葡萄糖或糖水了。所以很多宝宝都很自然地爱吃甜食。可是如果甜食没有限度地吃,就会造成宝宝的偏食,但是很多情况下,宝宝的偏食也是父母造成的,如果父母不给宝宝喂甜味的药,不用很甜的果汁代替白开水,不买很甜的配方奶和甜味鲜奶,宝宝就不会那么嗜甜了。所以,问题是出在宝宝身上,但是源头却是父母的错误行为。

(4)要喝白开水

经常喝白开水对宝宝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宝宝不喜欢喝,多是因为宝宝经常喝的是甜味的钙水、甜味的常用药品。现在婴幼服用的药物都很甜,原料中都加入了蔗糖、葡萄糖、糖精和香料等。宝宝现在吃药已经不是良药苦口了,而是像吃糖一样,有苹果味的、有橘子味的,还有哈密瓜味的,这虽然解决了宝宝吃药难的问题,但却导致了宝宝爱吃甜食,不喜欢喝白开水,也由此带来了胃酸过多、牙齿损坏、食欲下降、体重超标等很多营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