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14097200000044

第44章 转型经济学(5)

第三,政府的形式与经济发展速度无关,如果存在市场体制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政府形式就与经济迅速发展无关,只要有充分的政治稳定,经济均可能迅速发展,而政体的性质是无关紧要的。

第四,不同的经济体制均可以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结构可以在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下繁荣兴盛,对各种法律制度和所有制安排的研究,为习惯于观察西方法律制度下私人企业运作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

第五,政治上的可行性是经济转型中的一种重要因素;政治上的可行性影响到经济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在特定领域、特定时间所采取的特定步骤。

第六,中央计划下的官僚主义经济体制难以消除。

“研究经济转型过程的四个关键是政府的作用、非政府部门的主动性及其与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文化和体制因素的影响,以及把体制变化作为独特的历史事件”,根据这四个特点,应注意中国经济转型的以下特色:

第一,改革过程是中央政府为使国家实现现代化所付出的努力,与人民和下级政府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而改进经济体制的愿望的结合。例如,正是农民和政府努力的结合才改变了公社制。国有企业和银行系统的改革是政府引导的,乡镇和城市的集体企业则是自发成长的。中国人民对政府改革努力的支持及其自身的充沛精力和积极性,对改革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就中央政府的作用而言,改革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和实验性的过程,是在以前步骤和当前形势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的。

第三,体制和文化因素影响改革的性质和速度。这些因素包括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银行中的体制因素、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中国文化传统等。

第四,经济转型过程中采用的战略由若干因素组成,它们与20年前的台湾经济转型类似。这些因素包括促进市场的力量,和在初始阶段依靠农业部门、鼓励出口、强调价格稳定以及逐步解除对外汇的管制。

总之,“在始于1978年的20年改革期间,经济增长达到年平均9.6%的惊人速度。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第一,经济改革官员的实用主义方法,他们按照邓小平的建议,‘实事求是’,运用实验方法;第二,党和政府官员以及人民的支持;第三,政治稳定;第四,中国大量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以及华侨、外国朋友和投资者对改革过程成功的贡献,其帮助并非在于帮助设计改革,而是一旦改革开始,就努力促进经济增长以推动改革向前发展;第五,中国领导人,特别是邓小平的领导能力。”

四、简要评述

本书考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难题,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内部条件(如人口、人力资本、金融体系、消费、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与外部环境(如外贸、外资、西方国家的环境政策等)进行探讨,同时对中国的制度因素提出了独特的看法。既遵循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总结理论规律,又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作者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从事长期研究,结合实践背景和经验性的思考,使得本书具有一些有新意的理论创新点。由于使用了数学方法及推导,以理、以论、以例、以数量分析贯穿全书,通过一定的数学语言来叙述经济现实,从而将复杂的经济现象简明扼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了解中国经济问题的真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要实现小康、达到富裕,在开放的过程中进行改革发展是根本途径。尽管转轨(过渡)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受到特别重视,但这些理论大多以一般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的情况为出发点,对这类国家普遍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除了某些共同原理外,不少论述与中国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不能简单套用于中国。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借鉴其他国已有的改革、转轨、发展经验和教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经济转型》一书对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对于参考、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也会颇有裨益。

扩展性阅读文献

[1]吴敬琏.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与出路[J].中国改革(综合版),2008(2).

[2]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Gregory C.Chow.Challenges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for Economic Theo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y1997,Vol.87,2,pp.321-327.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涛)

罗纳德·麦金农

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

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①

①[美]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著李若谷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一、作者简介

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1935— ),生于加拿大埃德蒙特,是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曾就读于埃尔伯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他长期执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并一直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货币政策和经济金融发展的专业咨询。

《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一书最早出版于1973年,以率先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顺序,对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本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该书成功地分析了金融压抑的危害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所构成的严重障碍,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的奠基之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他又出版了《东亚汇率两难和世界美元本位》一书,主张美元作为东亚国家本位货币,也引起强烈反响。

二、本书精要

本书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顺序,对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详细论述在经济体制从中央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变和过渡过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说明了进行经济改革时开放领域的先后顺序。作者强调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金融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利用金融知识,以最优次序推进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发人深思。比如,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和中央计划型经济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过渡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后,指出在转型过程中比起急急忙忙把国有经济和银行体系私有化来说,保持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更为重要。在作者专门为本书中文版撰写的跋中,对比了中国与俄国不同的金融控制措施,使我们更好理解,要维持价格水平稳定仍然要进行重大的金融改革,并提高中央政府直接从企业和个人增加税收收入的能力的必要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1993年出版该书第二版时,作者专门增加了有关中国的内容,对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渐进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中在宏观经济特别是金融控制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如指出“政府通过非通胀的金融动员手段来弥补其公开的和隐蔽的财政赤字,是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不可靠基石”,因此,必须通过税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国内税收体系;对于人民币币值的估价问题,到1993年可能存在低估的问题,可能是造成当时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外汇汇率的确定应当更多地着眼于控制国内物价上涨,而不应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刺激出口等。

三、论著内容

如何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既能实现对稀缺资源的市场配置,又能保持金融和价格水平的稳定呢?作者倡导的理想顺序是:首先是平衡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要执行严格的预算平衡。其次是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把强化货币信用体系、建立独立的商业银行、完善商业法规等作为这一阶段应完成的中心任务。最后是推动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和货币可兑换的进程,推进从配额制向关税制的转化、处理好经常项目的开放与资本项目开放的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