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14066000000023

第23章 社会群落民俗(6)

第六节 交际民俗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的交际范围不仅在族群范围内部,而且外延到整个社会。在不同的民族、地域和社会阶层中间,人们相互交往时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在重庆土家族地区,山民也有自己的一套交际礼俗。

一、待客

重庆的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做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

彭水土家族人特别好客,凡有客人到来,除双手敬酒、送茶水外,还要“弄茶”(即荷包蛋、米子、阴米、面条、醪糟之类的小吃)把家里最好的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待客。有些地方,把荞面豆花作为上等食品款待贵客。无论夫妻、兄弟,哪怕正在打架,如果来了客人,都笑脸相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客人走后,有的又吵。

打起来。过年时,凡是拜年客到了一个寨子,都要送礼,寨子的每一家人都要“弄茶”,有时同时端来十碗八碗,客人必须尝一口,以示领情。如果不吃,主人便认为“瞧不起”,因此得罪了主人。每家都轮流请客人吃饭。待客的菜,必须做成单(碗)数。如果做成双数,便是对客人的大不敬(因双碗数是“叫花子席”)陪客人吃饭时,忌先放碗。客人未吃完时,不准收桌上的碗筷。

二、做客

去人家做客,道谢后才坐下,不可用手拂拭身上的灰尘。主人送来的烟、茶,须双手接过,不吸烟,要拱手声明。不随便在人家吃饭,吃饭时,非主人盛情,不可坐上席位。主人不请,不先饮酒、夹菜,有“主不请,客不饮”之说。主人添饭时,双手接送。主人不请,不能进入卧室,也不能上楼。不能随便翻主人的东西,特别是箱柜抽屉。如果是雨天,雨具须放在门外,不能穿着带泥泞的鞋子穿堂入室。烤火时,不可用脚踏主人的铁三脚(主人自己亦忌讳踏铁三脚)言谈中,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出门时,要让长辈和老者走前面。对迎面走来的老辈和挑、背重物的老者,除主动招呼外,要站在路边,等别人过了再走。

三、送礼

重庆土家族人知情重义,凡亲戚、朋友、邻居有红白喜事,都要备礼物或礼金祝贺或吊唁。当然,当事人也要派专人请(有的发请柬或发《讣告》)近年来,参军、上大学,亲朋也前去祝贺。奠礼须在出葬前送到,忌补送。主人收礼品、礼金时,派人一一记下,以便日后“还礼”。有些地方,还将礼品、礼金张榜公布,形成攀比。主人要举办宴席招待客人,少则十几席,多则百余席。亲戚之间还要拜年,打端阳,探望病人,恭生(包括闲生)送饭(妇女生孩子后做“月米酒”时)等。对客人带来的小孩,特别是第一次上门时,主人要给“排排儿钱”,还要赠送礼物。解放后,请客、送礼、办席之风曾有所收敛。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

四、问候

重庆土家族的常用问候语是:“吃饭没有?”“走哪去?”“干么子(什么)”等。完全土家族语的问候目前少见,在酉阳大溪等地还有土家族语传承,其问候语,如:

(1)“早晨好!”:“早古爹/岔!”

(2)“我是土家族姑娘。”:“厄阿/毕兹卡/麻麻。”

(3)“你是汉族。”:“泥/怕卡。”

(4)“你好吗?”:“泥/岔?”

(5)“我很好。”:“厄阿/岔低岔嘎。”

(6)“你现在怎样?”:“泥/木兰/情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