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上下五千年
13949800000013

第13章 中古史(6)

南方自桓温死后,上下流相持的形势,暂时缓和。而孝武帝委政于其弟 琅邪王道子,旋又相猜忌,使王恭镇京口,殷仲堪镇江陵以防之。这时候, 京口的北府兵强了,然而其实权都在刘牢之手里。仲堪亦不会带兵的,一切 事都委任南郡相杨佺期。道子则嗜酒昏愚,事都决于其世子元显。孝武帝死 后,子安帝立。王恭、殷仲堪连兵而反。元显使人游说刘牢之,倒戈袭杀王 恭。而上流之兵已逼,刘牢之不肯再替他出力抵御。于是无可如何,以杨佺 期为雍州刺史,桓玄为江州刺史。桓玄是桓温的小儿子。因为桓温在荆州久 了,其僚属将士,都归向他。他虽闲住在荆州,其势力反出于现任官吏之上。 所以殷仲堪不得不用他。这时候,既有地盘,殷仲堪、杨佺期自然非其敌手。 先后为其所并。于是上流的权势,又集于桓玄一身。公元四〇二年,荆州大饥。 元显乘机出兵,想把桓玄解决。然而所靠的不过一个刘牢之,而刘牢之又倒 戈,元显就失败,和其父道子,都被杀。桓玄入建康。明年,竟废安帝而自立。

这时候,荆州之兵力,实已非北府之敌。所以桓玄得志之后,便夺去刘 牢之的兵权。牢之谋反抗,不成,自杀。而北府兵的势力,实在并未消灭。 公元四〇四年,北府兵中旧人,刘裕、刘毅、孟昶、何无忌、诸葛长民等起 兵讨桓玄。桓玄的兵,到处皆败。逃至江陵,被杀。安帝复位。刘裕入中央 政府,主持大权。于是积年以来,朝廷为荆州所挟持的形势一变。然而军人 到底是要互相吞并的。于是相互间之问题,不在北府兵和荆州系,而在北府 兵里同时并起的几个人。

这时候,后燕因为后魏所破,分为南北,形势已弱。后秦也因受夏国的攻击,日以不振。前四〇九年,刘裕出兵,把南燕灭掉。先是妖人孙恩,为 乱于江、浙沿海,为刘裕所讨破。赴水死。其余党卢循、徐道复,于桓玄时 据有广州和始兴。至是,乘机出湘、赣北伐。直下长江,兵势甚盛。何无忌 为其所杀。刘毅亦为所败。刘裕撤兵还救,又把他打平。于是翦除异己者刘 毅、诸葛长民和晋宗室司马休之等。公元四一七年,大发兵灭后秦。此时正 直后魏道武帝中衰之际,坐视而不能救。凉州诸国都惴惴待晋兵之至。而裕 以急于图篡,南还,长安遂为夏所陷。裕登城北望,流涕而已。公元四一九 年,裕受晋禅,是为宋武帝。后三年而卒。自刘裕南还后,不复能经略北方。 而北魏自太武帝即位后,复强盛。北方诸国,尽为所并。天下遂分为南北朝。

南北朝的对峙

从公元三〇四年前赵自立 起,到四三九年北凉灭亡 止,共经过 一百三十六年。扰乱中国的五胡,快多和汉族同化了。只有拓跋氏,其起最 晚,其入中原也最后,所以又和汉族相持了一百四十年。

此时的南方,虽经宋武帝一度削平异己,然而分争之际,外兵不能遽去, 人心的积习未除。而宋武帝以后,为君主的,又没像武帝一般强有力的人物。 所以仍是内外相持,坐视北方有机会而不能乘,甚至反给北方以机会。恢复 中原,遂尔终成虚语。

当刘宋开国之时,南朝的疆域还包括今山东、河南之境。宋武帝死后, 魏人乘丧南伐。取青、兖、司、豫四州。其时正直徐羡之、傅亮、谢晦等 废少帝而立文帝。文帝立后,和檀道济合谋,讨除羡之等。后又并杀道济。 忙于内乱,无暇对外。而自檀道济死后,功臣宿将亦垂尽。于是四三〇、 四五〇年两次北伐都失败。魏太武帝反自将南伐,至于瓜步。所过郡邑,赤 地无余。南北朝时,北强南弱的情势,实始于此。

宋文帝后,孝武帝和明帝都猜忌宗室,大加屠戮。明帝嗣子幼弱,召镇 淮阴的萧道成入卫,朝权遂为所窃。内而中书令袁粲,外而荆州都督沈攸之, 起兵讨他,都不克。公元四七九年,道成篡宋自立,是为齐高帝。齐高帝和 子武帝,在位都不久。武帝子郁林王荒淫,为高帝兄子明帝所篡。明帝亦猜 忌,尽杀高、武二帝子孙。传子东昏侯,荒淫更甚于郁林王,而好杀亦同于 明帝。公元五〇二年,而齐为梁武帝所篡。梁武帝总算是个文武全才。虽其 晚年迷信佛法,刑政废弛,致酿成侯景之乱,然而其早年,政治总算是清明 的。于是南方暂见康宁,而北方又起扰乱。

北魏当太武帝时,南侵宋,北伐柔然、高车,国势最盛。孝文帝以 四九三年迁都洛阳,大革旧俗。这在鲜卑人,要算一个进化而和汉族同化的好机会。然而国势反自此衰颓。(一)因鲜卑一时不能学得汉族的好处,而 反流于奢侈。(二)则魏都平城,本靠武力立国,于其附近设置六镇。简拔 亲贤,为其统帅。而将士选拔,亦极优异。南迁以后,不能如旧。六镇旧人, 因此愤怒逃亡。魏人又恐兵力衰颓,加以制止。于是尽皆怨叛。倚以立国的 武力,反做了扰乱秩序的东西。不戢自焚,后魏就不能支持了。

公元四七四年,后魏孝明帝立,太后胡氏执政。侈无度。府库累世之积, 不数年而扫地无余。于是苛政大兴。中原之民,亦群起为乱。明帝年渐长, 不直其母所为。而为其所制,无可如何。这时候,北方有个部落酋长,唤做 尔朱荣,起兵讨平六镇之乱。明帝遂召他入清君侧。后又传诏止住他。太后 大惧。把明帝杀掉。尔朱荣借此为名,举兵入洛,杀掉胡太后,而立孝庄帝, 自居晋阳,遥制朝权。尔朱荣极善用兵。中原反乱的人,都给他打平。篡谋 日急。孝庄帝诱他人朝,手刃把他杀掉。尔朱荣的侄儿子兆,举兵弑帝。自 此朝权仍为尔朱氏所握,而各方镇,也都是尔朱氏的人,其势如日中天。然 而尔朱氏暴虐不得人心。公元五三二年,高欢起兵信都。韩陵一战,尔朱氏 心力不齐,大败。遂为高欢所扑灭。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又和高欢不睦。高 欢仍袭尔朱氏的故智,身居晋阳,孝武帝阴结贺拔岳图他。以岳为关中大行台。 高欢使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把贺拔岳杀掉。夏州刺史宇文泰起兵诛悦,孝武 帝即以泰继岳之任。公元五二四年,孝武帝发兵讨高欢。高欢亦自晋阳发兵 南下。两军夹河而陈。孝武帝不敢战,逃到关中。旋为宇文泰所弑。自此高 欢、宇文泰,各立一君,而魏遂分为东西。

东西魏分裂后,高欢、宇文泰争战十余年,各不得逞,而其祸乃中于梁。 这时候,梁武帝在位岁久,政治废弛。诸子诸孙,各刾大郡,都有据地自雄 之心。而兵力亦不足用。南朝当宋明帝时,尽失徐、兖、青、冀四州及淮北 之地。齐明帝时,又失沔北五郡。东昏侯时,又失淮南。梁武帝时,虽恢复 合肥、寿春,而又失义阳三关。用兵迄不得利。北方乱时,梁遣陈庆之送魏 宗室北海王颢归国。庆之兵锋甚锐,直抵洛阳。然而孤军无援,元颢仍为尔 朱荣所破。公元五四七年,高欢死。其专制河南之将侯景,举地来降。梁武 帝遣子渊明前往救援,不克。渊明为魏所虏。侯景亦兵溃来奔。袭寿阳而据 之。梁人不能制。五四九年,侯景反。渡江,围台城。救兵虽多,都心力不齐, 不能进。台城遂为所陷。梁武帝忧愤而崩。子简文帝立,为侯景所制。这时候, 梁武帝的子孙,如湘东王绎、河东王誉、岳阳王詧等,都拥兵相争,坐视台城之危而不救。而其形势,以湘东王为最强。侯景西上,至巴陵,为湘东王 将王僧辩所败。勇将多死。遂弑简文帝而自立。湘东王乃即位于江陵,是为 元帝。遣王僧辩和陈霸先讨平侯景。而成都的武陵王纪称帝,攻元帝。元帝 求救于西魏。西魏袭陷成都。纪遂兵败而死。元帝和西魏,又有违言。公元 五五四年,西魏兵攻江陵。王僧辩、陈霸先的兵,都在东方,不及救援。江 陵遂陷。元帝为魏兵所杀。西魏立岳阳王詧于江陵,使之称帝,而对魏则称 臣,是为西梁。王僧辩、陈霸先立元帝的少子于建康,是为敬帝。是时,东 魏已为北齐所篡。又发兵送渊明南归。王僧辩迎战,不胜。就迎接他来,废 敬帝而立之。南朝险些儿全做北朝的附庸。幸而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复立敬 帝。北齐举兵来攻,给他苦战打败。南朝才算勉强自立。公元五五七年,陈 霸先废敬帝自立,是为陈武帝。三年而崩。兄子文帝立。这时候,南方承丧 乱之后,国力凋弊。国内尚有许多反侧的人,要一一讨定。再也无暇顾及北 方。而北方的东西魏,亦先后于五五〇、五五七年,为齐、周所篡。

北齐文宣、武成二帝,均极荒淫。末主纬,奢纵更甚。而北周武帝,颇 能励精图治。公元五七七年,齐遂为周所灭。灭齐的明年,周武帝死,子宣帝立。 亦极荒淫。在位二年,传位于子静帝。宣帝死后,后父杨坚辅政。大权尽入 其手。起兵攻他的都不胜,五八一年,坚废静帝自立。是为隋文帝。时南方 为陈后主叔宝,亦极荒淫,五八八年,为隋所灭。西梁已于前两年被废。自 晋元帝立国江东至此,凡二百七十三年,而天下复归于统一。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制度是随事实而变迁的。思想是事实的产物,而亦是事实之母。在某种 环境之下,一定要生出某种思想。既有这种思想,一时虽未必实现,而积之 久,总是要现于实的。此等情形,看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很可明白。

秦、汉时代的宰相,并非天子私人。所以其位甚尊,其权亦重。君权日 见发达,则相权必渐见侵削。所以自东汉以后,实权渐移于尚书。曹魏以后, 中书又较尚书为亲近。宋文帝以后,门下亦成为亲近之职。两汉时代的宰相, 则不过人臣篡弑时所历的阶级而已。平时不复设立。这是内官的变迁。其外 官,则自后汉末年以后,州郡握兵之习,迄未能除。东晋以后,疆域日蹙, 而喜欢侨置州郡。于是州的疆域,日渐缩小,浸至与郡无异。而掌握兵权的人, 所指挥的区域,不容不大,于是有以一人而都督数州或十数州军事的。其实 际,仍与以前的州牧无异,或且过之。自东晋至南朝之末,中央的权力总不 能十分完整,就由于此。

选举制度,亦起了一个极大的变迁。我国古来,本行乡举里选之制。士 之德行、才能,都以乡评为准。风气诚朴之世,自然议论能一秉至公。两汉时, 实已不能如此了。然而人之观念上,总还以为士之贤否,须取决于乡评。后 汉末,“士流播迁,详复无所”。于是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就于各州置大中正, 各郡置中正。令其品评本地的人物,分为九等,而尚书据以选用。品评人物, 本是件难事。德已不免于伪为,才则更非临事不能见。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 衡鉴之才。甚至有(一)趋势,(二)畏祸,(三)私报恩仇等事。其结果, 遂至“惟能论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于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以上所论的,是举士之事。至于铨选,则汉世本来权在相府。后来因其弊颇 多,而实权渐移于尚书。魏、晋以后,大抵吏曹尚书操选用之权。这时候, 仍以全权委之。有衡鉴之才的人,很可以量才委任。然而天下总是徇私和幸进的人多,秉公和廉退的人少。所以到后来,不得不渐趋重于资格。资格用 人,起于后魏的崔亮。亮创停年格,选用的先后,专以停解月日为断。这本 因为当时军人竞选所以如此的。北齐文襄帝操选权时,已经把他废掉。然而 自唐以后,又渐趋重于这一途,就是为此。

兵制则自东晋以后,恃以御敌的,都是州郡之兵。固亦有时收折冲御侮 之效。然而总不免有外重内轻之弊。甚而至于御侮则不足,作乱则有余。北 方五胡割据,大抵用其本族之民为兵,而使汉人从事生产。到周、齐之时, 五胡的本族,渐趋凋落,又其战争剧烈,而财政竭蹶,还有所谓府兵之制。 籍民为兵,蠲其租调,令刺史以农隙教练。每府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 领军的谓之开府。一大将军统两开府,一柱国统两大将,共为六军。隋、唐 兵制,都是沿袭他的。

魏晋时代的制度,最可纪念的,便是刑法。汉时法律之紊乱,已见。 从前汉宣帝时起,至后汉末年止,屡说修改,迄未有成。至魏时,才命陈群、 刘邵等删定,共为十八篇。晋武帝还嫌其科网大密,再命贾充等删定,共为 二十篇。于公元二六八年,大赦天下行之。这便是有名的《晋律》。宋、齐、梁、 陈四朝,虽略有损益,大体都沿用他。就北朝的法律,亦是以此为依据,不 过略杂以鲜卑之法而已。自唐至清,大体上亦无甚改变。总而言之,自采用 西洋法律以前,我国的法律,迄无大改变。我国的法律,渊源固然很古,而 其成为条理系统的编纂,则实自《晋律》始。所以说这是我国法制史上最可 纪念的事。

至于租税,则当时颇有杂税。如北朝的酒坊、盐井、关市邸店,南朝之 卖买田宅牛马及津市等。然而这些都不甚重要。其最有关系的,还是田税和 户税。而这时候的田税和户税,与民生是很有关系的。所以留待中 讲述。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从两汉到魏、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转关。其要点,在破除古代的迷信, 而从事于哲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