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14064200000035

第35章 活跃的政治人物(2)

二、日里诺夫斯基:爱出风头的极端民族主义者

弗拉基米尔·沃尔夫维奇·日里诺夫斯基,1946年4月25日生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他的家族同许多俄罗斯人一样,是从其他地方辗转迁来的。父亲叫沃尔夫·安德列耶维奇·日里诺夫斯基,生于西乌克兰,毕业于著名的“巴黎大学(又名索邦大学)”法律系和林业系,曾任阿拉木图的土耳其-西伯利亚铁路局法律顾问。尽管沃尔夫是个德国人常用的名字,日里诺夫斯基坚称自己是俄罗斯人的后代,其理由是:阿拉木图是俄罗斯的哥萨克建成的城市;全城大多数是俄罗斯人,并且他出生在一座住着一大群俄罗斯人的房子里;他的母亲是俄罗斯人。因此,他始终认为“自己是由一位叫亚历山大·帕夫洛芙娜·日里诺夫斯卡娅的俄罗斯族妇女所生的俄罗斯人”。1991年6月总统竞选期间,在一次电视演说中,日里诺夫斯基对其父母的民族属性有过这样的“名言”:“我的母亲是俄罗斯人,而父亲是律师。”此话已成笑谈,但不管是口误还是其有意回避,从中可以看出,日里诺夫斯基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意识。

(一)不幸的童年和少年

据日里诺夫斯基本人回忆,他从没享受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他出生时就不顺,救护车没有赶到,是姨父接的生,姨父用餐刀割断了脐带。好在他妈已经是第六次生孩子,母子都平安。父亲在他未满周岁时就因车祸去世,母亲抚养6个孩子非常辛苦,又当妈又当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挣钱养家。在小弗拉基米尔的记忆中,妈妈总在干活,几乎没有时间陪他玩。家里太穷,他总是吃不饱、穿不暖,还常被人欺负。妈妈在食堂里工作,常弄点残汤剩水给他吃,为此没少遭人白眼。他从幼儿园起就很淘气,逆反心理很强。特别是在中学时,由于不满老师的不公正待遇,常跟老师发生冲突。据他回忆,班主任为了使班级列为先进班级,就把学习成绩弄得高一些,把2分改成3分。当时还是团支书的日里诺夫斯基反对这样做,班主任就暗中报复他。他自称其反对派立场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他没有感受过别的孩子都拥有的家庭温暖和人间真情,到18岁才有初吻(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已经很丢份了)。

日里诺夫斯基在自传中和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也许由于青春期受到的生活压力过大,也许是对母亲的爱压抑了男女之爱,他没有真正爱过任何人。后来离婚也与此有关,由于内心渴望追求那种从未感受过的爱,他有了外遇。母亲1985年去世前对他说:“瓦洛佳(弗拉基米尔的小名),什么也不必回忆,因为我们一天也没有快乐过。”日里诺夫斯基认为他的家庭的命运就是俄罗斯民族的命运。整个20世纪,正如同他的家庭一样,俄罗斯民族都处于颠沛流离、生离死别之中。童年的痛苦回忆无疑对他的性格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极具语言和政治天赋的政客

日里诺夫斯基在中学时数理化成绩不好,但却很有语言天赋。他中学毕业后考入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现为亚非学院)突厥语专业。除了专业,大学期间还掌握了英语、德语和法语。后来又在莫大法律系夜校部学习并获得第二个本科文凭。1998年,他还取得了莫大哲学博士学位。他鄙视所有苏共领导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在他看来,赫鲁晓夫“绝对没有受过任何人文知识教育”;勃列日涅夫“多半是个中专生”;安德罗波夫“上过函授党校”,算不上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列宁也“不过是一个校外考试生”,“这样的大学生谁都不需要”;戈尔巴乔夫虽然是莫斯科大学毕业的,但他是“集体农庄主席的儿子,就是说是地主的儿子”,因此“在他身上不具备政治领导人的潜能,他的出现不过是一种达官贵人的普通升迁”。日里诺夫斯基自传中的这些评价,很是透露出一些“阶级仇恨”的意味。

作为懂语言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日里诺夫斯基有进入政坛的资本。他从东方语言学院毕业后,在苏军外高加索军区司令部服了两年役。之后,先后在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全苏工会联盟中央委员会工会运动高级研究院、莫斯科律师公会研究所任法律顾问,1983—1990年,任莫斯科“和平”出版社法律部主管。1988年,在戈尔巴乔夫倡导“公开性”的鼓舞下,日里诺夫斯基开始积极投身政治活动。1988年5月,他在“民主联盟”成立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协调委员会成员,但没有加入该党。他倡议成立了各政党和政治运动的“中央党团”,并成为主席之一。1989年5月,他开始筹建“自由民主党”,亲自撰写党纲,召开组织会议。1990年3月31日在“自由民主党”成立大会上,日里诺夫斯基当选为党主席,至今垄断着这个位置。

1991年6月,俄罗斯举行首次总统大选。在那个时兴公开性、大辩论,民众陷入民主歇斯底里的时代里,日里诺夫斯基的语言天赋真是如鱼得水,加上法学背景,使他迅速成为追求“民主”的公众的宠儿。他在俄罗斯总统竞选中获得620万张选票,仅次于叶利钦和雷日科夫(苏联前部长会议主席)。1991年“8·19事件”中,他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认为它是唯一能够制止国家崩溃和通货膨胀的力量。因此,“自由民主党”一度被俄罗斯政府禁止活动。

1993年,日里诺夫斯基竞选莫斯科市长,由于叶利钦“炮打白宫事件”,选举取消,他又失去了一次占据高位的机会。1993年12月,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日里诺夫斯基抓住机会,开展了积极的竞选活动,四处演讲。他把握了处于全面危机中的俄罗斯选民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蛊惑人心的政策承诺。他向选民保证,要恢复沙俄时期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取消激进的经济改革,实行以国有成分为主体的混合制;对低收入者实行社会保障;提高军人的待遇等。竞选的结果,他领导的自民党得票最多,获得22.79%的支持率,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但是凭借哗众取宠是不能长久的,1995年第二届杜马选举,“自由民主党”得票比上届少了一半,被俄罗斯共产党远远甩在后面,也落后于支持叶利钦的“我们的家园-俄罗斯”,名列第三。1996年,日里诺夫斯基又参加了总统大选,第一轮他获得5.7%的选票,只排在第五;第二轮,叶利钦与久加诺夫单挑,日里诺夫斯基“两害相权”,呼吁自己的选民不要投久加诺夫的票,帮了叶利钦一把。1999年,第三届杜马选举,以“自由民主党”为主的“日里诺夫斯基联盟”得票5.98%,落到第五位。2000年1月,日里诺夫斯基当选杜马副主席,辞去了议会党团领导职务,由其儿子伊戈尔·列别杰夫(随其前妻姓)接任。2000年总统竞选时,中央选举委员会以其隐瞒财产为由拒绝其进行候选人注册,日里诺夫斯基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一审被驳回,上诉后才得以注册。他最终仅获得200万张选票。

(三)爱出风头的极端民族主义者

日里诺夫斯基很喜欢出风头,经常在俄罗斯的电视上露面。他很懂得保持上镜率的重要性,在竞选期间购买大量的电视时间进行宣传,“自由民主党”在第一届杜马选举中的胜利就与此大有关系;而且,他平时也喜欢参加一些收视率高的娱乐节目,甚至还在电视剧中客串角色。他吸引公众的方式就是大言不惭、哗众取宠。他吹嘘自己是国际级的政治家、世界八大右翼政党领导人。他自鸣得意地说,自己在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会谈时,萨达姆“一边听,一边提问题”。他为自己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国政府、情报机关等的报告中沾沾自喜。在TV-6的一次节目中,他自称俄罗斯的克林顿,因为他们俩的教育、风度和年龄都一样。当然,在说大话的时候,日里诺夫斯基常常忘不了贬损别人。俄罗斯社会中流传着许多讽刺他爱讲大话的笑话。下面就是其中几则。

笑话一:

一次广场集会后,两个参加者被送进精神病院。一个捶胸顿足地发誓说自己是拿破仑,另一个也顿足捶胸地发誓说自己是日里诺夫斯基。两人被确诊为自大狂。但过了不久,医院就不得不放了那个自称日里诺夫斯基的人,因为身份证验证结果表明,他确实是日里诺夫斯基。

笑话二:

——你听说了吗,日里诺夫斯基接受《花花公子》的采访,还拍了照。

——什么,没穿衣服吗?

——暂时还穿着。但他发誓说,如果自己上了台,会有那帮家伙好瞧的。

笑话三:

日里诺夫斯基在做电视演讲:“美国人吹牛说抓住了萨达姆,其实他们抓的是萨达姆的替身。我见过真正的萨达姆。这嘴、这眼睛、还有这鼻子,哪儿是萨达姆啊?萨达姆有很多替身。每个人都有替身,我就有两个替身。一个在莫斯科,一个在圣彼得堡。其实,现在讲演的这个也不是我本人,而是我的替身!真正的日里诺夫斯基你们还没见过呢!”

日里诺夫斯基极端反共,他曾说11月7日是一个耻辱的日子。但是他对苏联军队的战功倒并不否定,认为这体现了俄罗斯的伟大。日里诺夫斯基公开叫嚣,俄罗斯应该向南方发起“最后的冲击”(这也是他的自传的书名),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重新瓜分世界。日里诺夫斯基的地缘政治观是大国应该瓜分世界,但不应该谋求全球霸权。他“语重心长”地教导美国人说,俄罗斯不是美国的敌人,双方应该划分势力范围,这样就能永远消除战争。他认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应该是北起北冰洋,南到印度洋,东起太平洋,西面经过黑海、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到达大西洋。为了保证俄罗斯南部边界的安宁,俄罗斯军队应该登上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解放”2 000万库尔德人以及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其他各族人民。这样做有两大好处:(1)可以消除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2)可以让那些在兵营里和国内无所事事、无精打采、不知道敌人在哪儿的俄罗斯小伙儿磨炼磨炼筋骨。他说这是一次宗教净化行动,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钟声将赋予这一地区的人民以和平。他广为流传的名言是:“要让俄罗斯的士兵在温暖的印度洋中洗靴子,永远不需脱下夏天的军装”;“整个南方应该成为北方工业区和各族人民的疗养和休闲场所。”关于日里诺夫斯基的这些狂妄的想法,俄罗斯民间也有许多笑话。

笑话一:

俄罗斯知识分子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是:“怎么办?”下面是一些名人的回答。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翻过来。”

列宁:“给我一个革命者组织,我能把俄罗斯翻过来。”

盖达尔(俄罗斯“休克疗法”时期总理):“给我一个无人岛,我能把改革进行到底。”

日里诺夫斯基:“给我电视时间和3个心理医生,我能把俄罗斯恢复到1914年的疆界。”

笑话二:

——你听说了吗,日里诺夫斯基发誓要在印度洋洗靴子,在地中海洗手。

——这么说,从地图上来看,他在波斯湾里洗的是……

日里诺夫斯基对女人的看法同样还停留在沙皇俄国时代。他在1998年一次接受《论据与事实》报的采访时说,女人就应该呆在家里,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哭哭闹闹。他畅想在俄罗斯完成“向南方的冲击”后,各族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都有住房,可以娶1~3个老婆。俄罗斯政坛有一个日裔的女性政治家叫伊林娜·袴田。于是,民间就拿日里诺夫斯基跟她开玩笑:

——袴田发型为什么这么短?

——怕日里诺夫斯基抓她小辫。

日里诺夫斯基的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对转型时期一部分对现状不满的俄罗斯人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这是他曾红极一时,其后虽然影响减弱、但仍保持较稳定的支持群体的原因。近年来,他在最受信任的政治家中排名稳定地保持在前三位。尽管日里诺夫斯基一再否认自己是法西斯主义者,但在俄罗斯的部分年轻人中,有一个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群体“光头党”,就是视日里诺夫斯基为他们的精神领袖。日里诺夫斯基是斯大林体制和转型时代体制共同作用产生的现象,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但不会成为俄罗斯的主流。

日里诺夫斯基离过婚,前妻是生物学副博士,现在的妻子是律师。儿子伊戈尔1972年生,也是法律专业毕业,曾任俄罗斯联邦劳动和社会发展部部长助理,2000年被选为自民党议会党团领袖。日里诺夫斯基喜欢简单饮食,比如饺子,喝俄罗斯传统饮料克瓦斯,喜欢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