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畅游台湾
14107200000021

第21章 小城故事(1)

Tai台北北投小镇风华无限

好景仔细看

北投

北投区位于台北市的最北端,由于北投温泉被列为台湾四大温泉之首,因此也带动了当地其他以温泉为主题的旅游行业。还未到北投,在北投捷运站与新北投捷运站内,就已经让人兴奋不已。这里随处可见极富童趣的塑像和特色布景,主题均与温泉有关。站内可以看到圆润洁白且泡着温泉的惬意小人,也有满脸凶相的蓝皮肤温泉守护神,他们背后的布景则是日式的汤屋,极具当地特色,非常有趣。当连接北投捷运站和新北投捷运站的专线列车缓缓进站后,我的视线被车身的彩绘图案所吸引,这种感觉很熟悉.在香港第一眼看到迪士尼专列时,我也一样惊喜得合不拢嘴。与站内的主题一样,只有3节车厢的超短北投专线列车,车身上的彩绘图案均为温泉主题。黄绿色的车身,车门上大大的“汤”字映入眼帘。可爱无比的卡通人像神情各异,泡在汤池中的表情惬意,只围着浴巾的则面带羞涩。走进列车车厢内,发现3节车厢的内部装潢各不相同:一节为普通米黄色车厢;另一节整节车厢内壁绘制着木条图案,犹如一个超大的桧木沐浴桶;第三节则是绿色的丛林主题。车厢内配备木桶状的导览视频装置,供乘客查阅关于北投的旅游资讯。乘坐如此可爱的列车,心情自然大好。

日据时期,喜爱泡汤的日本人在台湾翻山越岭,开发了岛上众多温泉资源,北投温泉便是最早被开发的温泉之一。这里的温泉源头多在林泉内里和湖山里。当时的北投温泉因为日本人的思乡情怀,一度快速发展成为当时政商界交际与享乐的温柔乡。20世纪90年代,台北市政府大力整治,于是北投又回复昔日清新优雅的风华。

北投的温泉大多集中在北投公园的周边地带。这里的温泉区有三类泉源:第一种是单纯的土类温泉,这类温泉透明无色,略带酸味,泉水的温度约60℃。因为泉水中夹带赤褐色矿物质,而被称为“铁汤”。“铁汤”温泉对于神经痛和肠胃疾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第二种是酸性硫化氢泉,这类温泉水色浊白,略带硫黄味,泉水温度约为48℃,俗称“腥汤”。这种温泉对皮肤病和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第三种是绿矾泉,无色无味且颜色透明,略带酸性,泉水温度约65℃,被称为“泷汤”。经常浸泡“泷汤”温泉,可治疗癞疮和溃疡等顽症,北投最著名的“泷乃汤温泉浴室”便属于这类泉质。据说1896年日本人刚来到台湾时就修建了泷乃汤温泉浴室,原名“天狗庵旅舍”,它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温泉旅舍,日本的皇太子还曾亲临此汤屋泡汤,因而备受推崇。不过这家汤屋因年久失修,环境不是太好。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较少选择来这里泡汤,汤池大多是一些阿公阿嬷在享用。

来到北投,由于景点比较分散,一般游客除了泡温泉之外,会选择到较近的北投公园、北投图书馆、北投温泉博物馆和地热谷参观游憩。北投公园内花木扶疏且绿荫缤纷,石桥与石阶错落有致。北投溪畔新辟的栈道曲径通幽,溪涧就在步道一侧。昔日的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坐落在公园一隅,它曾经是台湾最负盛名且规模最大的公共浴场,如今经过重修复原,已成为极具历史意义的温泉博物馆。1913年,日本人效仿日本静冈县伊豆山的温泉屋,兴建了北投温泉公共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座温泉浴场一度荒废。直至1997年,台北市政府鉴定其为台北市的古迹,次年成立温泉博物馆。博物馆的外观属于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一楼原浴场内为欧式美轮美奂的彩色玻璃与拱形回廊;二楼的装饰风格却大相径庭,以日式榻榻米作为大厅的装潢风格,非常简约复古。温泉博物馆免费向大众开放,进门时需换上馆内为游客准备的拖鞋。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有关北投发展的历史和本地的传统文化,是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二楼的榻榻米大厅还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将资源利用最大化。走出温泉博物馆,沿着步道继续向前,在梅园内不疾不徐地逛一圈,不远处就是地热谷了。这里泉水的温度高达90℃,水质为青磺泉水,非常清澈且略带青绿色。地热谷每日烟雾缭绕且水汽氤氲,如人间仙境一般,让人身心舒畅。

北投是座慢生活的小镇,游览途中刚巧碰到倾盆大雨,于是我就在路边的屋檐下躲雨,看着雨水将整座小镇冲洗的明净透彻。暂时抛开都市的快节奏,将步调调整得与这座小镇相符,慢慢融入它的生活。雨后的小镇水灵整洁,行走在北投的街道上,耳边潺潺溪流清脆悦耳。隔着溪流,依稀可见对岸饭店窗内谈笑风生的一张张脸孔。有时,平整的路面坡度会越来越大,转个弯,汤屋便在拐角处。随意选择一家,身心浸泡在暖暖的温泉水中,放空意识,时间也会停留在最惬意的一刻。

台北市北投区

搭乘捷运新北投支线,在新北投站下车。

Tips:关于泡汤二三事

在台湾泡温泉,需要先在独立的淋浴间里洗净全身,方可入池,在池中泡汤时不能有搓洗的动作。长发者需将头发绑起,方可在池中泡汤。

假如标明了“裸汤”,便不得着泳装,必须全裸入池。

空腹、孕妇、手术初愈者、有心脏病史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泡温泉。

暴食、饮酒过后不宜泡温泉。暴食或摄入酒精后,人体基础代谢加速,心跳加快且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速后心脑等器官耗氧增加,而供血相对减少,此时泡温泉会出现晕厥或休克等症状。

泡温泉会让身体消耗大量水分,应多饮水,以免出现脱水现象。

尽量选择通风较佳的汤屋泡汤,以免缺氧窒息。另外,勿长时间浸泡在温泉池内,每隔15~20分钟应出池休息片刻,再继续浸泡。

新北瑞芳矿山秘境由此开启

新北市的瑞芳区,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地方。瑞芳,在清光绪年间,曾经只是一家小小杂货店的名称。当时的金瓜石和九份山区陆续发现金矿,采金人络绎不绝,而上山采金必先经过基隆河接驳渡口,这里有一家铺号为“瑞芳”的杂货店,因为南北杂货齐全,这家杂货店生意兴隆,也成为了前往山区采金和往返宜兰的中途补给站,由于众口皆唤此处为瑞芳,沿袭成为地名。

瑞芳区除了瑞芳市区之外,还包括四角亭地区、候硐三貂岭地区、九份地区、金瓜石地区和滨海地区,但一般人来到瑞芳,多是奔着着山城九份与金瓜石而来;而游客若想从台北出发,游览平溪火车支线沿途的几座别具风味的矿山小镇,包括侯硐、十分、平溪与菁桐,也必须取道瑞芳方可抵达。于是,新北瑞芳成为游人开启探索周边矿山秘境的一个门户,举足轻重。

好景仔细看

九份

上次到九份已是黄昏,当时下着毛毛细雨,汽车从瑞芳火车站带着我盘山而来。从氤氲着水汽的车窗玻璃向外看,一座灯火辉煌且薄雾缭绕的山城扑面而来时,我有一种极度不真实的感觉,仿佛身在梦里,那种可以置身事外的虚幻感萦绕在心头。我猜想,宫崎骏第一次见到九份时,或许也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吧?不然,他怎么会将《千与千寻》的神隐世界描绘得与这里这般相似。

这次再来九份,选在一个明媚的午后。看着层层叠叠顺应山势而建的房屋,心知九份的魅力依旧不减。因为最初这里只有9户人家,所以当时山下的货船运送生活补给时总是分为9份,因此这里才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名字。九份在最辉煌的淘金年代里曾经风华无限,当时的它有“小香港”,甚至“小旧金山”的称号。后因矿藏衰竭,采金潮退去,九份日渐落寞萧条。1989年,侯孝贤执导的《悲情城市》上映后,触发了各界非常热烈的反响与讨论,影片不仅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首部在世界级三大影展摘得殊荣的台湾电影,还为拍摄地九份带来了第二次繁荣,让九份与金瓜石地区成为当地人与旅行团的游览胜地。后来,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又为此地引来无数慕名而至的日本游客。细声攀谈的日本客人、小巧的日式木屋与随处可见的红色或粉色灯笼,恍惚间,让人有身处奈良某个小巷中的感觉。

九份不大,游客多沿着基山街、竖崎街和轻便路这几条石板小路游走。基山街被称为九份老街,石板路两旁都是小吃店和伴手礼店。因为不是周末,所以街上看不见摩肩接踵的壮观景象,我也可以悠闲地闲逛而不怕挡了别人的路。来到九份,一定要试试这里最出名的芋圆,它是一种以芋头为原料,纯手工制作的传统风味小吃。芋头的香甜,滑润的口感,柔韧又软糯,非常好吃。除了芋圆,草仔粿、芋仔番薯和鲜鱼羹等都是这里的特色小吃。在高低错落且蜿蜒曲折的街道上行走,感觉虽然热闹,却一点不喧闹嘈杂。每个人都很谦让,慢慢走,轻声聊,碰到有人擦肩而过就侧身让路,看到喜欢的东西,便停下来把玩一番,再询问价钱。既没有人大声喧哗,也听不到扰人的叫卖声,感觉很舒服。

竖崎路则是另一番景象。时而陡直、时而蜿蜒的竖崎路两旁没有那么多小吃店,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咖啡店和小茶坊。陈绮贞歌声中描述的咖啡店也不知是哪一间。随意选了一家客人较少的咖啡店,在露台上挑了一个座位坐下。难得不下雨的九份在6月时就有些热了,天气像我的心情一样晴朗。太阳时隐时现,微风将旁边一棵五角梅的叶子吹得窸窸窣窣,如同在跳舞。远方低处海面上的小岛朦胧显现,近处石阶两旁散落的日式老房子安静地站成一排。店里的猫咪舒展着四肢,懒洋洋地躺在露台的一角睡午觉。阳光偶尔从云层中洒下,将它一身的黄斑纹照得金灿灿地晃眼。沉溺在这样无所事事的午后,慵懒地窝在藤椅中,吹着海风,闻着杯中升腾起的缕缕咖啡香气,抿一口咖啡,咽下幸福的味道。

新北市瑞芳区九份

在台北火车站乘火车到瑞芳,然后换乘825路公交车,在旧道站下车可达;也可以在台北捷运忠孝复兴站1号出口旁,乘坐基隆客运公交车,在旧道站下车可达。

升平戏院

升平戏院位于九份竖崎路与轻便路的交叉路口,建成于1934年。旧时名为“升平座”,取歌舞升平之意。升平戏院见证了九份从兴盛辉煌,到日渐没落,再到如今完美蜕变的全过程。

当年的升平戏院是何等繁盛热闹!歌仔戏、电影、新剧与布袋戏等各种表演,让戏院整个月份的演出皆为满档。开演时,这里不仅一楼与二楼的600个正座满座,连过道里都站满了观众。站在题着“升平戏院”四个大字的石牌匾下,仿佛依旧能看到从前广场上的人影憧憧,听到散场后此起彼伏回荡在九份老街上,木屐敲打着石板路的声音。当时看戏的人不仅有九份的居民,甚至还有从金瓜石和瑞芳搭乘轻便车前来的观众。而今,广场上的人声鼎沸、附近酒肆的通宵达旦以及老街上水泄不通看戏的人群,统统退去颜色,如同一张黑白旧照片,搁置在耄耋老者内心深处。不合时宜地想起《桃花扇》中的一段词:“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2010年,新北市政府核定升平戏院为纪念性建筑物,经过整修,于同年向游客开放,恢复戏院的功能。在升平戏院中,可以看到复古的售票口与贩卖部,循着老电影海报的引领,我随便挑了一个座位坐下,感受升平戏院的前世今生。

新北市瑞芳区九份轻便路137号

周一至周五9:30~17:00,周六和周日9:30~18:00;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一休馆

在台北火车站乘火车到瑞芳,然后换乘基隆客运公交车,在旧道口站下车可达;也可以在台北捷运忠孝复兴站1号出口旁,乘坐基隆客运公交车,在旧道口站下车可达。

金瓜石

金瓜石与九份只有一山之隔,它同样也是电影《悲情城市》的取景地,它也同样经历了淘金时代从辉煌到没落的命运跌宕。但与九份的繁华相比,这里安静了许多,少了些人工雕琢的味道与商业气息。或许是九份被外界关注度太高的缘故,金瓜石显得有些冷清,不过在我眼中则成了优点。

采矿区是金瓜石发展观光业的基础,完整地展现了曾经的采矿工业原貌。这里零零散散分布着一些景点,如金瓜石老街、黄金博物馆、矿坑遗迹与运矿轨道、十三层旧矿场、阴阳海界和黄金瀑布等。

其实在金瓜石,景点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倒是这里沿途的风景、保存完好的原始建筑与风貌更吸引我。穿行在一栋栋日式老房子中间,看着它们因风吹雨淋而日渐斑驳的外墙,脚步放得很慢。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些房子里的故事,也无心窥探,只想在这座山城蜿蜒崎岖的小路上走走,感受没落小镇的那份萧瑟与自己内心淡淡的惆怅。

新北市瑞芳区金瓜石

在台北火车站乘火车到瑞芳,然后换乘基隆客运公交车,在金瓜石站下车可达;也可以在台北捷运忠孝复兴站1号出口旁边,搭乘基隆客运公交车,在金瓜石站下车可达。

侯硐猫村

侯硐原本只是一个废弃的矿村,和这一带许多小镇一样,也曾因为矿产而繁盛过。而后因煤矿被挖掘殆尽,小镇恢复了久违的宁静。当人们不再记起它的名字时,一群可爱的精灵却为侯硐重新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让这座小镇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