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物世界来说,种子植物的出现也产生了重大的意义。种子植物有力地推动了与它们接触的昆虫的演变。蕨类植物与昆虫、哺乳动物的联系很少。对于它们来说,蕨类植物是毒物。蕨类植物的竞争力很强,因此动物不喜欢它们。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蕨类植物一直能够存活到今天。种子植物的伟大变革在于它们与动物保持着一种新型的关系,它们把动物变为自己授粉的媒介。从此以后,传粉由鸟类和昆虫来承担。
花粉本来应该由植物自己来传送。花粉随风飘移,这种方法对孢子植物来说,代价十分昂贵,但它们与我们一样,产生出数量惊人的精子。自然界并不吝惜给孢子植物创造大量的雄性细胞,而它们也不会节约这些雄性细胞。因此,以风传送花粉成了规律,直到种子植物问世。
其实,动物并不想传送花粉,但是它们对花粉馋涎欲滴。花粉散发出香气,引诱着动物。甲虫类以及不机灵但贪婪的昆虫十分喜欢这种香气。从某些早于种子植物的苏铁科植物得到证实,甲虫类狼吞虎咽地吃了花粉,全身也沾满了花粉,然后又飞走,把它们身上的花粉一直带往另一朵花。植物授粉并不属于花的一种直接战略,而是动物捕食的结果。因为花粉正需要传送,动物捕食只是巧合。因此,虽不能说种子植物是第一种由昆虫授粉的植物,但是在种子植物身上,昆虫传播花粉成为植物授粉的一种通常的运作方式。
植物也让动物传送种子,而植物的果实是种子散播的手段。如果是肉质果实,它就可以作为许多动物的食物,尤其是鸟类,它们通过消化道的另一端把种子排出,排到远离它们嚼吃果实的地方。在球果植物中,种子会落到树下这个可能是最差劲的地方,而种子植物的播种方法则要有效得多。
种子植物并不是全都放弃了以风播种的方式。在温带地区,20%的种子植物继续依靠风传送花粉。比如,森林中的橡树、山毛榉、杨树及禾本科植物,实际上是那些几乎见不到花的植物。这些植物不利用昆虫,也就不需要惹人注目。至于种子,风仍然是许多植物种子的一种扩散方法。例如,槭树和椴树种子从空中降落;还有随风播种的蒲公英……甚至还有一些果实的种子,干裂后会从荚中蹦出好几米远。种子植物的整个战略在于运用包括传送概念在内的授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