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吃对维生素了吗?
14100400000005

第5章 带你走进维生素家族(4)

食物来源

1.动物性食物:动物肝脏、牛脑、牛心等。

2.植物性食物:未精制的糖蜜、白花豆、花生、甘蓝、麦芽、葡萄柚、葡萄干、甜瓜等。

建议补养人群

1.常喝咖啡者。

2.嗜酒者。

3.长期服用磺胺药剂者。

4.经常食用汉堡、方便面等精加工食物者。

营养学家建议每日摄入量

一般来说,每日摄取肌醇250~500毫克为宜。

小贴士:

不要单独补充肌醇,必须和胆碱及其他B族的维生素同时服用。

服用卵磷脂的人最好摄取已经过螯合作用的钙,以维持体内磷和钙的平衡,因为肌醇和胆碱都会提高出血液中磷的含量。

要使维生素E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摄取充分的肌醇和胆碱。

维生素K:止血护肝就找它

维生素K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中的一种。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维生素K,主要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维生素K3三种,最常见的是由植物合成的维生素K1和由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K2。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质,维生素K2是淡黄色结晶物质,二者都有较强的耐热性。

功用

1.止血的常用药物,维持凝血功能正常运行。

2.护肝、消炎。对肝炎导致的黄疸和ALT(谷丙转氨酶)升高者,能使胆红素水平下降,并达到降酶效果。

3.预防骨质疏松,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起到增强甲状腺内分泌活性等作用。

4.预防血栓和头痛,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和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的作用,可防治血栓的形成,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还适用于预防各种类型的偏头痛。

5.预防痔疮。

6.有助于生育。

维生素K缺乏的影响

1.鼻出血、牙龈渗血、痔疮出血、月经过多、新生儿脑内出血等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

2.严重的腹泻、大肠炎、痔疮等。

维生素K过量的影响

1.造成血栓,损害肝脏功能。

2.用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过量时,会产生溶血性贫血。过多补充维生素K,孕妇也可产生溶血性贫血,且其新生儿会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3.有特异性体质的老人,过量服入维生素K后,可诱发溶血性贫血、过敏性皮炎等。

食物来源

1.动物性食物:牛肝、牛瘦肉、肉类、蛋类、牛奶、奶酪、优酪(乳酸菌制品)等。

2.植物性食物:南瓜、西红柿、高丽菜、青葱、纳豆、西兰花、水芹、花椰菜、菠菜、花生、香菜、莴笋、小麦、玉米、土豆、豇豆、绿茶等。

建议补养人群

1.新生儿:新生儿初生后1——2周及满月时,重复注射维生素K1,可有效预防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导致的脑出血。

2.早产儿:对早产儿每天注射0.5——1微克的维生素K,连续肌肉注射3天,可避免早产的新生儿出血。

3.婴儿:婴儿肠道内没有细菌可自行合成维生素K,应每天通过食物让婴儿摄取少量维生素K2。

4.怀孕及哺乳的女性:怀孕及哺乳的女性应每天摄取65——75微克的维生素K,才能通过母乳给胎儿补充足量的维生素K。

5.常流鼻血者:维生素K可强化微血管壁,促进血液正常凝固。

6.经血过多的女性:有效减少月经量,避免生理期大量出血。

7.长期服用抗生素者:因抗生素会干扰人体对维生素K的代谢与利用,因此要注意补充维生素K。

8.痔疮者:维生素K可有效预防痔疮出血。

9.肝功能差者:患肝病时会影响胆汁分泌,从而降低人体对维生素K的吸收,应注意补充。

10.消化不良者:比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脂肪吸收不良都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K的吸收。

11.严重灼伤的患者以及有外伤的人。

12.长期受大气污染者。

13.经常性服用阿斯匹林者。

营养学家建议每日摄入量(单位:mg)

一般来说,营养学家建议婴儿每日维生素K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2微克,而成人每日维生素K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2微克。

小贴士:

冷冻加工是维生素K的天敌,因此补充维生素K时应避免这样的加工工序。

维生素K在强光下易被分解,故宜将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存放于阴暗处。

矿物油和放射线对维生素K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维生素C:帮助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内无法自行生成,只能从食物或药物中获取。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一种,易被氧化和分解,尤其是在贮藏、加工和烹煮时易被破坏。

功用

1.防治坏血病,被称为“抗坏血因子”。

2.防治普通感冒。

3.促进伤口愈合,加速手术后恢复。

4.预防多种病菌感染,增强免疫力。

5.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静脉血栓发生几率。

6.防止致癌的亚硝胺形成,有抗癌作用。

7.防治牙龈出血。

8.帮助吸收铁质,分解叶酸。

9.养护皮肤,消除雀斑、皱纹。

10.促进肉毒碱合成,影响脂肪的代谢,抗疲乏和防止肌无力。

11.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防治高血压,其机制与儿茶酚胺代谢有关。

维生素C缺乏的影响

人每天摄取维生素C若少于10毫克,2——3个月后,就有可能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早期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差、体重减轻、性情暴躁、下肢肌肉或关节疼痛;毛囊周围充血、溢血、紫斑,继之毛囊肿胀与肥厚,使皮肤更显粗糙;牙龈肿胀、发红、疼痛和出血;常伴有贫血、浮肿、伤口愈合缓慢而易继发感染。这些症状持续4——7个月后,就可能转为坏血症,这是人体因大量缺乏维生素C而出现贫血和出血的病症,有致命的危险。

维生素C过量的影响

1.出现恶心、腹泻、腹绞痛、贫血、痛风、静脉炎、月经性出血等。

2.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导致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会使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

3.每天摄取超过100毫克维生素C,会使人体释放大量的游离铁,这些游离铁会和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造成体内生锈。

4.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加速了维生素C的分解和排出,反而使体内维生素C含量减少。

5.每天服用4克维生素C,连续服用7天,便会产生草酸或尿路结石症状,严重者可能造成肾绞痛和血尿。

6.高剂量维生素C可对抗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因而导致血栓。

7.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影响胚胎发育,加大婴儿罹患败血症风险。

8.儿童长期服用高剂量维生素C,有碍骨细胞的形成,易得骨骼疾病。

9.维生素C过量,会产生尿糖的假性反应,妨碍糖尿病的治疗。

食物来源

1.动物性食物:肝、肾、血液等。

2.植物性食物:木瓜、酸枣、柑橘、鲜枣、草莓、金橘、大蒜、龙须菜、青椒、西红柿、菠菜、萝卜叶、卷心菜、马铃薯、荷兰豆、艾菜、笔头菜、荠菜等。

建议补养人群

1.易感冒者:维生素C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2.生理期女性:维生素C有助于身体吸收铁质,帮助生理期女性补充铁质,防止贫血。

3.服用避孕药的女性。

4.心理压力过重者:维生素C可平衡心理压力,补充人们因心绪不安而消耗的大量维生素C。

5.长期服用抗生素者。

6.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7.酗酒者。

8.吸烟者。

9.肉食者。

营养学家建议每日摄入量(单位:mg)

年龄男女

0——6个月4040

7——12个月5050

1——3岁6060

4——6岁7070

7——10岁8080

11——13岁9090

14岁以上100100

怀孕期早期100,中晚期130

哺乳期130

小贴士:

服用维生素C时忌吃虾、蟹、蛤、牡蛎等海鲜食物,因为这些海鲜食物中含有化学元素砷,当五价砷遭遇大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大于500毫克),它们的结合会产生可怕的三价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极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在脸上直接涂抹维生素C宜夜间进行,白天直接在脸上涂抹维生素C,再接触紫外线,反而让皮肤更黑。

维生素C不能与猪肝同吃,因为维生素C是很容易被氧化破坏的物质,而猪肝中富含的铜离子(每100克猪肝中含2.5毫克铜)会大大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