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77

第77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只活了32岁,也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但是这两本书却成了苏联文学的宝贵财富。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了他的著作。谈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时,著名作家波列伏依曾说过:“他翻山越岭跨洋过海走遍全世界,他在各国的读者中赢得了许多亲密朋友。”是的,这并不奇怪。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体现了俄国革命一代的优秀品质。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全部故事都是真实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些故事。

作家生于工人家庭,父亲是酿酒厂工人,母亲是洗衣女工。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多少机会学习。他是家里第5个孩子,从11岁起就在火车站干杂工,他只能挤时间学习,晚上读书。俄国革命开始后,他勇敢地帮助布尔什维克四处贴传单、搞侦察、送情报。1919年夏天邓尼金白卫军侵入乌克兰,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坚决要求加入红军队伍,因他年龄太小,没有被接收。但他不甘心,便悄悄爬上红军的装甲列车奔赴前线。15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就这样开始为革命战斗了。他参加了很多战斗,勇敢顽强,还不到16岁,他已经觉得自己是一个经过锻炼的成熟的战士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次负伤,一只眼睛几乎全瞎了。他不得不离开军队。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世界,恢复经济,同饥饿作斗争也并不比在前线打仗就轻松。但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不顾个人的健康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学习过,在铁路工厂工作过,运送过木材,担任过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工作。当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再次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他曾写道:“我现在瘫在床上,并不意味着我是个病人。不是的。我是一个完全健康的小伙子。我的双腿不能动,双目什么也看不见——这全是误会,是痴人的笑话,是魔鬼的笑话。”

什么手术和疗养他都经过,谁也没能治好他的病。于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产生了一个想法,“要以不辜负生命的内容充实生活”。1930年秋天他开始写书,一部自白书,一部自传书。主人公就是勇敢无畏的保尔·柯察金。开始时他比着框格写,后来不仅双目失明,双手也不能写字了,他就口授给妻子、母亲、朋友写。1935年《真理报》上出现了苏联著名记者米哈伊尔·科利佐夫写的一篇特写《勇敢精神》。于是人们才得知有一位患了无法医治之病的作家和他那坚忍不拔的性格。

保尔·柯察金是生活本身造就的人民英雄:他从现实生活中进入文学,又以天才作家塑造的具有巨大力量的艺术形象回到生活中去,影响生活,造就新的英雄人物。

当卫国战争爆发时,战士们随身带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奔赴前线。在许多牺牲了的战士们的遗物中经常可以找到已经翻烂了的,甚至染上血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册子。保尔·柯察金曾是克拉斯诺顿市少年游击队《青年近卫军》战士们热爱的英雄。他们学习他的榜样,从他身上吸取勇敢精神,在法西斯的拷问下从不屈服。斯大林格勒战役英雄、苏联元帅崔可夫称自己的战士为《新一代柯察金们》。

年轻作家所创作的那充满斗争和思想的作品的确十分出色,然而作者本人那战胜病魔的坚强不屈的意志则更为令人敬佩。

第二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从性质上说与第一部接近。作家表现的也是经过革命风暴锻炼的年轻人。如果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的是16年期间整个一代新人的生活,那么这第二部长篇小说则深刻揭示的是3—4个月过程中革命斗争的一个片段。

遗憾的是,作家本人没能亲眼看到他的第二部作品的发表,该书的出版是在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安葬的那一天。苏联政府高度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候,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力量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