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道
14105200000016

第16章 何谓孝道(7)

父母就是那棵默默付出的树

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

——《正法念处经》

我们已经习惯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一顿可口的饭菜,一次次关爱的叮咛,生病时不舍昼夜地守护……我们把它视为理所当然,但我们是否可以换上一颗感恩的心呢?

从前,有一棵巨大的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在树下玩耍。他爬树,吃果子,靠在树下睡觉……他爱树,树也爱和他玩。时间过得很快,小男孩长大了,他不愿意每天都来树下玩耍了。

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注视着树。“来和我玩吧。”树说。

“我不再是孩子了,这里已经不好玩了。”孩子回答道,“我想要玩具,我需要钱去买玩具。”

“对不起,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下来,拿去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了。”

男孩很高兴,把所有的果子都摘下来,离开了。男孩摘了果子后很久都没有回来。树很伤心。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很激动。“来和我玩吧!”树说。

“我没时间玩,我得工作,养家糊口。我们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帮助我吗?”

“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拿去盖你的房子。”男孩把所有的树枝都砍下来,高兴地离开了。

看到男孩那么高兴,树非常欣慰。但是,男孩从此很久都没回来,树又一次陷入了孤独、伤心之中。

一个炎热的夏日,男孩终于回来了,树很欣喜。“来和我玩吧!”树说。

“我不能和你玩。我现在过得不开心,我想去航海放松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我没有船,但你可以用我的树干造你的船,你就能快乐地航行到遥远的地方了。”男孩把树干砍下来,做成了一条船。

他去航海了,又消失了很长很长时间。

最后,过了很多年,男孩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我再也没有果子可以给你了……”树说。

“我已经没有牙咬果子了。”男孩回答道。

“我也没有树干让你爬了。”树说。

“我已经老得爬不动了。”男孩说。

“我真的不能再给你任何东西,除了我正在死去的树根。”树含着泪说。

“我现在累了,只想找个地方休息。”男孩回答道。

“太好了!老树根正是休息时最好的倚靠,来吧,来坐在我身边,休息一下吧!”

男孩坐下了,树很高兴,含着泪微笑着……

这是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愿意和爸爸、妈妈玩。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就离开了父母,只有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或者遇到麻烦时,才会回去。然而,不论怎样,父母总是支持我们,竭力给我们每一样能让我们高兴的东西。

很多青少年朋友也许会想,男孩对树太残酷了,我一定不会这样。但是,那正是我们对待父母的方式啊!对于等待的人,时间过得太慢;对于恐惧的人,时间过得太快;对于悲伤的人,时间总是太长;对于享受的人,时间总是太短……但是,对于那些在爱的人,时间却是永恒的。

父母一生都在为我们默默地奉献,我们要想一想,其实无论在我们成长的时期,还是已经长大的年纪,都已经到了回报父母的时候了。

供养父母,知恩报恩

菩萨为主于父母尊重,种种方便勤修善法,随时供养,知恩报恩。

——《菩萨地持经》

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都离不开父母。真正让我们寄托了这个世界、支撑这个世界的,使这一片土地有绿的希冀的,这样的光荣,更多地属于那些平凡、正直、善良、坚忍不拔、任劳任怨的父母们。

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是天津人,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但是他的母亲十分坚强,无私地为孩子奉献着一切。

安金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献给母亲的文章——《母亲啊,你是我最好的导师》中,安金鹏是这样写的:

……跛着脚的母亲在为我擀面,这面粉是母亲用五个鸡蛋和邻居换来的,她的脚是前天为给我多筹点学费,推着一个平板车去卖蔬菜的路上扭伤的。

端着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地抚摸着母亲肿得比馒头还高的脚,眼泪一滴一滴地滚落在地上……

我家太穷了,家里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我的学费是妈妈找人借的,我总是把同学扔掉的铅笔头捡回来,把它用细线捆在一根小棍上接着用,或者用橡皮把写过字的练习本擦干净,再接着用……

我的母亲是用一种原始而悲壮的方式收割麦子。她没有足够的力气把麦子挑到场院脱粒,也无钱雇人使用脱粒机,她是熟一块割一块,然后用平板车拉回家,晚上再在我家院里铺上一块塑料布,然后用双手抓一大把麦秆在一块大石头上摔打脱粒……

三亩地的麦子,靠她一个人割打,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着割,膝盖磨破了血,连走路也是一颤一颤的呀……

她为了不让我饿肚子,每个月都要步行十多里地去批发二十斤方便面渣给我送到学校。每个月底,妈妈总是扛着一个鼓鼓的面袋子,步行十里路到大沙河乡车站乘公共汽车来天津看我。而袋里除了方便面渣,还有妈妈从六里外的安平镇一家印刷厂要来的废纸——那是给我做演算用的草稿纸,还有一大瓶黄豆酱和咸芥菜丝,一把理发推子,天津理发最便宜也要五元钱,妈妈要我省下来多买几个馒头吃。

我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我只能顿顿两个馒头,回宿舍泡点方便面渣就着辣酱和咸菜吃下去;我也是唯一用不起草稿纸的学生,我只能用一面印字的废纸打草稿;我还是那儿唯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洗衣服总是到食堂要点碱面将就。

可我从来没有自卑过,我总觉得我妈妈是一个向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做她的儿子我无上光荣!……我要用我的整个生命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哺育我成长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可她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激励我一生。

安金鹏的成功和母亲感人的爱是分不开的。这种爱成了安金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动力。其实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为养育子女长大成人、成才,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子女今天的成就中,也有父母的贡献。

汉朝时有一个名叫韩伯俞的孝子,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对母亲说的话都是百依百顺的,即使他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好,他仍然将母亲说的话记在心里。

由于母亲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小时候,只要韩伯俞一不小心做错了事,母亲就会用手杖打他,虽然很痛,但韩伯俞总是忍受着,不敢有违抗的行为。有一次,他做错了事,母亲还像小时候一样打他的时候,他却大哭起来了。

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以前打你的时候,你从来就没有哭过,今天为什么哭了呢?”韩伯俞哭着对母亲说:“以前母亲打我的时候,我觉得很痛,知道您年轻有力气,身体还是很健壮的,可是今天母亲打我,我一点都不觉得疼,知道您年纪大了,力气越来越弱了,必定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我觉得很难过,所以不由自主地就哭了出来。”

后来,这件事传扬出去,大家都说韩伯俞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

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是一种感恩,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朋友们要多听父母的话,与他们和谐相处,父母之所以教导我们,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子,生活经验比较少而且有些知识没有大人掌握得多,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周到,不顾后果;听从大人的教导可以避免危险、损失,少犯错误,多些进步。

在万般情感之中,有一种弥足珍贵,就是亲情。为人子女者,要珍视这份情,尽自己的孝道,回报亲人的爱。

感恩在小事,行动显孝心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是那么的饱满晶莹,在阳光下格外美丽,那是因为经过了一夜的酝酿。这就如同我们,想要聪明茁壮地成长,一定离不开父母辛劳无私的付出。为了回报父母的爱,我们应该多为爸爸妈妈做些事,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来表达我们的孝心。

在家里,杨柯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爸爸妈妈非常疼爱他。为了让他生活得更好,满足他的生活和学习的需要,爸爸妈妈每天都努力地工作,晚上下班回来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干这干那,每天都忙到很晚才睡觉。

小杨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他学习比以前更加勤奋、刻苦。一天晚上,杨柯早早地写完作业后,看见妈妈还在忙碌着,自己想帮忙,但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先上床睡觉了。

大约又过了一个星期,这天杨柯写完作业又上床睡觉了,半夜,杨柯突然被一阵咳嗽声惊醒,他睁开眼睛起来一看,已经十二点多了,原来妈妈还没睡觉,她正在卫生间替自己洗衣服呢。

杨柯穿上外套来到妈妈身旁,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都这么高了,我已经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以后你就让我帮你干点活儿吧!我要帮助爸爸妈妈做更多的家务!”

杨柯的妈妈听了杨柯的话,眼睛顿时湿润了,她把杨柯紧紧地搂在怀里,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

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好儿子,你确实长大了,也懂事了,快!别冻着,赶快回去睡觉吧,妈妈一会儿就洗好了!”

从此以后,杨柯就成了妈妈的小帮手,他做事又快又好,还真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肯定和夸奖。

杨柯也通过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解了很多生活常识,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同时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做家务劳动既不会浪费你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劳动实践中能增强我们的独立意识,树立自信心,促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帮助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现在的青少年,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孩子还来不及,更何况让他们去做家务呢?但是孩子从小就要有为父母做事的良好习惯,这样长大了才会孝顺父母,真正为父母排忧解难。

而作为子女,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爱,有些爱是无以回报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点点滴滴的回报,从小就要养成自己动手帮助父母的习惯,为父母做点事,他们感到无比温暖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六年级三班的班会课上,静悄悄的。

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幻灯片:

“我的小祖宗,赶快吃菜啦!”爸爸端着碗,追着满屋子跑的你。

“宝宝,把脚给妈妈。”妈妈先试了试水温,然后仔细地洗着你的脚。

“囡囡,今天的舞蹈课老师表扬你了吗?”为了陪你,寒风中妈妈已经在舞蹈中心的门口站了整整两个小时……

一行字幕显示出来:你是否记得你的小时候也曾有这样的情景?

画面继续:孩子长大了,但父母还是忙得团团转,不是洗衣做饭,就是四处奔波选学校选兴趣班选参考书,还有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风景旅游胜地……

紧接着,是一则广告,这则广告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的视线:

一位中年母亲忙完工作回到家里,还悉心照顾年迈的婆婆,给她打好热水烫脚。老人感动不已,怜惜地为她擦去脸上的汗水。一旁的小儿子见此情景,一声不响地到厨房打了半盆水,踉跄着端到妈妈跟前,用稚气的嗓音说道:“妈妈,洗脚……”

放映结束了,和蔼的王老师静静地看着同学们。

好一会儿,王老师才缓缓地说:“同学们,我们点点滴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但是,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想想看,你又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呢?”

“我不高兴的时候会向爸爸妈妈发脾气……”

“妈妈让我帮她洗菜的时候我在看电视,我不乐意……”

“我们吃水果和蛋糕的时候,可以把大的留给爸爸妈妈,小的留给自己……”

教室里讨论的声音越来越热烈,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决定要为爸爸妈妈做事,看着一张张激动的小脸,王老师欣慰地笑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父母做点事情,哪怕是小小的事情,他们也会欣慰的。没事的时候,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把这看做是自己分内的事,为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忧愁,也是尽一片孝心。

父母对子女的爱浓烈无私,源自天性,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却是一个需要不断培养、不断锤炼的过程。这种爱显然又无比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受,更不可能爱他人。其实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从平时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正在中学苦读的同学们,我们现在的一切生活来源都是父母供给的,我们的一切学识都是老师教诲的,我们的一切成绩都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在坚持完成学业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行孝感恩。做一个有孝行、有良知的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懂孝道,知感恩”。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送母回乡》

母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付出的心血是最多的,这样的恩情,我们要怎么回报呢?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伟大就在于他们对子女的无私奉献。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能听到天空哭泣的声音,那个人一定是她。因为天知道她不会说出这个秘密。即使她开口,也发不出声音,她注定将终生沉默。她以为沉默是命运,却并不可怕。但是后来,她有了一个孩子。

孩子降临那一刻,她生平第一次发出声音。孩子响亮的啼哭让她觉得声音与幸福必然有着关联,她的喉咙因为剧烈地震动而发出声响,虽然那次发出的声音不动听,可她引以为豪。她是多么高兴孩子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生活、去爱,可以大笑,也可以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