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因为二六时中忙着寻声救苦,地藏王菩萨由于时时刻刻忙着地狱度生,所以赢得佛子们的顶礼赞叹。因此,忙是善举,忙是利行,忙是情义,忙是功德。忙,才是佛法的真谛。滚石不生苔,流水不生蠹。忙,才能发挥生命的力量;忙,才能使我们身心灵活起来。借着忙,将自己动员起来,才能一鼓作气,先驰得点。如果能善于忙碌,“忙”就是一帖人生康乐的最佳营养剂。
——星云大师
一切挫折,一切委屈,一切不幸,甚至灾难,都是因缘成就。该来的就来,该去的就去,这叫“该来当来,该去当去”。既无须等待,无须期盼,也无须逃避,无须畏惧,当然,更无须妄想多多了。千里长江几多曲?人生不可能没有曲折,不可能没有挫折,不可能没有意外的打击。早点遇到这些,可能是你的福气。它可以帮助你积累勇气,储备资粮,总结自己,学会上路,日后才能赢得成功。
——觉真法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过程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体验,迎着太阳,我们走向美丽的大地,看着夕阳西下,扛着锄头回家,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美好呢?这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应该是一样的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世界上很少有永恒的东西。
——海涛法师
懂得付出才是富有——能回报,能喜舍
刀耕火种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
放不下时担取去,何如福田待来春。
——明·憨山德清
财富如流水,无论富有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付出如挖井,井越深,水越多,由此付出越多,积蓄的财富也就越大。因此,富有要懂得付出,有钱不用正如有田不种,最终只会成为空无的积聚,散财才可以获得大聚集。能回报,能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欲望的无穷来自人心的贫穷
心灵充实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舍得”一词出自《佛经·了凡四训》,是一种禅的哲理。“舍”与“得”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万事万物都在舍与得之中,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在古代,舍曾被视为一种洒脱处世的态度;现如今,舍却成了不上进的表现。的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应有理想和追求,但是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有所得,也要学会有所舍。因为,太盛的物质欲望会让人起贪念,而贪念又是一切恶行的源头。
《出曜经》中记载了一个“佛度悭贪长者”的故事:
从前在舍卫城住着最胜和难降两位长者。他们富可敌国,但异常悭吝。他们给自己的家设了森严门禁,禁止乞丐入内,还用铁网围遮房屋以防止飞鸟来啄食稻谷,用铁墙壁以防止老鼠凿墙进入房中咬坏器物。
当时,佛陀的五大声闻弟子都无法度化这两位悭吝的长者。佛陀得知后,便亲自于两位长者前示神通,并且放大光明,为他们宣说微妙圣法。可是,最胜长者仍然无法理解佛法大意,只觉得不能让佛陀空手而归,于是决定用一条白毡布来供佛。
最胜长者从库房中挑了一条差的毡布,可是拿出来后发现变成了上等的毛毡。他十分不舍,于是又回库房挑了一条次等毡布,可取出一看,又变成极好的毛毡。如此,无论最胜长者如何挑选,他最后拿出来的毡布都比他挑选的更好。最胜长者在布施与悭贪之间犹豫不决。
恰在此时,天上的阿修罗与忉利天人正在交兵,双方各有占上风的时候。佛陀得知最胜长者的悭贪心与布施心正在交战,于是说了一首偈子:“施与战同处,此德智不誉。施时亦战时,此事二俱等。”
最胜长者听到佛陀说的偈子,非常惭愧,认识到自己应当改过向善,于是便挑选了一条上等毡布来供养佛陀。后来,难降长者也至诚供养佛陀五百两金。
摆脱了悭贪的两位长者,因施得福,领悟了佛陀的妙法。
佛家认为,悭贪不舍会让人心清明的自性受蒙蔽,只有放下悭贪的执著,才能让心宽广起来。
诚然,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我们应当舍弃过度的欲望,去除由此带来的烦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看穿欲望的本质,了解贪念的危害,其次要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放下欲念,不争,不计较:
一、重物质也重精神。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不能忽视,同时更要有精神上的追求,要将花在追求物质上的过多心思转移到追求精神的满足和享受上来。
二、无比有更多。追求有形的、有限的物质世界,不如体会无限的精神世界,在无穷、无尽、无限、无量、无边中化解欲望,拓展生活的内涵。
三、远比近更好。看问题不应过于短视,应看到长远的未来,这样才不会为了些微利就争得头破血流。
四、在生活上要随遇而安。爱憎不要太强,有与没有、要与不要、多与少,都别太计较。
欲望的无穷来自人心的贫穷。人的心田若是长满了欲望之草,便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幸福。而富足的心灵则不会产生无尽的欲望,因为心灵充实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放下:必有舍,才有得
要对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牵挂或不舍,能如此,才谈得上是自在,是解脱。
禅宗认为,一个人只有把一切受环境影响的东西都放掉,万缘放下,才能够逍遥自在,才能万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
放下是因为因缘聚散无常。人的聚散离合,都是基于种种因缘关系,有因必有果,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还有不可抗拒的无常。事情的发展不会总是按照我们的主观意愿进行,沟沟坎坎不可避免,大多数时候,万事如意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罢了。
一个人能够放下对虚幻美好的执著,不因失意而忘形,便能看淡因缘无常,得失无常。
一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但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因此备受打击,一病不起。
这时,一位过路的僧人得知这件事情,就决定点化一下那个书生。僧人来到他的床前,从怀中摸出一面镜子让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然后离开了。
再路过一人,走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地把尸体埋了。
书生正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夜,被她的丈夫掀起了盖头。书生不明就里,问僧人这是何意。
僧人解释说:“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个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听后,豁然开朗,病也渐渐好了。
书生之所以会病倒,是因为他不能承受未婚妻嫁给别人的打击,也无法坦然地放下曾经的感情,但是佛教里说,前世的因造就今生的果,前世只有以衣遮身的恩情,今生也就只可能是短暂相恋的回报。书生放下了,也就解脱了,病自然也就好了。
我们常常无法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在乎什么,应该放下什么,所以被心魔所困。其实,只要放下散乱的心,提起专注的心;放下专注的心,提起统一的心;放下统一的心,提起自在心,就能放松身心,提起正念,就能彻底放下。
适时的放下不仅是治病的良药,有时甚至会成为救命的法宝。
过去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了下去。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正巧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悬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此人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如见救星般,赶快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我吧!”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
“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你的话呢?随你说什么,我全都听你的。”
“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下去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因此更加抓紧树枝不放。
“悬崖深谷得重生”看似一种悖论,实际上却蕴涵着深刻的禅理。佛法中有言:悬崖撒手,自肯承担。“悬崖撒手”是一种放下的姿态,美丽而轻盈。放手之后,心灵将获得一片自由飞翔的广袤天空,在瞬间得到释放与舒展。
在英雄传奇与武侠故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主角被逼到悬崖边上,下面是湍急的流水,身后是凶悍的追兵,主角仰天长叹,回眸一笑,纵身一跃,与激湍飞流融为一体,令众人不由得扼腕叹息。
但是,似乎所有的故事都没有摆脱这样的后续:崖壁上的一颗怪松或崖下的一斛深潭,总会像母亲温暖的手掌一样,稳稳地将其托起,主角们还往往能够在常人到达不了的奇异之地意外发现千年宝藏或旷世秘籍。
这样的故事无意中契合了禅宗的某些观点,即禅修者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一、舍金钱、物质,得善缘、广缘。
二、舍自私、执著,得慈悲、自在。
三、舍傲慢、自满,得谦逊、尊敬。
四、舍拒绝、忧愁,得欢喜、容纳。
五、舍抱怨、贪婪,得幸福、自在。
唯有能舍下、放下,才能真得到、提起。放得下的人,不仅要放下自己,还要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放下也并非完全失去自我,而是指不再存对抗心,也不再有舍不得,要对任何事物没有丝毫的牵挂或不舍,能如此,才谈得上是自在,是解脱。
“暂时拥有”的金钱观
我们获取财富首先须认清财富的本质,金钱只是我们获得福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们似乎认为佛教里不该谈如何发财,因为这难免有点俗气。其实不然。佛家讲慈悲,包括爱世人与爱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让自己保持健康与长寿,就等于失去了人世福报。因此,我们必须要用一种适当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健康与长寿,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必须有适当的财富支持。
更重要的是,佛教所讲的致富之道与世人所认为的致富之道不同。世人致富看重富的结果,而佛教所讲的致富重在因而不在果,也就是说,佛家所倡导的是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得到财富。
很多寺庙供有财神。很多人以为,只要求财神,拜高僧大德就能求得财富,但实际上,佛家倡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财富。
据《六度集经》卷三《理家本生》中载:
从前有个年轻人获得了父亲留下来的大笔遗产,却不知如何管理。生性好吃懒做的他又交了一帮坏朋友,挥霍家财,最终坐吃山空,穷困潦倒。
他父亲生前有位朋友是当地有名望的富人,他为人善良,听说这个年轻人的困难后便主动教他如何管理财务,劝导他通过辛勤劳动积累财富,还送给他金子作为创业的资本。
那年轻人表面上照富人教的办法做买卖,但改不了吃喝嫖赌的恶习,很短的时间内,富人资助的那些钱就被他吃用一空了。
富人前前后后向他提供了五次资助,但每次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富人仍然没有死心,一直想办法开导和劝诫他。有一天,富人看见一只死老鼠,便借机开导年轻人说:“哪怕这是一只死老鼠,但你要是肯动脑筋也可以靠它来立业。我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一定要努力。”当时,一个要饭的孩子在墙角处从富人的话里得到了启发,于是便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所知的方法,加上讨来的各种佐料,做成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还因此赚了点钱。他以这些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赚了一百多个钱。就这样,通过不懈努力,乞丐终于成了有钱人。
后来,乞丐感恩于富人的开导,于是用金银为原料,制作了一份贵重的礼物送给富人,并向他讲述了前后经过。富人见他聪明勤劳,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富人死后,这位乞丐出身的年轻人继承了富人的所有财产。
获得财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方法还不够,还必须有精进的心。同时,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想要获得财富,还需要通过借鉴吸收别人提供的有益经验。
首先,获取财富须认清财富本质,金钱只是我们获得福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其次,在这种正确观念的指导下,我们还须完善自身性格,给自己发愿,让自己有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下去。
再次,有一个好的心态,财富就会主动来找我们。所谓好的心态就是对财富的不满足。这里的不满足并不是贪婪,而是指勤奋的态度以及发展的眼光。赚了今天的钱,明天就不愿再赚,以这种懒惰和消极心态度日的人自然不会富有。年年播种,才能年年有收成,同样,没有对财富的不满足,便不会有进取心,也就无法积累福报。
最后,获取财富还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勤于思考。尤其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运用自己的智慧捕捉致富良机是我们应具备的素质。智慧本来就是人的一笔无形的财富。世人一样吃饭、睡觉、工作,没有智慧的人整日苦恼缠身,有智慧的人却能将人生过得快乐、富足。
智慧让人知晓轻重,明白是非,所以有智慧的人对金钱看得通透。他们知道,金钱只能暂时拥有,所以不能贪婪;也知道如果把暂时拥有的金钱牢牢抓在手中,并不能实现财富的价值。所以智者既能靠智慧赚钱,又能把钱财看淡,既不为钱的多少所苦,也懂得合理分配财富,能将散财当成聚集金钱的最终目的。
福报才是人间最稳定的财富
所谓流水不腐,即让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价值,才能让我们从“拥有”的有限向“用有”的无限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