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14101400000007

第7章 宋词(7)

辛弃疾的毕生心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恢复祖国的统一,他为此屡上战场,奋力杀敌,希望能一展抱负,为国效力。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他纵有将相之才却始终无法施展,因而现实中的很多事情和景物都能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1129年,金兵的大举南侵,隆祐太后一直被追到江西造口,在此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之后,辛弃疾路过这里,心情仍难平静。

19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英雄人物。在早年的时候,他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奋力抵抗金兵侵略,后因得到赏识而被接纳入南宋朝廷。然而,在他归顺南宋朝廷之后,宋高宗只是让他担任一些地方小官,并没有重用他。

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年)间,辛弃疾正任建康通判任一职。一天,他登上了建康的赏心亭,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南归这么多年仍旧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更无法建立功业,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①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③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④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⑤。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⑥,揾⑦英雄泪!

注释:

①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旧属楚国,所以诗人在此称为“楚天”。

②遥岑远目:遥望远方的山。遥岑,远山,这里指的是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

③断鸿:失群的孤雁。

④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诗人在此处寄寓想用吴钩立功的意思。

⑤会登临意:理解领会(诗人)登赏心亭时的所思所想。

⑥红巾翠袖:指歌女。

⑦揾:擦拭。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史咏志的佳作,词人登高怀古,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恨、故乡之思和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

词的上片写景抒情。在开头几句,词人以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建康赏心亭周围的景色:辽远空阔的天空下,处处透露出浓浓的秋色,长江水滚滚向前,流向了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尽头。这几句既写出了景物的壮观,也点出了江南秋季天高气爽的特点。接下来的三句主要描写赏心亭周围山的形态,词人登上高处举目远望,四周的山有的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然而,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让词人赏心悦目,反而引发了他的忧愁和愤恨,使他想到了南宋国势的衰颓和自己身世的飘零。“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句子直抒胸臆,从一遍又一遍地看自己随身携带的军刀,拍遍栏杆等动作来看,词人此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且悲愤的。然而词人笔锋一转“无人会登临意”,描写了词人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却无法得到赏识和重用的现状,也表现了词人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词的下片借史言志,词人在这部分中连续运用了几个典故,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内心的感慨。“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他对金兵侵占自己家乡的的激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一用典中流露出词人不愿就此归隐,而希望有所成就的愿望。在词的最后几句中,词人表达了随着时光流逝,想取得北伐的胜利、恢复中原的目标却仍旧遥遥无期的悲愤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并以“揾英雄泪”自然收篇。

知识链接:

诗中的用典:

在这首词中,词人借史咏志,在行文中运用了多个典故,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志向,内蕴丰富。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中,词人运用了晋朝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原本在京城做官,可是一次他看到秋风乍起,便思念起家乡及家乡的鲈鱼来,于是就弃官回乡了。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也运用了典故。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在天下大乱之时不问世事,忙于劳动耕作。一次,许汜到陈登家做客,陈登很久不与他说话,自己坐在高凳之上,而让许汜坐在矮凳上。后来许汜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你在家国危难之时只顾求田问舍,所以陈登会那样对你。陈登对你还是客气的了,如果是我,我会坐在百尺高楼上,让你坐在地上。”

“树犹如此”一句中也暗含了这样的典故:东晋桓温北伐,路过金城时,他看到自己以前在此为官时种的柳树已经很粗了,于是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木都老了,人怎么能不衰老呢?

20慨叹人生词:柳永《鹤冲天》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作品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他生不逢时,纵然才华满腹,却没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青年时期的柳永饱读诗书,渴望能考得功名,为朝廷效力。在二十岁左右赴京赶考之前,他就已经颇有名气了,所以自然是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拿个头名。可没想到,自己却在科考中落榜了,这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于是他怀着激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词。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①上,偶失龙头②望。明代③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④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⑤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⑥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⑦,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⑧。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

①黄金榜:即黄榜,这里指会试后发放的进士题名榜。

②龙头:状元的别称。

③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诗人在此这样称呼自己生活的时代,含有反讽的意味。

④争:怎么。

⑤白衣:古代平民穿白衣,因用以称无功名的人。

⑥依约:隐约。

⑦红翠:指穿红着绿的年轻女子,即歌女。

⑧一饷:片刻,形容时间短暂。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宋仁宗时期的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人也因此称他为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鹤冲天》等。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名篇,作品显示了词人的才华和反叛性格,抒发了其藐视名利的思想。

在词的上片中,前两句直接点出了词人当前落第的处境,“偶失龙头望”中的“偶”与“明代暂遗贤”中的“暂”相呼应,表明了词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才能失去信心,他认为自己这次落第只是偶然的、暂时的。表面上,这几句流露出词人些许的傲慢和自信,实际上却暗含着词人此时的失望情绪。“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直接点明了词人想放逐自己的心情,也蕴涵着他对当朝统治集团的嘲讽和内心无限的心酸。“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是词人自我安慰的话,词人认为,哪怕是所谓统治者非常圣明的朝代,科举考试也不可能完全公正,一些有才能的人难免会被遗漏,既然这样,做个“才子词人”也不错。词人在此认为做个“才子词人”与仕宦而至公卿宰相是没有什么两样的,这在批判当时统治黑暗的同时也显示了词人的乐观和豁达。

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的无奈和恣意狂荡个性。词人由落第的无奈进而想到了要去“烟花巷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烟花巷陌”指的是歌妓聚居的深巷,而“意中人”则没有明确点明,但从词句中可以推断,词人是想到歌妓聚集的风月场合寻欢作乐。“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紧承上文,主要意思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尽情享受。在词的最后几句中,词人直接将“浮名”和“浅斟低唱”对比,认为青春易逝,与其去博取功名,还不如及时行乐,浅斟低唱。这一部分写出了词人科举失败后的消极心态,同时也表现了词人的叛逆性格。

知识链接:

《鹤冲天》的故事:

关于柳永的《鹤冲天》,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柳永为人不拘小节,很有才华,是有名的风流才子。他的作品在当时流传甚广,以至于当时民间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柳永也因此而自鸣得意。

在青年时,柳永千里迢迢赶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对自己的才华非常自信,再加上当时他已名气在外,所以他对这次考试胸有成竹。没想到考试结果发布时,他却意外地落榜了,于是他在激愤之下,写了这首《鹤冲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想到连这首词也广为流传,甚至连宫中也在传唱,不久便自然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皇上听到其中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诗句,非常不高兴。

再次会考时,皇帝看到名次榜单上居然有柳三变的名字,就问手下的人:“这是那个善于填词的柳三变吗?”手下回答说是。宋仁宗大为不悦,一笔便把他的名字勾掉了,并在卷子上批道:“且去浅酙低唱,何要浮名?”

后来,柳永在第三次重考后才进士及第,不过他只做到屯田员外郎的小官,便终止了政治生涯。

21柳永《八声甘州》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有求仕用世之志,在经过几次曲折之后,他终于进士及第,获得了功名。但因为天性烂漫,为人放荡不羁,加上当时政局稳定,城市繁华,柳永经常流连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人为伍,这也是他在后来遭到一些朝廷官员非议和排挤的原因。

后来,因为觉得自己的才华始终难以施展,柳永干脆放纵自己,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①。渐霜风凄紧②,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③,苒苒物华休④。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⑤,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⑦凝愁⑧。

注释:

①清秋:清冷的秋景。

②霜风凄紧:指秋风凄凉紧迫。

③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叶凋零。是处,到处。

④物华休:美好的景物衰败了。

⑤渺邈:渺茫遥远。

⑥颙望:抬头凝望。

⑦恁:如此。

⑧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

赏析:

这首作品写词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他漂泊江湖的思乡之情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句先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起笔,写出了雨势的迅猛和暮雨铺天盖地而来的样子,然后点明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凉,由此渲染出一幅壮阔而宏伟的图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思是,在秋雨之后,凄凉的霜风逐渐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这里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凄清、寒冷的特点,一个“渐”字点出了天气和环境的逐渐改变,一个“紧”字显示了秋之悲凉。接下来,词人又从鲜花凋零和江水东流等方面描写了秋雨之后衰败和凄清的情景,词人看到了近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的景象,不禁想到美好的景物就是这样渐渐衰残的,于是举目远望,看到只有那长江水,仍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在这里,词人以听觉、视觉,远景、近景相交替的方式来抒写,给人留下一种开阔博大的空间感。

词的下片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仕途失意的感慨。在开头的三句中,词人写自己不忍心登高望远,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因为担心自己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词人以“不忍”表现了自己矛盾复杂的心情,而以“归思难收”极言其思乡之凄切。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词人回顾了自己的生平际遇,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并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妻子应该也是时常想念自己,不知道她有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做心上人回家的船,可她怎么会知道,自己也经常倚着栏杆,愁思深重。由此流露出词人内心深沉的思乡之情。

知识链接:

柳永词的开拓贡献: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心作词的人,他不仅写出了诸多优秀的词作,而且对词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堪称一代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柳永扩大了词的描写范围。在柳永之前,词的描写对象和题材非常有限,而通过他的创作和发掘,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柳永佳作极多,这些篇章或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当时文人内心的痛苦,或以豪气冲天的笔墨直接抒发其志向和抱负,或以优美的文笔描写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或者吟咏历史、咏物抒情、写游仙情怀,等等。

柳永发展了词体,在他至今留传于世的二百多首词中,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其中大部分是他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而且他还能灵活地运用各种腔调,增强了词的音乐美和新奇感,这对于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作词讲究章法结构,所创作的词多数采用民间口语写成,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就让他的词在当时流传非常广泛,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22范仲淹《苏幕遮》

《苏幕遮》是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到了宋代的时候,很多词人都以此调另作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词人范仲淹也以此调为名写了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