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科学养育
14107500000034

第34章 幼儿篇(7)

(2)对小朋友开始表示亲近

对小朋友有亲近感,但并不主动与小朋友在一起玩,仍然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有时可能会停下来看小朋友玩,但不会主动参与进去。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开始逐渐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并慢慢地学会分享,这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是很重要的,学会与人分享,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

(3) “我的”意识变得强烈起来

这个时间段的宝宝自我的意识变得强烈起来,要从他那里拿一样东西,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和前几个月比较,宝宝不会再因为别人要他的东西而哭闹,他会想办法要拿他东西的那个人不再向他拿东西。

(4)能记住东西放在哪里了

在前几个月的时候,妈妈在一样东西上面放一块布,在问宝宝东西去哪儿的时候,宝宝便不知道那样东西在布的底下。而现在,宝宝开始意识到,布和东西是存在的,他也能准确地指出东西是在布的底下。如果妈妈要宝宝把拖鞋拿到床头的时候,宝宝会很快地把拖鞋拿过来放在床头边。如果妈妈一向都把家里整理得很有秩序,总告诉宝宝,东西应该放在哪里的时候,宝宝就会记住了。只要妈妈告诉过宝宝的,宝宝也记忆过的,就很容易找到妈妈想要的东西了。

(5)东西放到指定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有了方位感,这时候妈妈可以多多训练宝宝的秩序感,比如把椅子要放到桌子下面,被子要放在床头上等,这种方式对宝宝的能力有着很好的开发及训练。

(6)开始任性

妈妈会觉得宝宝的脾气在这个时候会变得越来越坏,其实这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坏事,这代表宝宝的想法开始多了起来,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不再只要求吃饱穿暖,躺在妈妈怀里了。如果宝宝总是“磨人”的话,妈妈可以找一些宝宝感兴趣的小游戏小故事等把宝宝的兴趣引到他喜欢的事情上。

(7)真正知道自己叫什么

妈妈做任何事都会称呼宝宝的名字,慢慢地宝宝就会分辨出妈妈叫的是自己,当宝宝会分辨的时候,就代表他知道自己是谁了。

第二节 体格与体能发育

1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囟门

(1)体重

宝宝从1岁到2岁期间,体重平均增长都在2千克左右,宝宝的体重和饮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如果宝宝的体重有异常,就应该先从饮食方面找一下原因,再考虑有关疾病的可能性。

(2)身高

宝宝从1岁到2岁期间,身高平均增长5厘米左右。宝宝的身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运动、营养等,而每个宝宝的身高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随着月龄的增长,这样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所以父母不需要把自己的宝宝和周围的宝宝相比。

(3)头围与胸围

宝宝1~2岁期间,头围平均增长1厘米左右,几乎可忽略不计了。宝宝的头围和胸围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刚出生的宝宝头围一般要比胸围小,到了幼儿期,宝宝运动量大,胸围大,是宝宝健壮的标志。

(4)囟门

很多妈妈在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的时候会因为医生说宝宝的囟门或小或大而显得非常着急。其实不用,宝宝囟门的大小存在着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宝宝囟门都是2厘米×2厘米的,囟门的大小判断是要考虑到头围大小的因素才能够判断是否正常的。

2运动能力逐步提高

宝宝的运动能力是先从大肌肉大关节,然后是小肌肉小关节,规律是由近到远。宝宝在这个月的时候会运动腕关节,这时可以让宝宝通过手腕活动来取容器中的东西,并能够查看物品的表面。宝宝的大肌肉力量还不断的增强,能够推着有轮子的玩具向前走,但是还不会拉着往前走。

3宝宝成为大力士

妈妈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过重的东西,宝宝很喜欢拿一些比他身体还大的东西,这表示他不服输的个性,但是父母还是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过重的,这个时期的宝宝骨骼等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受伤。

4喜欢自己洗脸

宝宝喜欢自己洗脸,即便妈妈的力度再轻,宝宝也不喜欢,如果他自己洗脸了,他会很自豪地告诉妈妈,今天我自己洗脸了,他会非常骄傲开心的。

5走路时停下来

这个时期的宝宝在前进的时候还不能控制速度,只能靠着惯性往前冲,但是他可以在走路的时候停下来。

6弯腰捡东西时摔倒

这个月龄的宝宝虽然有潜意识本能保护着,可是难免还是会摔倒,所以父母要非常关注宝宝的安全问题,在宝宝弯腰捡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突然仰面摔倒的情况,这时父母不要出现紧张的神情,更不能大声惊呼。

7手脚并用完成一件事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训练宝宝用手和脚来配合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比如让宝宝用手拉着绳子,用脚去踢绳子上的小球,这样不仅需要手脚的配合,还需要眼睛的配合。这对宝宝的智能和体能发育是非常有好处的。

8 不再通过爬行移动身体

宝宝这个时候不再靠爬行来移动自己的身体了,所以也不会再随便把东西往嘴里放了,开始喜欢将东西拿在手里玩。

9 不服输精神

宝宝具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越不会做的,越做不好的,就越要做,从不肯轻易放弃,所以父母看到宝宝有这种情绪的时候应该多加鼓励,让宝宝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宝宝不会做某件事情但坚持要自己动手完成,妈妈可以在旁边帮助宝宝,用语言来告诉宝宝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10 走路姿势不是问题

宝宝在开始学习走的时候会出现妈妈认为各种奇怪的姿势,比如脚尖朝里面走路,又比如宝宝走外八字形,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宝宝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了十几个月的时间,开始学会了走路跑步等,这对宝宝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宝宝在刚开始学习走的时候,是不可能像成人一样行走的,随着时间和各项机能的发育完全,慢慢地就会变成正常的走路姿势。

第三节 智能发育与潜能开发

1语言能力

(1)词汇发音还不准

这个时期的宝宝基本可以理解10~100个词,但还是不太能正确的发音,妈妈不用太着急,在宝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

(2)单词学习高峰期

宝宝在周岁以后就开始了语言的高峰期,他一天基本可以学习20个单字,所以有的时候宝宝会突然说出很多你从未听过的词。而宝宝所说的语言也并不是重复父母的话,他把自己听到的进行了整合和加工,变成了自己的话,然后说了出来。

(3)语言含义越来越清晰

这个阶段的宝宝,语言含义越来越清晰了,饿了、渴了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用很清晰的语言来表达。

(4)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延长

平时注意观察的妈妈,会发现,如果宝宝听到有趣的故事,宝宝的注意力可以集中五六分钟。所以语言的发展和宝宝的注意力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宝宝的语言发展对提高宝宝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好处。

(5)对周围人的对话产生兴趣

在宝宝一岁以后会对周围人的谈话发生兴趣,当宝宝听到周围有人在对话的时候,会抬起头两只眼睛盯着说话人的嘴去听,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打扰宝宝,只管自己说下去就可以了。宝宝不会听太长时间就会玩自己的去了。

2视觉能力

(1)爱看色彩斑斓的图画

宝宝很喜欢颜色鲜艳的图画,所以如果妈妈仔细观察宝宝就会发现,宝宝很喜欢看电视里面的广告,甚至比幼儿的节目更喜欢,那是因为广告不仅颜色非常鲜艳,而且画面的变化非常多,速度也很快。

(2)过早接触电视、电脑有害

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宝宝过早地接触到电视,因为电视里的画面调换的速度很快,又有太多颜色,容易让宝宝的视力感到疲倦,这样就不利于宝宝的视觉发育。宝宝看电视的时间每次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而每天看电视的总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3)主动追逐物体

宝宝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常常会伸出小手挥动着,嘴里还发出“啊、啊”的声音。如果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他会张着小手追着小狗到处跑,直到看不到小狗或者自己失去了兴趣之后才停止。当宝宝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他自己的意思时,就会直接地说我想要小狗陪我玩。

3认知能力

(1)挑战认知能力

在这个时间段的宝宝,基本可以认出十种以上的常见物品,并可以说出它们的名称,而当宝宝看不到物品的时候,也可以想象出这些物品的样子来,并可以拉着你的手到这个物品的面前指点给你看。这些就是宝宝对客观事物从表象到抽象的一种认知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宝宝慢慢积累起来的。

(2)扮演角色

在角色扮演的游戏里,宝宝的想象力会有很大的进步,宝宝会把物体和事件在脑海里联系起来。

4情感能力

(1)对限制的反应

这时候的宝宝,不会像以前那样听父母的话,对于父母的一些限制,宝宝开始会有很强烈的反抗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强硬地让宝宝服从自己的命令,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比如宝宝不喜欢按时睡觉,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给宝宝念他爱听的小故事,渐渐地,宝宝为了听故事而早早地就催促父母要睡觉了。

(2)扔东西、摔东西的区分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喜欢往地上扔东西,父母捡了起来还给宝宝后他就继续扔。如果父母不希望宝宝养成扔东西的习惯,那么从一开始宝宝扔完东西就不要给他捡回来。而宝宝发脾气的时候,会把手里的东西摔到地上,所以父母要在宝宝“扔东西”和“摔东西”这两者之间区别开来。

扔东西是玩耍的表现,摔东西是生气的表现,当父母遇到宝宝因生气导致摔东西的时候,不要去责备他,也不用去哄他,更不要把宝宝摔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父母应该走到宝宝身边询问宝宝是不是生气了,这样宝宝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在父母的宽容里,宝宝得到了安慰。

(3)高价玩具、低价玩具、无价玩具

对于宝宝来说,他对玩具的兴趣仅仅是因为玩具好玩,而不是因为玩具的价格高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品也可以成为宝宝的玩具,比如一个小瓶子、一根小牙刷等,都可以引起宝宝的兴趣。

(4)接受宝宝的情绪

在宝宝出现了负面的情绪时,父母首先应该接受宝宝的情绪,发现宝宝负面情绪里面的正面意义,和宝宝慢慢地沟通,让宝宝明白父母的意思。这方法可以使宝宝快速地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获得正面的意义。

(5)父母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父母应该常常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宝宝也感受得到,如果你正在生气,你可以和宝宝说,妈妈现在心里很难过,等妈妈心情好了再来陪你玩,或许宝宝还不能理解妈妈为何心情难受,但是他知道,你是在生气。

(6)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感受

当宝宝在笑的时候,妈妈可以告诉宝宝看到宝宝在笑,妈妈也非常开心。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告诉宝宝看到宝宝发脾气的样子,妈妈也不开心了,告诉宝宝发脾气会看起来不漂亮。父母对宝宝的感受及时地告诉宝宝,可以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对周围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7)帮助宝宝放弃“要挟”

当宝宝在哭闹并耍脾气要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宝宝这样的方法是得不到任何东西的,要用坚决的态度来让宝宝知道,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的教育观点是帮助第一、教育第二;理解第一、教导第二。但是父母千万不要和宝宝说你不是一个听话的宝宝此类的话,这样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不再爱她了,他会感到没有安全感。

(8)随时回到“怀里”

现在宝宝可以离开妈妈的身边独自玩一会儿了,但是宝宝明白,当他需要被保护的时候,妈妈一定会赶到他的身边。所以让宝宝知道你会随时出现,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9)化解陌生感

当宝宝到了一个很陌生的环境或者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可能会出现非常害怕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宝宝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熟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让宝宝渐渐地淡薄这种陌生的感觉,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

(10)沟通不是自然就会的

父母和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做父母的巨大成功,宝宝再小,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而沟通可以帮助宝宝消除隔膜,增进感情等,这些都可以给宝宝带来快乐。而沟通需要学习,所以父母要学会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第四节 营养与饮食

1宝宝营养5大原则

(1)全面

宝宝发育的营养素包括了七个大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水、矿物质、脂肪。而这些营养素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所以,食物的全面,是保证营养全面的第一原则。

(2)多样

父母给宝宝吃的食品,要变换一下花样和口味,而父母给宝宝的食物品种越多越好,这样可以让宝宝在多种食物中来自由选择,这是营养好的第二个原则。

(3)均衡

如果宝宝摄入营养不够全面,不够均衡,同样也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在喂宝宝的时候,不能让他喜欢吃的就拼命吃,不喜欢吃就很少吃,以使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新鲜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营养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宝宝多吃一点新鲜的食物是最有营养的,而营养好也是五大原则之一。

(5)美味

宝宝的味蕾比较娇嫩,所以父母不要给宝宝过度的厚重味的食品,如麻辣烫,咸菜、巧克力等,如果这些吃上瘾了,那宝宝吃清淡的健康食品就会食之无味了。

2宝宝营养摄入量

宝宝的膳食要遵守合理平衡的原则,食物的品种每天基本达到15~20种,当然,这也是根据宝宝的年纪进行合理搭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