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06

第6章 俄罗斯的东正教

宗教的魅力牵动着俄罗斯的文化情怀。数不清的葱头式教堂是俄罗斯的一大景观,它遍布整个俄罗斯,在祈祷时刻各个钟楼发出的无与伦比的悦耳钟声标志着东正教的复兴。1917年前莫斯科有848所教堂,苏联时期大部分被毁,到1990年时只有78所还开着门。苏联解体后,教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很多是人们自己出资兴建的。俄罗斯本来就是一个信奉宗教的民族,东正教千年的影响根深蒂固。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人民,从自己的类型和心灵结构上讲,是信仰宗教的人民,即使是不信教的人也有宗教性的烦恼,俄罗斯的天神论、虚无主义、唯物主义,都有宗教色彩。劳动阶层中的俄罗斯人,即使他离开了东正教,也在寻找神和神的真理,寻找生命的意义。”70年来倡导无神论似乎没有给人们思想打上多深的烙印,亘古以来的宗法制思想是宗教赖以生存的基础。

东斯拉夫人最初也同许多其他民族一样信奉多神教,如太阳神、风神、雷神等。每个部落还有专门的地方神。弗拉基米尔大公就曾经是一位虔诚的多神教信徒。他曾派人考察各国的宗教信仰,结论是拜占廷的希腊宗教最好。一心梦想强国的基辅罗斯大公十分重视与强大的拜占廷保持友好关系。

10世纪下半叶,拜占廷帝国发生暴动,皇帝瓦西里二世处境危险,被迫向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求援,答应事成之后将自己的妹妹安娜许配给弗拉基米尔,条件是接受基督教。这是弗拉基米尔求之不得的事。他懂得,原始的多神教已不利于他的统治,而基督教则主张政教合一,皇帝也是最高宗教首脑,推行这种宗教对加强自己的权力十分有利。于是,弗拉基米尔派出6千士兵支援君士坦丁堡,帮助瓦西里二世镇压叛乱。可是,叛乱平息后,拜占廷皇帝却不想履行自己的诺言,找借口推迟婚期。弗拉基米尔因拜占廷皇帝不信守诺言,迅即率兵攻占了克里木的拜占廷城市赫尔松涅斯。瓦西里二世见势不妙,只好将其妹妹安娜嫁给罗斯大公,在赫尔松涅斯举行婚礼,并对弗拉基米尔及其随行人员施行了洗礼。弗拉基米尔带着新娘回到罗斯,同时也带回了一个基督铜像、两个神堂和一架铜制马车,让大家礼拜。他下令废除多神教,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强迫基辅市民在第涅伯河畔下水接受希腊牧师的洗礼。后来,罗斯各地居民也纷纷接受洗礼。弗拉基米尔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拿出自己财产的十分之一,在基辅修建了罗斯第一座石砌结构的房屋——什一教堂,设置了基辅大主教区。后来,诺夫哥罗德、契尔尼哥夫、波洛茨克、佩列雅斯拉夫尔、苏兹达尔等城市也纷纷建立起主教区。

公元1448年,俄罗斯高级僧侣会议决定建立独立的罗斯东正教会,不再受君士坦丁堡的直接管辖。东正教的建立使基辅罗斯才有了统一的文字,发展了教育,巩固了弗拉基米尔的统治和基辅罗斯与西方各国的联系。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沙俄自封为帝国继承人,使俄罗斯的教会直接受沙皇控制,莫斯科渐渐成为东正教的中心。1589年设立莫斯科大牧首位,这年1月26日举行第一位大牧首登堂大典。俄罗斯东正教会实行牧首制,即由大教区管辖若干首府主教区。牧首区的首脑为大主教,主教区的首脑为主教。目前,俄罗斯东正教会辖有1.4万个教区(其中1/2左右在俄境内),199个主教区(其中59个在俄境内),另外还管辖大马士革、日内瓦、布拉格、纽约、耶路撒冷和日本等若干个教团。东正教总会设在莫斯科,最高权力和管辖机构是东正教高级僧侣会议和东正教大牧首领导的事务管理局。现任莫斯科和全俄大牧首是阿列克西二世,他是1990年6月10日进堂登位的。

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的东正教的势力相当大,它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统计,那时的教会有教徒约1亿人,教堂54万座,神职人员约5万人。19世纪是俄罗斯东正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的大教堂和宗教名胜都是在这一时期兴建的。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的宗教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教会的无数财产被没收,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遭到破坏,不少教堂被关闭,神职人员也被迫离职。

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与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关系开始好转。1990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新的立法,取消了对教会活动的各种限制。

东正教的礼仪和圣事,包括公众做礼拜在内的弥撒古老而隆重。礼拜礼仪中要唱9首颂诗,每节颂诗都要赞美童贞女玛利亚。教徒要奉行7件圣事:洗礼、敷圣油、告解、圣体血、神品、婚配、终傅。

东正教的教堂别具一格,它除具有传统的拜占庭教堂建筑风格外,在内部布置和陈设上还特别突出圣画像的位置:祭坛前方的大门、两边的小门和屏风上,都绘有精致的圣经故事、人物、天使等圣画像,祭坛处还有许多绘有东正教崇拜的圣人、圣徒画像。圣像是一种象征性而非现实性的艺术,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教会的神学思想和表明上帝启示的重要形式,同时也展示基督教奥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