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27

第27章 巴甫洛夫斯克的园林艺术与装饰艺术

冈峦起伏、风景如画的斯拉维扬卡河谷和跨越两岸、造型各异的小桥,平滑如镜的池塘湖泊和洒满阳光的林中草地,青翠葱茏的团团树木和浓密参天的大片森林,与17座风格各异的建筑景观和数十尊珍贵的大理石、青铜雕塑和谐巧妙地融为一体,其中心是山丘上拔地而起的一座绿色圆顶的金黄宫殿——它就是巴甫洛夫斯克。

巴甫洛夫斯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罗斯古典主义艺术的杰作。它占地宽广、使用园林艺术手段多样、装饰艺术价值极高,乃世间少有。这座巨大的园林建筑工程历时半个世纪,荟萃了数位欧洲和俄国杰出的建筑家、装饰艺术家、雕塑家和园艺家,其间总设计师虽几度易人并采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但他们踵武前贤,在构思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从而使整个园区内自然景观与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的各式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园林建筑艺术典范。

列宁格勒州的巴甫洛夫斯克始建于1777年。这年12月,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因喜得皇孙亚历山大而将斯拉维扬卡河两岸方圆600公顷的土地赐予其子保罗亲王(俄语Павловск的构词主干部分就是“保罗”),不久又派去深得其宠的建筑师查尔斯·卡梅伦负责设计。这位苏格兰人非常熟悉古希腊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但在他去俄国之前,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优秀的素描画家和研究古希腊罗马建筑的一般学者。怀才不遇的卡梅伦一到俄国,便有幸开始了艺术实践,正在大兴土木的皇村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绝好机会。借此机会,他设计了许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杰作,于是他的名声传遍全俄罗斯乃至欧洲。卡梅伦有足够的才华和自信不负皇恩。巴甫洛夫斯克的自然环境赋予卡梅伦创作灵感,他决定让自然本身来实现其构想:以自然为本,建筑不能破坏风景的优美而只能画龙点睛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本身的美要表现在匀称的比例、宏伟的气势和亲切的抒情之中。遵循这一原则,卡梅伦投入了创作。于是,荒僻的林区出现了宽阔的林阴道和蜿蜒小径,清澈的斯拉维扬卡河上架起了轻巧玲珑的小桥,绿草如茵的河谷坡地建起了亭台楼阁。然而,卡梅伦的真正杰作是位于园区最高点的巴甫洛夫斯克宫。

作为沙皇行宫的巴甫洛夫斯克,其主体和核心是宫殿。考虑到以华丽见长的巴洛克式建筑已经过时,代之兴起的是外观匀称、布局合理、装饰严谨的古典主义建筑,卡梅伦创造性地将巴甫洛夫斯克宫设计为意大利式豪华别墅与俄国贵族庄园的巧妙结合。1782—1786年设计建造的宫殿,其主体建筑为三层并冠以圆顶,圆顶由64根白色陶立克式圆柱支撑,两侧对称的6个附属建筑为两层,由幽雅的弧形柱廊与主建筑连为一体。整座建筑平面呈宽阔的马蹄形,宫前形成一个椭圆形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后登基为皇的保罗一世持剑的青铜雕像。整座建筑除圆柱为白色,其余墙体均覆以金黄色,因而从公园任何角度几乎都能远远望见这座威严耸立于山岗之上的醒目建筑。

宫殿共有306个房间,总面积1.15万平方米,内部的装饰综合使用了建筑、实用装饰艺术、绘画、雕塑等丰富的欧洲传统艺术手段,每个厅堂显得既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出自法国名家之手的成套家具,线条优美、造型严谨;巴黎壁毯、里昂丝织品与俄国刺绣相得益彰;意大利大理石精雕细刻;法国艺术铜器巧夺天工;德国和俄国瓷器玲珑剔透;还有欧洲风景画大师的佳作,所有这一切让大厅、房间和走廊令人感觉或富丽堂皇,或温馨舒适,或典雅浪漫。最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厅,它被誉为建筑艺术中“应用色彩和光线的卓越范例”。由于顶部采光,阳光透过鼓状玻璃圆顶洒向明亮的大理石地面,好像这座圆形大厅沉浸在一种透明的半朦胧之中,陈设器皿依稀可辨,大理石和金色的光芒因此变得柔和而不张扬,身临其境者似乎陷入一种安静、凝神的沉思之中。

令人遗憾的是,卡梅伦还没来得及在巴甫洛夫斯克这张白纸上绘完他的宏图,就被性情乖僻的保罗一世免职了。1796年11月5日,叶卡捷林娜二世死去,这位始终不得母皇宠爱的继承人不必再有抗旨之虑了。为了全力应付宫廷政务,他将巴甫洛夫斯克赐予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

后来,意大利建筑师布连纳和装饰艺术家贡扎加等人继续这座行宫的建设。前者对宫殿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新装饰了部分房间,并将青铜和大理石雕塑纳入园林装饰中;后者对园区进行了总体规划,新辟了几个景区,从而将充满诗情画意的俄罗斯北方自然景观天才地变成园林艺术作品。

巴甫洛夫斯克共有7个景区,每个景区各有自己的特点。大星区林木参天、池塘众多,笔直的林阴道呈网状交错,通向高低起伏的斯拉维扬卡河岸;3千米长的斯拉维扬卡河谷错落有致地坐落着阿波罗列柱、冷水浴室、友谊亭、比尔塔及其他建筑;中央区布局匀称,饰有大量雕塑和花圃片片的荷兰式花园,三美神亭、牛奶房、空中剧院等点缀其间;老西尔维亚为结构匀整的林区,林中圆形空地上呈环状竖立着12尊古希腊神青铜雕像,由此向外呈放射状辟出12条狭长的林阴小道,通向广阔的大原野区;大原野区绿茵如毯的林间草地与片片树林交错,簇簇团状树木犹如一束束美丽的巨大花束,玫瑰屋及屋前大池塘、铁渡船是这里的点睛之笔;新西尔维亚略显神秘的幽林间有5条平行的林荫道,道旁栽满了修剪整齐的金合欢灌木丛;最大的白桦林区占地245公顷,道路总长38千米,这里既没有建筑也无雕塑,然而景色美丽异常,旷野、森林、林中空地,无不令人想起俄罗斯中原地区广袤壮美的大自然风光。

女主人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是个极有艺术修养的皇后,工程进行期间她给予了不断的支持和关心。1801年保罗一世在首都米哈伊洛夫斯克城堡被贵族阴谋分子杀害后,巴甫洛夫斯克成了她和孩子们最喜欢居住的地方。他们去牛奶房用早餐,到友谊亭喝晚茶,在玫瑰屋举办音乐文学晚会,园区则成了大型游园会和野餐的场所,有幸受邀的王公贵族们欣然领受女主人的慷慨与热情。

由于保罗一世在位时间很短,作为沙皇行宫的巴甫洛夫斯克自然没有像其他行宫那样成为许多宫廷事件的见证人,1814年在玫瑰屋富丽堂皇的舞厅举行的庆祝战胜拿破仑的盛典,就成为巴甫洛夫斯克光辉的一页。当时正在皇村中学读书的少年普希金也是这次典礼的参加者之一。

1836年9月27日,俄罗斯第一条铁路开通至巴甫洛夫斯克。之后,在公园西北部建起了带有音乐厅的火车站,故以“音乐火车站”著称。此后的70余年间,这里的交响和室内音乐会从未间断过,吸引了无数俄罗斯和西欧的杰出音乐家,其中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在此执棒长达9个演出季节。

罗曼诺夫王朝的后代陆续继承并管理巴甫洛夫斯克,努力使其更加完善,同时丰富宫殿艺术品和古董的收藏。最后一位主人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除承袭了罗曼诺夫家族男人固有的军人气质外,还是个酷爱戏剧和音乐的优秀诗人。因此,当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逝世60余载后,由她开创的音乐文学晚会传统得以在巴甫洛夫斯克重新复兴。

然而,当历史进入20世纪不久,灾难无情地降落到巴甫洛夫斯克头上,宫内相当一部分艺术珍品被拍卖流失到国外。卫国战争期间,巴甫洛夫斯克再遭厄运。战争爆发伊始,宫内7千件重要藏品就被转移到大后方,部分则被封砌于地下室。巴甫洛夫斯克被德军占领后园林遭到严重破坏,宫内装饰被洗劫一空。1944年1月23日德军撤退时焚烧了宫殿。劫后余生的巴甫洛夫斯克历经25年的艰难修复,于1970年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