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道
14105200000015

第15章 何谓孝道(6)

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意志力薄弱的时候,我们常遇到困难而选择轻生,可我们不知道,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父母。所以当我们想轻生的时候,想想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愚蠢了。

为了父母我们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张中行先生曾说:“生是一种偶然,由父母至祖父母、高祖父母,有多少偶然凑在一起才能落到你头上成为人。上天既然偶然让你降生,那么要善待生,也就是要善待人。”有轻生念头的人也许会认为自己的死亡能换来真正的解脱。其实不然,一个轻生的人,逃避了他所应尽的责任,虽然他从死亡中摆脱了痛苦的纠缠,然而他的死将更大的痛苦带给了他身边的亲人。自己所谓的“解脱”,换来的只是父母止不住的眼泪。

面对着越来越多喊着“郁闷”的人,“生命可贵”这句话真的应该引起我们一番思考了。

在重庆的某所中学里,一个初二的女生,因为和同班的同学吵嘴,结果被同学当着很多人的面扇了两个耳光。当晚,就寝熄灯后,这位女生便用小刀割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的“遗书”日记当中,这位女生说,自从挨了那一巴掌后,她觉得从此在同学们面前再也抬不起头了,活着太屈辱了,只好选择放弃生命。

就这样,这位才上初二的如花少女,就因为同学的两巴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留下的是给父母的惨痛打击——她的母亲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脏病突发,幸亏抢救及时,才挽回了生命;他的父亲,也因为这一噩耗,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这一幕悲剧的发生,其实真的可以避免。为什么两巴掌就能打掉一条生命?难道生命这么不值钱吗?难道生命可以这么草率地对待吗?古人韩信可以忍胯下之辱而活,难道这位女同学就不能忍两巴掌而活吗?她想的只是她自己的感受与小小的尊严,却没想到生她养她的父母,她的离去不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父母的希望。从这一点上讲,她是一个不孝的人。

生命一旦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生命没有了,就再也看不到我们的父母了。所以说活着是最好的,对于父母来讲也是最幸福的。

有位青年,厌倦了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生活,感到生命尽是无聊和痛苦。为寻求刺激,青年参加了挑战极限的活动。主办者把他关在山洞里,无光无火亦无粮,每天只供应五千克的水,时间为一百二十小时,整整五个昼夜。

第一天,青年还心怀好奇,颇觉刺激。

第二天,饥饿、孤独、恐惧一齐袭来,四周漆黑一片,听不到任何声响。于是他向往起平日里的无忧无虑来。他想起了乡下的老母亲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赶来,只为送一坛韭菜花酱以及小孙子的一双虎头鞋。他想起了父亲在地里干活的情景,他想起了父母供自己上学、读书、娶妻而劳动的双手……

渐渐的,他后悔起平日里对生活的态度来:懒懒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虚伪,无所作为。第三天,他饿得几乎挺不住了。可是一想到人世间的种种美好,便坚持了下来。

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饥饿、孤独、极大的恐惧中反思过去,向往未来。

他痛恨自己竟然忘记了母亲的生日;忘记了父亲还有胃病;忘记了父母那间小破屋子。……他这才觉出生活原来那么的美好。可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最后一关。

就在他涕泪齐下、百感交集之时,洞门开了。阳光照射进来,白云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悦耳的鸟鸣——他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人间。

青年摇摇晃晃地走出山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五天来,他一直用心在说一句话,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

是的,活着就是莫大的幸福,为了父母我们也要好好地活下去,其实我们根本没有资格谈论死亡,但凡一个孝顺的人都不会拿自己的安危来开玩笑。父母在时,我们是他们梦想的延续;当他们百年之后,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我们要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这样才不枉此生,不枉父母的养育之恩。

你记得自己父母的年龄吗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论语》中写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一方面要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也要为他们的衰老而伤心。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时时牢记为父母尽孝,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子女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赡养父母。当我们熬夜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总是陪在身边;当我们为成绩而烦恼的时候,父母总在身边给予安慰;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父母总给我们做丰富的饭菜……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将来父母老了,我们自然应该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照顾他们。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树林中各种各样的鸟都从巢中飞了出来,愉快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它们美妙的歌声,给寂静的树林带来了勃勃生机。

可是戴胜鸟和它的老伴已经飞不出窝巢了,岁月不饶人,它们的身体早已虚弱不堪,全身的羽毛已经变得干涩枯燥、暗淡无光,像老树上的枯枝般容易折断,双眼还生了病,看不见了。为了养儿育女,它们的精力已经快要耗尽了。

老戴胜鸟觉得自己的子女都已经长大能够独立生活了,自己的职责已经尽到,可以无怨无悔地离开这个世界了。因此,夫妻俩商量,决定不再离开自己的家,安心地待在窝里,静静地等待那迟早都会降临的时刻。

但老戴胜鸟想错了,它们辛辛苦苦养育的孩子绝不会扔下它们不管。这天早晨,它们的大儿子就带着一些好吃的东西,专程来看望它们。小戴胜鸟发现年迈的双亲身体不好,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兄弟姐妹们。戴胜鸟的儿女们很快都到齐了,它们聚集在双亲的旧巢前,其中一只说:“我们的生命是父母亲最伟大的馈赠,它们用爱的乳汁哺育我们。现在它们老了,病了,眼睛也看不见了,再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我们一定要帮它们治病,细心看护好它们,这是我们做子女的神圣义务!”

这些话刚说完,年轻的戴胜鸟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飞去筑起温暖的新居,有的振翅飞去捕捉昆虫,有的飞到树林里去找治病的药……

新房子很快落成,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帮着父母搬了进去。为了让父母感到温暖,就用自己的翅膀盖住它们。孩子们还细心地给父母喂泉水喝,并用自己的尖嘴帮忙梳理老戴胜鸟蓬乱的绒毛和容易折断的翎毛。飞往森林的小戴胜鸟也回来了,它们找到了能治失明的草药。大家高兴极了,它们把有特效的草叶啄成草汁给老戴胜鸟擦用。尽管药力很慢,需要耐心等待,它们却一刻也不让父母亲单独留在家里,总是轮流守候在父母身边。

快乐的一天终于到来,戴胜鸟和它的老伴睁开眼睛,向四周张望,认出了自己孩子的模样。孩子们都高兴极了,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好好地庆祝了一番。

知恩的子女们就这样用自己纯真的爱,治好了父母的病,帮助它们恢复了视觉和精力,以报答养育之恩。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年轻人平时对老人不够孝敬,总以为将来还有机会,然而岁月不等人,在读了这则寓言之后,希望他们能翻然悔悟,用珍惜来滋养干枯的心灵,善待恩重如山的父母。

父母亲年事已高,身弱体衰的时候,也许不知什么时辰,就会突然离去,撒手人寰,这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关键,故而孔子在“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之后,紧接着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所以喜,是因为高兴父母享高寿,所以惧,是因为忧父母于世很可能已时日无多。

我们作为子女,要以尽孝者为榜样,要有尽孝的紧迫感,不可只想着让父母为自己一再付出,而应多想想父母在自己从小到大这一漫长过程的恩重如山,多想想“父母之年”所含的残酷意味,在“父母之年”多做反哺回报。

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要多孝顺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叛逆期而顶撞他们、忽略他们。这样你错过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父母慢慢变老的身体。

关爱父母,从记住他们生日开始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很多时候,父母所需要的是我们对他们的关爱,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父母慢慢地变老,但是我们甚至不记得他们的生日,甚至不清楚他们的年龄。

2007年,西安一所高校做了一个调查,看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结果,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和年龄,也从来没有给父母过生日的经历。当遇到需要填父母的出生年月的表格的时候,他们总是拿出手机,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询问。

李文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投资经理,在他为工作埋头苦干一年之后,终于获得了半个月的休假。他早就计划好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到一个风景秀丽的观光胜地去随心所欲地畅游一番。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去度假的主意。

母亲说:“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他急忙向母亲解释:“妈妈,我也很想去看你,可是我和朋友已经约好见面时间了,恐怕没有时间过去。”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他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订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他记得母亲喜欢鲜花。这时店里来了个愁容满面的小男孩,挑好了一束康乃馨后,却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少了十元钱。

李文问小男孩:“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李文听后,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买花的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叔叔。我妈妈也会感谢你的。”

李文笑了笑:“很愿意帮助你,其实,今天也是我母亲的生日。”

看着小男孩满心欢喜地抱着花束离开,李文若有所思。他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老板写下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子,继续上路。

车子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看见刚才遇到的那个小男孩跪在一个小墓碑前,把鲜花摆放在墓碑前面。小男孩也看见了他,挥手说:“我妈妈很喜欢我送她的花。谢谢你,叔叔。”

李文看到这个场景,心有所动,立即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老板告诉他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他说,“我自己去送。”

孩子的孝心感动了李文,你是否也有所感触?我们要孝敬父母,就从记住父母的生日开始吧,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以和朋友约定相互提醒,或者在自己的记事本上记上,到父母生日的时候,给爸爸妈妈买点小礼物,或者做个菜;尽量提前安排好,陪父母过生日。

晚上的时候,小豆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电视上两个年轻的男女主持人和一群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做游戏、聊天。主持人首先问孩子们:“爸爸妈妈都知道你们的生日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

主持人接着问:“爸爸妈妈给你们过生日吗?”孩子们还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过!”

主持人再问:“你们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什么礼物给你们?”

所有的孩子都神采飞扬地夸耀着爸爸妈妈给自己送的生日礼物。这时候,主持人又问孩子们:“你们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时候,刚才还喧闹不止的孩子们突然都默不做声了。

主持人问一个秀气的女生说:“你知道你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女生红着脸,羞愧地摇了摇头。主持人接连问了几个孩子,他们都回答不上来。主持人接着问:“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你们给他们送什么礼物啊?”

大多数孩子仍旧保持了沉默,只有少数孩子回答说曾给爸爸妈妈送过生日礼物。最后,主持人说:“孩子们,你们想过没有?爸爸妈妈为什么能记住你们的生日,而你们却记不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呢?爸爸妈妈为什么会给你们送生日礼物,而你们却不知道给他们送生日礼物?”孩子们都低下了头。

主持人接着说:“那是因为你们还不知道关心别人,孩子们,你们说这样做对吗?”所有的孩子齐声回答说:“不对!”

看完节目,小豆可惭愧了,因为他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更不要说帮他们庆祝了。于是,小豆转过身,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记住你们的生日。”爸爸妈妈听小豆这么一说,都欣慰地笑了。

有人说,关爱父母,就应该从记住父母的生日开始。关爱父母,能让父母感觉到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心里会感到欣慰。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了吗?知道的话,到时就给他们一个爱的惊喜吧!如果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从现在开始问清楚。在爸爸妈妈的生日,亲手为他们制作一张生日贺卡,表达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知道你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