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科学养育
14107500000017

第17章 婴儿篇(17)

第二节 本月生长发育规律

1体重

这个月龄的宝宝体重平均增加0.22~0.37千克。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月体重增长速度逐渐缓慢,但宝宝体重绝对值仍然呈上升趋势。根据宝宝体重百分位曲线图,连续检测要比偶尔一次测量更有意义。因为宝宝体重不是每月均匀增长的,而是呈现跳跃性增长,有时会出现“补长”,只有连续检测才能了解宝宝体重增长的内在规律。

体重增长也受营养、喂养方式、护理方式、疾病等因素影响。夏季天气炎热,宝宝食欲下降,可能不爱吃奶,体重增长可能会缓慢。天气凉爽后,宝宝食欲增加,体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就会出现“补长”,补上前一段时间没长的那一部分。如果宝宝患病,奶量减少,睡眠不安,体重的绝对值就有可能下降。喂养不当导致营养不足,这也是宝宝体重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肥胖儿和消瘦儿都与喂养密切相关,应科学喂养宝宝,既要保证营养供给,又要避免营养过剩。

2身高

本月宝宝身高平均增长1.0~1.5厘米。妈妈也可根据宝宝身高增长百分位曲线图,连续或动态地监测宝宝身高增长情况。宝宝身高也不是每月均匀增长的,比体重的跳跃性更大,“补长”更加显著。

种族、遗传、性别是影响身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个体间的身高差异也比较大。3岁以后的宝宝,种族、遗传对身高影响会越来越明显;而到青春期前后,性别对身高的影响则会突然显露出来。

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长得高大挺拔,如果宝宝身高不理想,就想方设法给宝宝增加营养,结果把宝宝喂成了小胖墩。营养好并不一定就长得高,爸爸妈妈要科学地对待宝宝身高问题,不要为了让宝宝长高个,而把宝宝喂成肥胖儿。

3头围

本月宝宝头围增长也会进一步放缓,头围平均增长0.6~0.7厘米。头围增长和体重、身高增长一样,月龄越小,增长越快;月龄越大,增长越慢。如果按宝宝出生时头围平均数34厘米来算,刚满7个月时,宝宝头围可达43.1厘米,满8个月可达43.8厘米。但实际上每个宝宝的头围,出生时都有个体差异,之后的增长更是不同。爸爸妈妈不要因为自己宝宝的头围与平均值有所差异就焦躁不安,小题大做跑医院。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很重要的,爸爸妈妈应该动态地监测宝宝头围的增长情况,冷静、客观地看待宝宝头围的发育状况。

4前囟

这个月宝宝前囟发育没有大的变化,和上个月差不多。

第三节 本月能力

1看的能力

(1)有了直观思维能力

这个月龄的宝宝对看到的东西已经有了直观思维能力,如看到奶瓶就会与吃奶联系起来;看到妈妈端着饭碗过来,就知道妈妈要喂宝宝吃饭了。这是爸爸妈妈教宝宝认识物品名称并与物品的功能联系起来的好机会,妈妈不仅要让宝宝知道这个叫什么,还要让宝宝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这对宝宝智力开发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认识了物体是客观存在的

通过游戏活动,宝宝逐渐理解一种物品被另一种物品挡住了,而那种物品还存在,只是被挡住或蒙上了,这是认识能力的一次飞跃。

(3)开始有兴趣有选择地看

这个月,爸爸妈妈已经不用教宝宝看什么了,应训练宝宝把看到的东西和其名称、功能、形状、大小、颜色等结合起来,让宝宝进行直观思维和想象,这是开发宝宝潜能的重点。此时的宝宝开始有兴趣、有选择地看,会记住某种他感兴趣的东西,如果看不到了,可能会用眼睛到处寻找。当听到某种他熟悉的物品名称时,宝宝会用眼睛寻找。这是了不起的能力,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

(4)有了看的初步记忆

宝宝开始认识谁是生人,谁是熟人。生人已经不容易把宝宝抱走。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买宝宝画册,让宝宝认识简单的色彩和图形,在画册上认识人物、动物、日常用品,再和实物比较,帮助宝宝记忆看到的东西。

2听的能力

7个月的宝宝逐渐会对某些特定音节产生反应,如对自己的名字有了反应,对“妈妈、爸爸”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宝宝已经拥有这样的能力,听到妈妈爸爸说话声,即使看不到爸爸妈妈,也知道这是妈妈或爸爸在说话;听到有节奏的音乐,会坐在那里随着节拍“舞动”自己身体;听小动物的叫声,能够把听到的和看到的结合起来。这些对宝宝的语言发育有极大的帮助。

宝宝已经能够辨别说话的语气,喜欢亲切、和蔼的语气,听到训斥会表现出害怕、哭啼。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这种辨别能力,培养宝宝认识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3说的能力

这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发出简单的音节,如妈妈、爸爸、打打、奶奶等。对宝宝语言能力的训练,要靠爸爸妈妈及看护人,不断让宝宝通过听和看的能力来进行,随时随地向宝宝传授语言。这时,宝宝已经开始逐渐懂得语言的意义,通过听到的语言来认识周围事物。

4运动能力

(1)喜欢撕纸玩

这个月宝宝开始喜欢撕纸了,妈妈可以找些不带字的干净白纸让宝宝撕着玩,这样的锻炼对宝宝手指运动有好处。但爸爸妈妈不要给宝宝画报或带字的纸,因为这样可能会养成宝宝撕书的习惯,而且宝宝会把撕下的纸放到嘴里,纸上的油墨或墨迹也会被吃下。如果宝宝把纸放进嘴里,爸爸妈妈要及时把纸拿出来,以免宝宝噎着。

(2)坐得稳了

宝宝开始坐得非常稳当了,这对宝宝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时的宝宝,能自由地利用胳膊和手,能自由地转动头颈部,视野扩大了许多;能自由地转动上半身,活动空间也增大了许多。

(3)手的能力

宝宝手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手已经能有目的地够眼前的玩具,会用拇指和四指对捏抓起物体,能把物体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会把物体主动放下,再拿起来。但大多数情况下,宝宝还是会不自主地把手里的物体掉下来。会把两只手往一块够,有时好像在鼓掌欢迎,但总是不能很好地把两只手合在一起。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做出拍巴掌的动作。

(4)爬的能力

这个月的宝宝还不能很好地爬。到了8个月的时候,宝宝可能会肚子不离床的匍匐爬行,但四肢运动还是不怎么协调。有的宝宝很早就会爬,有的宝宝很晚了才会爬。但无论早晚,爸爸妈妈都要把爬当作训练的重点。

爬行是一种非常好的全身运动,身体各部位都要参与,可锻炼全身肌肉,并促进骨骼生长,为以后的站立行走做准备。爬行时肢体相互协调运动,身体平衡稳定,姿势不断变换,都可促进小脑平衡功能的发展,手、眼、脚的协调运动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爬行还可以促进宝宝的位置感觉,产生距离感。爬行还有很多好处,爸爸妈妈不要因为怕宝宝有危险就不让宝宝爬,要让宝宝在床上爬,在地上爬,应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宝宝爬行。

第四节 本月营养需求

这个月宝宝每日所需热量仍然没有变化,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95~100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仍然是每日每千克体重1.5~3.0克。脂肪摄入量比上个月相对减少,上个月脂肪占总热量的50%左右,到了这个月开始下降到40%左右。

到了这个月,宝宝需要的铁量明显增加。6个月以前,每日需要0.3毫克的铁,但从本月起每日需要10毫克的铁,增加了好几倍。鱼肝油的需要量和上个月一样,维生素D仍是每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A仍是每日1300国际单位。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也都没有多大变化。本月营养需求的重点是多吃含铁的食物,增加铁的摄入量,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减少的部分由碳水化合物来代替。

第五节 本月喂养方法

1母乳喂养

半岁以后的宝宝,绝不能单纯以母乳喂养了,妈妈必须给宝宝添加辅食。添加辅食主要目的是补充铁,由于母乳中铁的含量比较低,需要通过辅食补充铁,否则宝宝可能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妈妈尽量改善辅食的制作方法,增加宝宝吃辅食的欲望。在喂宝宝辅食时,妈妈要边喂边告诉宝宝:宝宝乖乖地吃妈妈做的饭,吃饱了,妈妈带宝宝出去玩。请妈妈一定记住,吃辅食前不要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但吃完辅食一定要带宝宝出去玩。这样时间一久,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吃完妈妈的饭,就可以和妈妈一起出去玩了。这种条件反射对宝宝是很有效的。

从这个月开始,妈妈该下决心断母乳了。如果断母乳晚上宝宝不停地哭闹,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只在夜里喂母乳。对于这种“顽固”贪恋母乳的宝宝,妈妈只能这样。宝宝夜啼不但影响爸爸妈妈休息,还有可能养成夜啼的毛病,这样会影响健康。所以妈妈只好白天喂辅食,夜里喂母乳。随着月龄的不断增长,宝宝会慢慢改掉夜里吃奶的习惯。另外,妈妈应该多想办法,让宝宝好好吃辅食,否则宝宝体重增长速度可能会比正常同龄儿差很多,会使宝宝消瘦下来的。

这个月,母乳仍然是宝宝很好的食品,不要轻易断掉,但要同时保证辅食的添加。

2配方奶喂养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完全没有贪恋妈妈乳头的问题,所以到了这个月可能很爱吃辅食了。如果宝宝一次能喝的配方奶量有150~180毫升,那就让宝宝一天喝三次奶,早、中、晚各一次。然后在上午和下午的时候,给宝宝添加两次辅食,再临时调配些点心和果汁等。

如果宝宝一次喝的配方奶量只有80~100毫升,那一天就要喝5~6次配方奶。妈妈可以这样安排宝宝进食:早晨一起来就喂一次配方奶,9~10点喂一次辅食;中午喂一次配方奶,下午午睡前再喂一次辅食;午睡后喂一次配方奶,带宝宝到户外活动,穿插着喂些点心、水果;傍晚喂一次配方奶,睡前再喂一次配方奶。

喂养宝宝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妈妈要根据宝宝吃奶和辅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两次喂奶间隔和两次辅食间隔都要控制在4个小时以内,奶与辅食间隔要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点心、水果与奶或辅食间隔也要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应该先给宝宝喂奶或辅食,然后再喂点心、水果,就是说喂奶或辅食1个小时后才可以喂点心、水果。

第六节 四季护理要点

1春季护理要点

6个月以后的宝宝,来自母体的抗体已经基本消失。这时的宝宝需要靠自己的抗体来抵御病毒、细菌的侵袭。而春季又是各种病毒、细菌开始活跃的季节,因此宝宝比平时更容易患病。宝宝常见的疾病是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幼儿急疹、风疹、无名病毒疹等。如果宝宝患病了,能在社区医院解决的,妈妈就不要带宝宝去大医院了。因为大医院就诊的病儿多,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完全可能交叉传染。这个月,妈妈可能不会让自己的宝宝接种流脑疫苗,所以妈妈必须保证宝宝与患有流脑的病儿脱离接触,做好隔离。

冬天户外活动比较少的宝宝,到了开春之时,终于可以到户外沐浴阳光了。这个月的宝宝,白天睡眠的时间已经很少了,一天可以在户外活动3~4小时。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加,沐浴阳光的时间也延长了,这样可能会造成宝宝血钙暂时降低。轻的可能会出现宝宝睡眠不安、易惊等症,重的可能会出现宝宝手足搐搦症。妈妈不必紧张,只要给宝宝适当补充一两周钙剂即可。

2夏季护理要点

7~8个月的宝宝还没有接种乙脑疫苗,夏季护理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宝宝,因为蚊子是传播乙脑病毒的媒介,所以预防蚊子叮咬宝宝就是预防乙脑病毒感染宝宝,爸爸妈妈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在南方或中原一带,春季或春末就已经有蚊子了。在5~6月份的时候,乙脑病毒就有可能开始流行,7、8、9三个月是乙脑病毒传染的高峰期。妈妈及时给宝宝挂上蚊帐是很好的预防措施。傍晚到户外活动时,爸爸妈妈不要带孩子到草多的地方,以免蚊虫叮咬宝宝。在夏季护理中,预防痱子也同样重要,预防方法与前几个月龄基本相同。

3秋季护理要点

食物过敏的宝宝、患有湿疹的宝宝、肥胖的宝宝,到了气候渐冷的秋季,都可能会重新出现痰鸣,就是呼吸时嗓子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如果妈妈摸摸宝宝的前胸、后背,就会感到宝宝像小猫一样发喘。越到秋末,痰鸣就越严重起来。

其实,秋季的痰鸣有两种可能,一是宝宝体质问题,一是支气管哮喘前期。体质问题所造成痰鸣的宝宝,一般都是渗出体制,即虚胖、少活动、爱出汗、起风包、长湿疹、不爱吃蔬菜和水果、爱吃甜食、水里不加奶就不喝、大便总是发稀、对配方奶和鸡蛋过敏、户外活动时间过少等。对于这样的宝宝,解决痰鸣的根本办法不是依靠药物,而是让宝宝多做户外活动,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如果痰鸣是支气管哮喘前期,妈妈就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药物。

4冬季护理要点

7~8个月的宝宝,即使在寒冷的北方,也可以每天到户外活动了。如果天气好,妈妈就带宝宝在户外多活动一会儿;如果天气不好,妈妈就带宝宝在户外活动几分钟。爸爸妈妈最好是每天都能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如果连续几天没出去,再出去时,宝宝可能会因为受凉而感冒。

冬季妈妈要坚持给宝宝洗澡。虽然妈妈不用每天给宝宝洗一次澡,但一周还是要洗2~3次澡。整个冬天都不洗澡的宝宝,开春时洗澡就容易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