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13974500000008

第8章 时光轮盘(7)

百年后救人的遗信

一封来自100年前的信,竟然使得100年以后的人脱离险境,而写信的人与收到信的人竟然是祖孙关系,这件事够新奇的吧!

1914年8月,爆发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4月,一支法国军队和数倍于己的土耳其军队,在埃及战场的西奈半岛展开了激战,一时间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到了4月14日傍晚,法国军队仅剩下了35人,并且也已弹尽粮绝,四周被土耳其军队紧紧地包围着。此刻,马什尔上尉手里掂着一颗子弹,眼望着派出去寻求救援的一个个信使的尸体,他想起了他的曾祖父老马什尔上尉牺牲之处,也是在西奈半岛的一个荒凉地方。

正在这时,他看见仍充满斗志的中尉领着一个身披斗篷的阿拉伯老人站在眼前,老人确认他就是马什尔上尉时,很激动地从怀里慢慢地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发黄的旧报纸袋,颤抖地递给马什尔上尉。上尉接过纸袋一看,只见上面很潦草地写着“马什尔上尉”五个字,字迹几乎辨认不清。马什尔小心翼翼地打开纸袋。拿出一封发黄的信来。借助微弱的火光,马什尔仔细地辨读着信的内容,由于字迹很潦草,马什尔费了很大的劲才断断续续地认出来。“亲爱的马什尔:接到此命令,请立即……这封信由一位年轻的阿拉伯人转交给你……看完信后,立即寻找埋在堡垒和地下的食物、军需……拿出你们最需要的,然后把剩下的物品毁掉……你们从埃及前线撤离……有三条路,但不可走滨海那条……从中间那条可一直穿过沙漠……要像保护眼睛那样保护附在信内的地图,并根据地图找到……废墟后面有一泉眼,能……胜利。1798年4月14日,波拿巴·拿破仑。”

老人告诉他,这封信是拿破仑将军在1798年交给老人父亲的。1798年,拿破仑将军率领一支法国劲旅远征埃及。4月份,其部下老马什尔上尉率领的一支军队在西奈半岛陷入了土耳其军队的重重包围。拿破仑得知情况后,立刻给老马什尔上尉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指导他们如何突破重围绝处逢生。拿破仑把这封信交给了一位熟悉当地地形的年轻的阿拉伯军人马洛卡。马洛卡接受任务后,立刻昼夜兼程地赶往交信地点,但是已经迟了,没有找到老马什尔上尉及其军队。原来老马什尔上尉率军在经过一番激战后,突破了土耳其人的包围,但是由于不熟悉当地地形,被沙漠吞噬了。

马洛卡不知道马什尔上尉已带领部队走上绝境,一直自责自己没能完成任务。1874年,90余岁的老马洛卡去世前,还一直悔恨自己没有完成送信的任务。临闭眼时,老人郑重地把信交给了他的儿子小马洛卡,并再三嘱咐一定要找到马什尔上尉,亲手把信交给他。

小马洛卡为了完成其父的嘱托,整整寻找了40年。也许是命中注定吧,他终于把这封历时一个多世纪之久的信件,在同一个地点亲手交给了收信人“马什尔上尉”——老马什尔上尉的曾孙。

马什尔上尉激动的异常。在老人的指点下。马什尔上尉他们在要塞的后边找到了废墟,出人意料地找到了他们最急需的弹药和食粮。这使他们个个惊愕不已。不过这些食物和弹药并不是拿破仑遗留给他们的。而是大战刚开始时,德国人和土耳其人储藏在那里的。获取了弹药和食物以后,马什尔上尉他们按照地图上的路线终于走出重围,绝处逢生。

一封拿破仑于1798年4月14日写给其在埃及同土耳其人作战的部下军官老马什尔上尉的信件,在100多年以后拯救了同样率军在埃及同土耳其军队作战而陷入绝境的老马什尔上尉的曾孙小马什尔上尉的性命。真是一个奇迹。

棺材自动返回故乡

1899年,美国著名演员查尔斯·阔夫兰逝世后,安葬在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第二年的9月,加尔维斯顿出现一场罕见的风暴。风暴掀起了滔天巨浪,漫上堤岸,把阔夫兰的棺材从海滨墓场的墓穴中冲出来,卷入大海中。

风暴过后,阔夫兰的女儿凯尔德第一时间来到父亲的墓地。看到父亲的墓穴遭到破坏,她不禁失声痛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说:“父亲虽然离开了我,我依然守在他老人家的身边。可是,他的棺材现在却下落不明,无论如何我要找到父亲的棺材,重新把他安葬。”于是,她每天四处寻找,逢人打听,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若有人发现来路不明的棺材,务请通知,重金谢酬。”尽管如此,凯尔德一直没有找到父亲的棺材,而且连一点也没有消息。

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凯尔德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父亲棺材的念头。光阴荏苒,转眼已经过了20多年,还是没有任何线索,凯尔德却为此付出了几百万美元。1927年9月15日,这天正好是阔夫兰逝世28年祭日。早上,凯尔德看报纸,突然发现一条令她激动不已的消息。

报纸上写道:“著名演员查尔斯·阔夫兰在1899年去世,葬于加尔维斯顿。第二年,该地遭到特大风暴,加尔维斯顿的墓穴被海水冲开,棺材被卷入大海。死者家族长期来四处寻找,一直未曾发现。可是,令人惊异的是,现已查明,这口棺材随着墨西哥湾的海流,绕过佛罗里达海岸,已抵达阔夫兰诞生的故乡爱德华王子岛。棺材竟安然无恙漂流了3000公里?”

“天哪,真有这样的事?”凯尔德半信半疑地给报社打了电话,回答十分肯定:“是的,事实正是如此。绝对没错。你不用怀疑。”凯尔德又惊又喜,赶忙奔赴爱德华王子岛,果然见到了阔别近30年的父亲的棺材。凯尔德重新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可是,凯尔德心中的疑问却一直没有消除。

一口棺材随波漂流,历经28年,行程3000公里,终于返回故乡,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

战争的另一方不是敌人

任何一场战争中所比拼的不仅仅是武器与装备,很多的时候,还有智慧与谋略。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发生了一件双方因使用诡计而弄巧成拙打了一场糊涂仗的奇事。

它们是属于不同阵营的英国与德国,为了取胜,双方都竭尽本国的人力、财力投入了这场战争。随着战争的发展,两国海军力量都受到了很大损失。为此,两国政府均下令将部分运输船改为军舰,以参加鏖战正酣的海战。英国将一艘两万吨级豪华客轮“卡门尼亚”号进行了改装,配备了各种火炮,不久便俨然以重巡洋舰的雄姿出现在大西洋上了。与此同时,德国也把一艘吨位相当的巨型客轮“特拉法加”号改装成巡洋舰。

为了蒙骗对方,德国船长巧生一计,决定把已改装好的战舰伪装成一艘英国客轮,而他恰恰选中的是英国的“卡门尼亚”号,按照该船的照片进行改装。于是,德国的“特拉法加”号便摇身一变,成了英国的“卡门尼亚”号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英国船长为了迷惑敌人,也决定把自己的船伪装成德国客轮,而且刚好选中了德国的“特拉法加”号。这两艘改装好的船又被本国海军部一同派往南大西洋,去执行海上巡逻任务。

1914年9月14日上午,海天如洗,万里无云。突然,德国船长发现远处有一艘客轮正迎面驶来。令其大惑不解的是这艘船竟酷似自己原来的模样。他想,这艘船也许是自己的船出自同一个轮船公司的姊妹轮吧。于是,他命令信号兵要求对方表明身份。此时,英国船长也因同样的原因被弄糊涂了。他也认为对方可能是自己的兄弟船,为了避免误会,立即悬起旗帜表明自己是英国轮船。“特拉法加”号知道其中有诈。遂全速向敌舰冲去。“卡门尼亚”号见状,先发制人,向对方开炮。经过一番恶战,结果是两败俱伤。德舰被击坏,15名官兵葬身海底;英舰被重创,9人阵亡。最富戏剧性的是,直到海战结束,双方生还的人仍然不识对方的真面目。真可谓是一场糊涂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