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14097200000046

第46章 制度经济学(1)

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①

①[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著姜建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一、作者简介

本书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埃里克·弗鲁博顿和德国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鲁道夫·芮切特合著而成。二人均为具有国际声誉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前者曾发表“产权与经济理论”(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JEL)等具有广泛影响的论文,后者受德国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的影响较大,著有“德国制度学派”(Institutional Thought in Germany)、“论市场的社会结构”(O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Markets:A Review and Assess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等论文。

本书中所讨论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领域,不同于对“现代制度经济学”的一般性讨论(即用来描述与制度问题存在关联的各种不同新理论分支),本书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殊形式的制度分析方法上——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NIE),它又被称为新组织理论。本书将新制度经济学理解为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分析方法和合约理论的某种混合,并主要对这些领域的有关解释进行讨论,对该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NIE思想体系作出主要贡献的理论进行介绍,并予以批评性的评论,尤其关注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不完全合约问题。

二、本书精要

新古典经济学对人的基本假定是“完全理性”,即信息完全并且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无限的,而新制度经济学将这一假定修改为“有限理性”,即“个人为了获取信息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而且他们在处理信息和进行计划方面存在着有限的能力”,由于个体面临的外部环境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尽管人们可以被看作是意欲理性的,但是他们并非是超级理性的”,由此引出了交易费用的存在,有限理性取代完全理性,一切分析起点都应该从个体成员的这种认识和行为特征出发,因而,制度对于经济的运行绩效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交易费用、产权和合约关系是构成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石。

本书是一部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应用进行缜密梳理和扼要评价的系统性著作,非常有助于具备一定的经济学背景知识的读者更好地理解NIE的内涵。该书将新制度经济学理解为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分析方法和合约理论的某种混合,在“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思想下,主要对这些领域的有关解释进行系统的梳理,特别是深入讨论了市场、企业和国家的新制度经济学,并对学科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在制度经济学的综合系统化研究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

该书对制度经济学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新制度经济学思想体系作出主要贡献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并给予了批评性的评论,书中尤其关注关系性合约或不完全合约。由于主要着眼于“分析范式”,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副标题“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即书中主要侧重“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该书基本囊括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全书结构安排包括三大部分:(1)简介:入门知识和理论前沿;(2)理论:主要是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合约理论;(3)应用:主要是市场、企业和国家的新制度经济学。

三、论著内容

众所周知,将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等其他学派区分开的重要标志,也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制度对于经济的运行绩效是极其重要的,而新古典学派则认为制度仅仅是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方式,是中性的。

与“理性人”的假设略有不同的是,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人是有限理性的,任何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都应该从个体成员的这种认识和行为出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相对于Brunner和Meckling提出的经济人模型(Resourceful,Evaluating,Maximizing man,REMM),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现实中存在“利用欺骗的手段自利”的行为(也就是机会主义行为),而且区分机会主义者/非机会主义者将产生昂贵的交易费用,因此不存在完全个人理性的假设,取而代之的是不完美个人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新制度经济学是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分析方法和合约理论的某种组合,在“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思想下,主要对这些领域的有关解释进行相关的讨论,特别是深入地讨论了市场、企业和国家的新制度经济学,并对制度的制定、变迁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

交易费用、产权和合约关系是构成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的三大基石。

关于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国内一些经济学著作中将其翻译为交易成本,但是二者基本相同。交易费用数量庞大,占用了现代市场经济中GDP的一半以上,《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一书的第55页指出,根据一些估计,在即使不包括建立新制度和组织的初始成本的时候,现在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费用就占净国民生产总值的将近于50% ~ 60%。而其理论化的前提则是承认人的有限理性。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坚持交易费用的无处不在,这是由于制定决策的个人的特点所决定的。个人为了获取信息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而且他们在处理信息和进行计划方面存在着有限的能力,交易费用就产生了。它包括动用资源建立、维护、使用、改变制度和组织等方面所涉及的所有费用。

关于产权问题。首先是绝对产权的问题,也就是有形物品的所有权问题。所有权的问题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经济学领域,一般将产权问题的讨论划分为两大体系:个人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书中讨论了一些和现代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深刻问题,比如“公共地悲剧”和环境问题。这里的重点是绝对产权的分类问题,较易理解。关于产权的分析,阿尔奇安(Alchian)说过:“本质上,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产权”,“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分配是指将权利在资源的使用中进行分配”,“经济学问题,也就是价格如何被决定的问题,其实就是产权应该如何界定和交换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的问题。”产权分为绝对产权和相对产权:绝对产权是针对所有其他人的对物品权利的一种拥有,主要是指对有形物品的所有权,也包括版权和专利权等无形物品;而相对产权指的是赋予所有者能够施加于一个或多个特定人身上的权利,这里主要体现为合约责任。《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一书对产权界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绝对产权的讨论中,提出了科斯定理和公共地悲剧等概念和实例;而在相对产权的讨论中,针对各种不同的合约自由和义务进行分析,特别对代理合约理论、自我履行协议理论和关系性合约理论这三种经济学合约理论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在对相对产权,即合约责任问题的分析中,作者解释了合约责任的两大原则:合约自由和合约义务。相对产权的重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其造成的签约前后的机会主义影响。四类合约(销售合约、出租合约、雇佣合约和贷款合约)在信息不对称、合约前/后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各有异同,因此也有不同的解决措施。此外,书中总结了三大合约理论(代理理论、自我履约协议、关系性合约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最后提出了不同治理模式对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相应防范措施。

关于合约原理,应该是全书最难懂的一部分。新制度经济学把真实生活中的各种合约类型进行了一定的模型化,以便能够在数学模型分析的严格框架中讨论合约的特点,并能够得出结论,以与真实生活进行比较分析,并检验理论分析的前提,逻辑演绎正确与否和适用范围。在合约理论中包括五种模型,分别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开支偏好模型、道德风险型的委托代理模型、逆向选择的委托代理模型、隐性合约理论和不完全合约模型。由于在描述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数学模型,所以相对比较抽象。

作者在书中对上面提到的三种经济学合约理论一一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很多现实有用的结论。对合约原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真实世界中的所有的均衡都只是次优的;产品的福利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是交易费用存在的结果。同时,在对经济生活的模型化分析的讨论中,提出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来减小福利的损失,对决策制定者相关合约的制定和激励决策的有效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最后,作者对市场、企业和国家等具体制度组织加以分析。新制度经济学把市场、企业和国家都看成是在经济活动下,追求共同目标的结构化群体,即组织。市场代表了一种增加参与交易各方效用的手段,是一个充当买者和卖者之间中介的关系性合约网络;企业是为了保护交易各方的投资、最大化企业的剩余等共同目标而形成的组织,是一个个体之间为有效组织生产而构成的关系性合约网络;而国家是通过运用武力和政治权力,运用适当的组织,来达到最大化大众的福利的一个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网络。它们三者内部和相互之间同时存在着大量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其共同性的基本目的和约束是降低资源配置的交易成本,来达到经济效用的最大化目标。

作者对新制度经济学核心思想的基本理解,即它主要是通过采用合适的组织和制度,来减小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从而达到经济的效率目标。也就是说,产权配置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后果,而交易费用则会部分地影响到产权的分配和执行的方式。

四、简要评述

作为制度经济学方面的综合性著作,该书对制度经济学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贡献,以威廉姆森和诺思的理论贡献为两大中心线索,进行了批评性的梳理讨论,讨论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差异和综合等问题,涉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发展理论、德国制度学派经济学等广泛内容,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此外,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一方面从交易费用这个角度入手,另一方面又不限于交易费用理论。既方便读者深入了解交易费用理论的需要,又以交易费用为观察角度重新梳理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全貌。在文献引用上,书中涉及的阅读文献非常丰富,引注清楚,除了最后一章(因为是前瞻)外都给出了对本部分的评论(类似文献综述)和进一步阅读建议,方便读者进一步学习。

扩展性阅读文献

[1]高核,徐渝.从交易费用和契约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J].思想战线.2003(05).

[2]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柯武刚,史漫飞,韩朝华.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段星梅)

阿夫纳·格雷夫

大裂变:中世纪贸易制度比较和西方的兴起

Institutions and the Path to the Modern Economy:Lessons from Medieval Trade①

①[美]阿夫纳·格雷夫著郑江淮等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一、作者简介

阿夫纳·格雷夫(Avner Greif),是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关注市场协同发展的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等领域。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学报》等著名期刊先后发表一系列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文,主要有:“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Bifurcation:China and Europe Compared.”(2010),“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 Societies.”(1994),“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The Maghribi Traders’Coalition.”(1993),被誉为当代研究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后起之秀和新锐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