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23

第23章 18世纪的俄罗斯肖像画

在18世纪,肖像画是俄国造型艺术领域的一个强项。其实,早在彼得一世时期,俄罗斯肖像画就已形成了一门艺术。它与当时的思想文化艺术状况有关。肖像画还继承了古俄罗斯艺术的优良传统。因此,当俄国由中世纪向新时期过渡时,肖像画艺术的发展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伊凡·尼基京(约1690—1742)为肖像画艺术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出身贵族,是在兵器陈列馆画院开始自己的创作活动的。他最早留学意大利学习绘画。尼基京的肖像画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他着力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他为国务大臣戈洛夫金画的肖像和《首领在野外》及《临终的彼得一世》等都属上乘作品。娴熟的艺术表现手法确立了他在画坛上的领先地位。

新时期的艺术原则在安德烈·马特维耶夫(1701或1704—1739)的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他的肖像画则充满抒情风格,人物造型雅致、温和,如《和妻子在一起的自画像》。

18世纪初,有许多外国画家曾在俄国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坦瑙尔和卡拉瓦克。

在18世纪的俄国绘画艺术中,古典主义也属于主流风格。1757年彼得堡美术学院成立,古典主义风格曾在这里盛行了一个多世纪。当时绘画的主要题材就是肖像画,所画的对象多为身披盛装的皇帝和宫廷人员。18世纪末,俄国绘画艺术中的感伤主义风格初见端倪。在俄罗斯画家弗·博罗维科夫斯基(1757—1825)的肖像画中,这一风格表现得尤其明显。他的感伤主义代表作是1797年创作的《米·伊·洛普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