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14064200000001

第1章 总序

李凤林【1】

《俄罗斯进行曲》丛书在中俄双方相互举办国家年之际(2006—2007)由重庆出版集团推出,这是可喜可贺的。

中俄两国建交走过了15年的历程,自从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已进入第二个10年。这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两国真诚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战略协作,双方在各国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这不仅符合两国最高国家利益,也是维护亚太地区及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中俄又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综合国力增长本身以及两国的战略协作,无疑将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年3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时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对国际政治重大原则的立场一致,在主要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相同或相近,使两国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应对新的挑战和威胁。此外,两国在发展战略和国内建设方面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为两国的交流开拓了新的领域。目前,中俄关系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两国全面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正如普京总统在3月26日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的致辞中所说的:“在漫长历史时期中,我们都是各国人民建立和谐与平等关系的楷模。”

胡锦涛主席今年3月访俄时同普京总统在会谈中指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做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做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做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这就是今后中俄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为了保持这种良好关系的发展势头,做到战略协作,世代友好,需要不断加强互信,妥善处理双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相互信任上,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中俄的政治互信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比如相互不构成威胁,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中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合作在中国同其他国家之间是没有的;还有国际问题上的合作,等等。这些都是深层次的、战略层次上的合作。

但是另一方面,双方由于缺乏了解,还存在一些不信任的因素,俄罗斯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比如,我们希望俄罗斯变得更加强大,而有些俄罗斯人则担心中国强大,这种恐惧心理最初来自于对边界领土的担忧,现在则缘于中国的逐渐强大。这是同俄罗斯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特殊思维定式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长期的“堡垒意识”、“超级大国综合症”,等等,当然也不乏西方的挑拨离间。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态度从总体上来看是不太友好的。应当承认,中国人对俄罗斯也是知之甚少。一部分中国人对俄经济文化方面的印象还停留在50年代,他们对“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歌曲的钟爱程度远远超过中国的现代歌曲,而对另外一部分中国人来说,俄罗斯简直就是国家衰败、社会动乱、经济倒退、“光头党”横行的代名词。这些问题通过相互交往的增加,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至于具体合作中的利益摩擦,比如在能源合作上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上去解决。随着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这种矛盾会有所增加,这并不奇怪。

还有一点应该指出的是,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和判断始终不要脱离俄罗斯总体国情的实际变化。因此,在这里尤其要对俄罗斯的国内外形势的评价作出一个概括:一方面,俄罗斯结束了十年动乱。2000年以后普京的拨乱反正已见成效,现在俄罗斯已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观察俄罗斯的形势时,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而要根据俄罗斯的特点来判断。从政治上讲,俄罗斯为实现强国目标确立了“主权民主”、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这三个价值支柱。在经济上,俄罗斯2006年的GDP已达到1万亿美元,恢复到了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在通向大国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外交上,俄罗斯的战略收缩已经接近底线,开始从防守转入积极进取。

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从政治上讲,如何完善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如何找到符合其本国特点的政治体制和模式,还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外交上,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形势在恶化,其同美国的关系很难有实质上的改善。美俄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说到底,就是美国不会让俄罗斯变得强大起来。俄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很弱,双边贸易额仅100亿美元。所以,经济关系不会对俄美关系形成制约,俄美关系缺少经济支柱。美国在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同其欲保持势力范围的愿望相矛盾。这就使其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同美国的关系很难改善;另一方面,融入欧洲也不现实,俄罗斯永远也不会成为欧洲的一部分。2006年5月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本人就讲道:“俄罗斯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欧盟和北约发展关系,俄罗斯没有必要融入北约和欧盟,因为俄罗斯完全可以在国际舞台上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俄罗斯不可能加入北约或者欧盟。如果俄罗斯加入了北约,北约也就不存在了;而如果俄罗斯加入了欧盟,欧盟也消化不了它。所以,俄罗斯只能是一个独立的板块。这一点对我们研究中俄关系甚至国际问题来说都显得相当重要。俄罗斯没有办法融入欧洲,也不被欧洲所接纳。从地缘政治上讲,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所以其对一体化方向很难作出选择。

俄罗斯人的心理是不甘心当“老二”,不可能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独立地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大国心态”。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方面来讲,俄罗斯都具有这种资格。现实情况是,俄罗斯将成为单独的一极。

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保持这种发展势头,迫切需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中俄两国领导人提议互办“国家年”,即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就是为实现“战略协作,世代友好”夯实中俄友谊的社会基础。《俄罗斯进行曲》作为一套开放性、多体裁、多视角的大型图书系列,也因此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献给“俄罗斯中国年”的一件精美的礼物,还将在今后的岁月里持续不断地把俄罗斯前进的步伐介绍给广大中国人民。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扇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的窗口,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使者和见证。

《俄罗斯进行曲》编委会名单

顾问:

田曾佩(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外交部前任副部长)

草婴(中国资深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主编:

李凤林(中国俄罗斯中亚学会会长,中国前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副主编: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陈兴芜(重庆出版集团总编辑)

编委:

王振西(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外军部前任部长)

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石南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李凤林(中国俄罗斯中亚学会会长,中国前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刘文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杨政(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杨心宇(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兴芜(重庆出版集团总编辑)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周尚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总策划:

罗小卫(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编审)

注释:

【1】李凤林,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