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14038100000012

第12章 论心理辅导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刘希庆

2008年12月,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事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明确规定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心理咨询和发展辅导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技能。在此文件的指导下,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制定了辅导员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的教学大纲和培训计划,并于2009年正式开始培训。作为辅导员应如何看待心理辅导技能在工作中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运用心理辅导技能来促进自己的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心理辅导能帮助辅导员有效辨别学生问题的性质

辅导员要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必须了解问题的性质,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受家庭教育、社会压力、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个性太强、难以管理,无法搞清楚他们心里的真正想法,也无法理解他们的一些行为表现。所以,对这些问题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前提。

在心理学上,把人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等。如果辅导员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就能够及时地判断学生的问题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通过学习心理辅导知识,能使辅导员对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各种心理问题的症状,从而把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有效区别开来,在心理问题的范围内,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辅导和帮助措施。

二、心理辅导在“深度辅导”中的积极作用

所谓“深度辅导”,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有力支持。心理辅导技术是辅导员在进行“深度辅导”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技术,因为通过采用适当的心理辅导技能,能够使“深度辅导”取得更好的效果。

1.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协助其解决问题。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时要避免出现如下两种行为。一是不正确运用非言语信息。比如,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边整理材料边谈话,有的边发短信边谈话,这些动作都让学生感到自己未受到老师应有的尊重。还有的学生反映,辅导员跟自己交往时语气和眼神里充斥着歧视等。辅导员的这些行为使得学生从内心排斥与辅导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辅导员从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出发对学生的思想和观念进行批判。一旦学生所讲的话语和所表现出的行为不符合辅导员的标准,学生就会被否定、被批判和被教育,导致学生无法继续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心理辅导技能非常重视与来访者关系的建立,辅导员可以借鉴这些技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心理辅导技术对于非言语信息的利用上有严格的规定,比如与来访者交流时的坐姿、语气、眼神等都有明确要求。如果辅导员掌握了这些技能,就会使学生明显感到来自对方的尊重和真诚,从而愿意敞开心扉与辅导员交流。其次,共情有助于辅导员正确地理解学生、接纳学生。所谓共情,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通过共情我们才能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原因,并一起协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以上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尊重和温暖,辅导员才能走到学生的内心进行真正的“深度辅导”。

2.辅导员要避免说教,学会倾听

有的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只关心事情的结果,着急去解决问题,而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对学生抱有偏见,不喜欢听学生所讲的内容;自认为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明白倾听的用途,很难集中精力去倾听等。这些因素导致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时没有耐心,通过单纯的讲道理、说教的方式去辅导学生,其辅导作用是事倍功半。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生,应该借鉴心理咨询的倾听技术,全身心地倾听学生:要接纳地倾听——碰到学生的错误观点、局部经验时,不急于打断学生的陈述,保持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坦率表达自己的想法;要理解地倾听——善于理解学生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准确地反映内心想法而产生的表达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语言与思想。总之,借鉴心理咨询的倾听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辅导员的倾听方式,使辅导员对学生的倾听从外在地听到内在地听、从抽象地听到具体地听、从观念地听到经验地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我们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去了解学生、接纳学生,最根本的目的是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心理辅导的一些技术,比如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法、家庭治疗等方法,都是非常经典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辅导员如果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就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辅导工作与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有效配合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应该是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关系,并不能互相替代。

1.心理咨询中心的主导地位

大部分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询中心。因为辅导员一方面跟学生太熟悉,另一方面辅导员掌握着评优等工作,有其利益关系,所以有的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辅导员,更愿意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但是,有的学生心理确实存在问题,由于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误解不愿意求助。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要主动与其接触,主动地跟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进行辅导。如果辅导员感觉这些学生确实出现了心理问题,那就要建议其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他们一般还是愿意接纳辅导员的建议的,这就有效地配合了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

2.在危机干预工作中,需要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中心密切配合

一方面,辅导员跟学生接触较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心理咨询中心共同配合解决危机;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中心为危机中的学生提供专业的评估、咨询与矫治服务,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需要监护,并需要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因此这些工作需要辅导员来做。

心理辅导技术仅仅是辅导员职业化所必须掌握的其中一项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除了运用心理辅导技能外,再配合其他工作方式方法,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辅导员如果能在心理辅导的同时再帮助其找到助学岗位,就能从经济上缓解学生的压力;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还要帮助其积极联系就业单位。心理辅导技术并不能包治百病,有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解决,有的通过咨询多次后才能见到效果,有的学生经过辅导可能并不能根除其心理问题,但是会有缓解,能帮助其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总之,心理辅导技术作为辅导员必备的一项技能,需要熟练掌握,并与其他工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