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14066000000036

第36章 传统节会(4)

第三节 农事节日民俗

农事节日,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土家族生活在湘、鄂。

黔、渝三省一市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外蔽夔峡,内绕溪山,道至险阻。”由于山川阻隔,当地人较少与外界交流,这里也就缺乏工商业发展的条件。土家族所处的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土家族文化属于山地农耕文化,农业生产至为重要。

一、打春节

1.概说

打春节是石柱县、酉阳等地流行的土家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又称鞭春节、三坛节。每年立春日举行。民间普遍流行的鞭春牛的习俗,其原型就是这种祈雨仪式。唐代卢肇《谪连州书春牛榜子》云:

“不得织田饥欲死,儿侬何用打春牛。”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这些记载都说明,以祈雨水、求丰产为目的的“鞭春牛”的习俗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2.节俗

土家族聚居的地区普遍有打春牛的习俗。《陶志·风俗志》载:

“立春日,州县官祀勾芒之神。礼毕,以一人善口辩者奔走陈说,曰说春。以彩鞭鞭牛,曰打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特别需要雨水。

人们举行“打春牛”的活动,其原始动机就是为了祈雨,祈求庄稼的丰收。在湘、鄂、黔、渝三省一市交界的山区的土家族人在立春时节,则举行摆手舞来迎接春天和句芒神。各自大显身手,川戏亭子。

骑马等也要在迎春台前游行一转。然后由迎春台上主持人宣布评判结果,再由县官向优胜者发给赏钱。最后,县官用小竹棍将“春牛”打烂,名为“打春”、“鞭春”。

二、社日

1.概说

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主要是祭祀社神。社神即土地神。据《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介绍:“土家族特别崇拜土地神,认为土地神是一个地域的管理者,主管该地域内的家畜家禽和虫害兽害,所以几乎每个村寨都有土地祠(庙)每逢过节日,都要献祭。特别是二月初二,传说是土地神的生日,更要隆重祭祀,祈求它保佑五谷六畜与合家安泰。”

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这天祭社神,以祈求丰收;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祀社神,感谢其给人间带来的丰收。祭社要先“立社”,即堆起一堆土坛,叫“社坛”。社日活动,在以前非常隆重,人们总是要在大树下临时搭棚,宰牲酿酒,先祭社神,然后一起聚餐。

土家族民间认为,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届时举行“土地会”,人们要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有的在农历四月初五,举行“秧苗会”,置酒肉祀秧苗土地,还有要烧香烛纸钱和抬土地神像绕行田间,祈一方秧苗茂盛。有的还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土地会”,家家作祭,庙中设仪供拜,祈土地菩萨消灾免难,保佑一方平安。

2.节俗

(1)敬土地神。

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土地庙前,献上香烛、纸钱和“刀头”拜祀,为土地祝寿,希望土地神保佑他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土家族生活在山区,土地贫瘠,人们的生活十分困难,特别希望大地丰收。如土家族民间歌谣《请土地神》云:“三块岩板起个屋,两张黄纸做大门;勾腰出来低头进,岩板脚下且安身。庄稼要它保护好,保护五谷要丰登;一天田边走三道,三天田边走九巡。莫让青虫吃叶子,不准野猪损苗根……”这首歌谣反映了土家族人对庄稼丰产的祈愿。

社日这天,一般人家要求在家里做饭,到土地庙旁用餐;冉姓的则不能在家里做饭,必须到土地庙旁与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一起做饭用餐。有的地方还要在族长的带领下杀猪宰鸡,集体到土地庙就餐,然后商议以后的活动。

(2)祭坟。

土家族人在春社这天,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社”有“大社。”

和“小社”之分。“大社”祭祀去世3年以上的亲人(包括3年)“小社”祭祀去世3年以内的亲人。届时,人们准备好香烛、纸钱等,到坟前祭祀。祭祀时有的要在坟前宰杀牛、羊或者公鸡,将牲畜的血滴在坟上。要修整坟墓或者立碑纪念等。

(3)吃“社饭”。

社日人们要吃“社饭”。届时,人们用艾篙末、野蒜、地米莱、豆千粒、腊肉丁为佐料蒸制糯米饭,名为“社饭”。亲邻好友要彼此馈赠或者相邀食用,以示和睦团结。

社日禁锄犁,否则会妨事农。

三、牛王节

1.概说

农历四月初八为牛王节,种田农民要祭祀“牛王菩萨”。传说有一年四月八日,土家族人战败,退到一条河边,又遇河中涨水,进退两难之际,一头大水牛过河,大家拉着牛尾巴过了河,后来便把这一天作为纪念日——牛王节。也有说在很久以前,湘、鄂、黔、川(渝)

边区的土家族人聚居地,山高林密,荆棘遍地。土家族人劳作1年,仍吃不饱、穿不暖,生活非常困难。某年大旱,饿死了不少人,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玉帝下旨查询,牛王将土家族人饿死荒野的实情禀报,玉帝听罢,准牛王下凡帮助土家族人耕地犁田,但土家族人只能三日一餐。牛王来到人间,变成一条老牛,为民耕犁。在它的帮助下,人们不仅丰衣足食,而且一日三餐。牛王返回天庭,向玉帝回命。玉帝非常生气,怪牛王擅自更改圣旨,罚它下凡,长期为民耕地,以后不能吃饭吃肉,只能吃草为生。这样,牛王就来到人间,为农民耕地。土家族人有感于牛王的恩德,非常崇敬牛王,为它修了牛王庙,把每年的四月八日定为牛王节。重庆市酉阳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以前,弱肉强食的现象非常严重,大姓欺压小姓、大族欺压小族,土家族人生活不得安宁。为了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土家族山寨里的田、彭、贾、李、向、鲁、覃、周、宋、王等十八姓联合起来,决定轮流在酉水河畔的烟灯堡山上放哨。若有外族入侵,则放火药灯为信号,这样人们就可以共同出击,打败敌人。自此以后,外敌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后来,这十八姓各据一片疆土,世代聚居生息。由于这十八姓的头领个个立下功勋,后人就说他们身长一丈、腰圆十围、力大无穷、武艺高强,是牛王星的化身,是保佑土家族子孙的菩萨。

2.节俗

(1)敬奉牛王。

土家族人在这天杀猪宰羊,打粑粑,亲戚朋友均被请来过节,举行隆重的欢庆活动。这一天民间习俗打糍粑,黏于耕牛角尖,并打扫牛栏,免除耕牛一天劳役。黄昏时牵牛于田边,认为牛从水田里照见角上的糍粑会高兴,来年耕田会更卖力。意在祈愿耕牛健壮,农事顺利。

土家族敬奉牛王菩萨,在神龛上有供奉“五丑牛王菩萨之位。”

的。这天,耕牛要休息,犁耙要挂起,并要给牛喂最好的饲料。

(2)嫁毛虫。

家族地区每年在四月八这天,还有一个祭祀内容,即“祭婆婆神嫁毛虫”。

四月八日是祭婆婆神,嫁毛毛虫的日子,祈求莫起病虫害,保佑五谷丰登。土家族“嫁毛虫”,将偈语写在红纸上贴于门边:“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青山处,永远不回家。”“毛虫毛虫,黑悚黑悚,嫁出嫁出,绝种绝种。”有些地方在院坝边点上香烛,边烧边念上述偈语。

据《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载,黔江的土家族人,在四月八这天还要敬婆婆神。祈求婆婆神不要放毛虫,以保佑庄稼不受虫害,五谷丰登。湘西民族概况也载有类似内容。湘西土家族人称之为“毛娘节”。这一天要用朱砂书写驱毛虫的“毛虫帖”,贴在屋内墙壁上,帖上写的是:“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青山家。”并以此来图一年五谷少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