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证实,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有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物质四散而出,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根据弥漫说的理论,恒星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宇宙中稀薄的物质先凝聚成星云并收缩成原恒星,接着,原恒星才慢慢向恒星发展。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化学元素。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形成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可是这个刚形成的宇宙非常不稳定,那些刚形成的密度大的新星在宇宙中不停地游荡。于是,有一天它不小心跑到了别人的领地。于是两个星星就撞到了一起,新星经过撞击就分为几个部分,然后被抛离恒星。当这些碎片离开恒星一定的距离后,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这些碎片就永远留在了恒星的周围,慢慢地就形成一个个的星系。由于宇宙的温度不断下降,各星系就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宇宙才真正形成。
有人认为,月球就是行星撞击地球时弹出去的。其实地球在很久以前是一个被水覆盖的大水球,由于行星在撞击时发生了大喷发,使一部分水挥发掉就成为现在的样子。现在的地球应称为地球2号。而且月球也不是永远的那么老实地围着地球转动的。它在以每年1又1/2英寸的速度远离地球,45亿年后,它就会一去不回头,到那时地球就会变得特别疯狂。地球的倾斜将变为30度或40度。如果没有月亮,地球上的生态、地貌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北极将变为沙漠。
土星最让人赞叹的是它那美丽的光环。在环平面内有成千上万条光挤在一起,有的对称地环绕土星运转,有的呈辐射锯齿形。整个土星光环是大环套小环,最远一直延伸到距离土星32万千米处。光环平面在土星赤道面内,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其直径从几厘米到上千米。这些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物体以极高速度环绕着土星运转。
至于光环的形成,目前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是土星的卫星分解成碎片,形成了土星光环;第二种意见认为土星光环是土星形成时剩余下来的原始物质;第三种意见认为土星光环是一些无法形成卫星的材料;第四种意见认为光环是在土星形成后俘获的不同天体的残余。要弄清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