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14100900000026

第26章

人人都想“拥有”,但问题在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填饱了肚子,又求珍馐;娶了娇妻,又妄想求得美妾;有了房舍,又求华厦;谋得一职,又求升官;得到千钱,又求万金……宝贵的一生就在无止境地追求“拥有”中苦恼地度过了。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但若不能和至爱家人住在一起,别墅怎么会有家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田产,但若不在其中播撒种子,一块荒地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巨额财富,但如果只是将其紧紧握在手中而不使用,财富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一个人倘若一味地执著于拥有,执著于将物质牢牢抓在手心,他的人生是不会有所进步的,正如一个道场(佛教术语道场原指佛成道之所,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不肯放弟子出去充实自己,那么,这个道场便不会有前进的空间。

佛光禅师在讲禅门真理时,一名徒众说:“师父,要了脱生死,唯有念佛往生净土。弟子想去学念佛法门。”

佛光禅师欢喜地回答:“很好。你去学念佛法门回来,让我们的道场成莲花世界。”

佛光禅师说完,又一位徒众站起来说:“师父,持戒能让心灵更自由。弟子认为没有什么比持戒更重要的,所以我想去学律法。”

佛光禅师欢喜地回答:“很好。你学律法回来,我们的道场便具有三千威仪,成为六和僧团。”

佛光禅师话音刚落,又有一名徒众站起来说:“弟子深思后决定去西藏学密法。”

佛光禅师欢喜地回答:“很好。密法讲究即身成佛。你学成归来,我们这里就会有很多人成就金刚不坏身。”

听到佛光禅师对三个徒众的回答,禅师身边的侍者不解道:“大师,他们三人在您座下参禅。只有秉持佛陀以心印心的法门,定心参禅才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您为什么要鼓励他们走呢?”

佛光禅师欢喜地回答:“我还有你。”

禅师鼓励他的徒众学取佛门各宗派之所长,并认为他们学成归来后能让自己的道场更加进步。这便是一种从“拥有”到“用有”的精神。“用有”的精神是不执著于“为我所有”。所谓流水不腐,即让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价值,顺应人间因缘,才能让我们从“拥有”的有限向“用有”的无限转化,才能让富者更富,智者更智。

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佛说,人世财富其实有“五家共有”,这五家分别是:水灾、火灾、强盗、贪吏、不肖子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攥在手中的钱不知何时就会失去,人生在世,即使手中拥有大量的财富也并不足以作为依靠,因为财富转眼就可能成空,所以佛家十分强调付出、奉献、布施。

只有奉献、付出,我们才能让财富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实现它的价值。不吝付出财富,可以得到他人的尊敬,从而在未来的生命中收获无尽的福报。对个人来说,这才是人间可以依靠的最稳定的财富。

正如一位著名人士所说:“财富不是指人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够让你过得有多好。” 过得好并不意味着银行存款多几个零,也不是生活有多奢侈,而是要过得安宁和满足。

钱要花出去才有价值,同时也要花得合理,花得有意义,才能让人的品质得到提升,心灵获得安稳。紧紧攥在手心的钱就像沙子,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不吝惜钱财,善于“用有”,发挥财富的最大价值,就可以利用它来为人们解决困难,创造幸福,为世间增添更多美好的风景。

用什么样的方式花钱:善财利人,活财惜用

财富需要施舍出去,帮助他人,同时也需要爱惜。

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守财奴,那么赚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钱财只是暂时聚集在你这里的一堆数字,死后不知又会成为谁的枷锁。不如拿去帮助别人,换取世间更多的温暖。

人双手合拢地降世,仿佛世界在他手中;人双手张开地离世,仿佛在说:“我经历红尘却不带走一粒尘埃。”这一收一放中所蕴涵的即是施舍的禅理。贪婪一生,到死时其实什么也带不走。人生路上,一路走一路舍,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得到真正的满足。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对名利和财富牵挂异常,到死都不肯放手,但事实上死后的名利和钱财也不再属于他,那么活着的时候吝啬物质上的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

金钱和财富看起来美好,常令人们对其趋之若鹜。不过,金钱也不是万能的,财富也未必总能令人快乐,只有超越其存在,才能享受其带来的价值。佛教大师告诉世人,真正的金钱观是要对金钱等物质上的东西喜于接受,也喜于付出。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对钱财很吝惜的富翁整日疑神疑鬼,怀疑妻子偷藏私房钱,怀疑周围的人要骗他的钱,所以妻儿和亲戚朋友都忍受不了,逐渐离他而去。最后富翁一个人住在偌大的庄园里,孤独寂寞,一点都不快乐。没过多久,他就病倒了。

佛陀听说后就去探望他。富翁在和佛陀交谈的过程中,心生感动,忽然想起来,已经很久没人对他这么温柔亲切了。

这么一想,他不免有些难过。他诚恳地对佛陀说:“佛陀,我一病不起,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佛陀叹道:“你的身体并没有得病,得病的是你的心。”

“那我的心究竟得了什么病?”

佛陀说:“要想医治好心病,就要努力将你心底的爱激发出来。”

富翁听到这句话,若有所悟。他想:我一生爱财,然而,当我命在旦夕之时,我最爱的财富又能为我做些什么呢?

想通之后,他立刻派人接回妻儿,并对儿子说:“我终于想通了,一个只会守着钱财而不会运用的人,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现在我给你三千贯钱,如果你能善用它,我就把所有的产业都交给你。”

儿子拿到钱,一时不知该怎么用。他想:我从未有过自由支配金钱的权利,因此深深知晓缺少金钱的苦楚,不如将这些钱送给贫苦无依的人吧。

于是,富翁的儿子将这笔钱全部布施给了穷人,替他们治病,给他们建造住所,为他们添置衣物。

全部用完之后,儿子回家向父亲讲述了这一切。富翁听了很高兴,他说:“从前我只知聚敛,却不知道将钱用出去,有利于他人是一件这么令人欢喜的事,对人的‘慈爱’之心如此美好,我觉得我的病已经全好了。”

在现代社会,许多有钱人都乐善好施。他们认为,钱财并不总是给他们快乐,而散财、做慈善事业反而让他们找回了幸福感。这是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和布施方式。

发财致富的目的在于散财。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对于普通的人来讲,虽然没有大笔的财富,但也不必为了金钱而变得锱铢必较。钱财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或者终日汲汲而求。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被自己用出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那些被我们牢牢攥在掌心的财富不可能永远为我们所拥有。

对待金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假如一个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唯一的目标和宗旨,那他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将会被自己制造出来的这种工具捆绑起来,失去生活的乐趣。

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金钱,那么,钱越多,则害处越大。因此,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