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有话说
13943300000009

第9章 美轮美奂的地表景观(3)

在地中海西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直布罗陀和特腊法尔加尔角,与非洲北端的阿勒米纳角和埃斯帕特尔角隔海相望,形成一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狭窄水道,这就是著名的直布罗陀海峡。海峡长约90千米,最宽处为43千米,最窄处仅14千米,是一条咽喉要道。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补给的进出口,强大的海流以每小时7千米的速度源源不断地涌进地中海;在它的下面,又有一股水流连续返回大西洋。一出一进的水流交换,就像大海的呼吸一样,日夜不停地进行着。

水面上,每天有1500艘以上的商船行驶其间,西欧国家进口的石油、原料,出口的产品大都经过这里,海峡成了西方经济的生命线。

直布罗陀是一座重要的港城和要塞,现属英国管辖,是防守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与对岸的西班牙飞地休达和摩洛哥港口丹吉尔遥遥相对,形成掎角之势,紧紧锁住直布罗陀海峡,就像是海峡的两只眼睛,注视着一切过往的船只和不断变化着的大海风云。

海上草原——马尾藻海

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多日的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9月16日这天,忽然望见前面有一片大“草原”。要寻找的陆地就在眼前,哥伦布欣喜地命令船队加速前航。然而,驶近“草原”以后却令人大失所望,哪有陆地的影子,原来这是长满海藻的一片汪洋。奇怪的是,这里风平浪静,死水一潭,哥伦布凭着自己多年的航海经验,感到面前的危险处境,亲自上阵开辟航道,经过3个星期的拼搏,才逃出这可怕的“草原”。哥伦布把这片奇怪的大海叫做萨加索海,意思是海藻海。

这就是大西洋没有海岸的马尾藻海,据说,早在2000多年前,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到过“大洋上的草地”。

马尾藻海在大西洋北部百慕大群岛附近,位于北纬23~35度,西经30~68度之间,东西长达4500千米,南北长约1500千米,面积在700万平方千米以上,差不多有3个地中海大。

马尾藻海四周为几条顺时针方向奔流的海流所包围,西面和北面是墨西哥湾流及其延长部分——北大西洋海流,东面是加那利海流,南面是北赤道海流,中间形成了马尾藻海稳定的海面。

在这里,大量繁殖并旺盛生长着马尾藻,使茫茫的大海铺满了几尺厚的海藻,海风吹来,海草随浪起伏,呈现出一种别致的海上草原风光。

马尾藻海不仅有“草原风光”,而且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现象。

大西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最咸的大洋,马尾藻海又是大西洋中最咸的海区。这里海水的盐分很高,海水深蓝透明,像水晶一样清澈,而浮游生物远少于其他海区。

这里海平面要比美国大西洋沿岸高出12米,可是,这里的水却流不出去。

最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草原”还会“变魔术”:它时隐时现,有时郁郁葱葱的水草突然消失,有时又鬼使神差地布满海面。

表面恬静文雅的“草原”海域,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陷阱,充满奇闻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几乎全部在这里,经常有飞机和海船在这里神秘地失踪。

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公元875年,几位勇敢的挪威探险家驾着一叶木舟横渡大西洋,接连几天都在晶莹如玉的冰川中穿来绕去。一天,他们在南部山谷中找到了一块绿地,于是把这个岛称为“格陵兰”(英文“绿色的土地”的意思)。从公元986年起,格陵兰就建立了移民定居地。

格陵兰是世界第一大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总面积217万平方千米,4/5在北极圈以内,84%的土地终年冰雪皑皑。这里有仅次于南极洲的世界第二大冰盖,面积172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为1500米,最厚处达3400米。一旦岛上冰雪全部融化,整个地球上的海水会升高65米。

格陵兰是个冰川之乡,每年都有上万座的冰山飘浮出海。冰山是由万年积雪在重压下形成的,纯真洁净,没有杂质污染,是价廉物美的上等冷饮,深受人们喜爱。格陵兰每年都向西欧和美国大量出口冰川冰,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冰工厂”。该岛雅各布斯哈汶港的市徽图案,便是两朵圆形的雪花夹着一座蓝白相间的冰山。

格陵兰大部分地区气候严寒、干燥,不时有暴风雪降临。东北部冬天气温下降至零下60摄氏度,夏季仍然在零下20摄氏度,年降雨量仅150毫米。南部因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冬季气温比北部高。因此,人口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而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则无人居住。

由于气候酷寒,整个格陵兰找不到一棵树。格陵兰人喜欢把房子外墙涂上绿、红、白、黄、蓝色,以增加空间色彩。

格陵兰每到冬季就有连续几个月的“极夜”,天色朦胧,不见太阳;夏季则太阳终日高悬,昼夜常亮。雅各布斯哈汶港从12月1日至1月12日,是“极夜”期。因此,每逢1月13日,市内居民和游客就扶老携幼到山顶眺望久违的太阳升起,犹如过节日般欢跃。

2月初,太阳的金色光辉回到大地之后,气温大约在零下10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间,人们乘坐着狗拖的雪橇奔向结冰的海面,进行捕鱼活动;狩猎活动也随之忙碌了起来。仅有4000居民的雅港,养了5000多条狗。狗在格陵兰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帮手。

格陵兰5万居民中,4万是当地人,1万是丹麦人。格陵兰人即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但经过近200多年来同丹麦、荷兰、德国、挪威、瑞典和冰岛人的通婚,绝大多数格陵兰人都已成为混血人,只有西北部人迹稀少的地区仍保留极少数纯因纽特人。他们长着黄皮肤、黑头发、高颧骨、扁鼻梁、细眼睛、宽肩膀,酷似我国的蒙古族人。格陵兰人主要靠捕鱼和狩猎生活。鱼类以鳕、虾和萨门鱼为主,海里的鲸、海豹以及深山里的鹿则是他们狩猎的主要对象。

格陵兰岛属丹麦管辖,首府戈德霍普是岛上最大的城市。格陵兰城镇之间有直升机来往,有电话、电信联系。但是,一些格陵兰人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出现了高楼与冰屋并存,直升机和狗拉雪橇同行的有趣景象。

形形色色的湖泊

传说3000年前,周穆王姬满,坐在8匹骏马拉着的车子上面,日行3万里,来到“西王母之国”,西王母在瑶池边上盛宴招待过他。这个西王母的“瑶池”,就是坐落在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天山上的天池,它原本只不过是一个冰川形成的终碛湖。

一些湖泊常被这样蒙上神秘的色彩,传播着美丽的神话,有一些湖泊至今还在受着顶礼膜拜。

湖泊的神话十分美妙,有些关于湖泊的“人话”也很有趣。在贝宁共和国科托努以北的诺古埃湖上,有一处称作冈维水上村庄,吸引着各国的旅游者。这里,在高出水面一两丈(注:1丈=33333米)的圆木脚上,盖着一幢幢尖顶草房。在这种高脚楼房外面,有宽敞的平台,甚至还有垒叠着泥土饲养禽畜的小块“陆地”。这里的人家都有木船,作为往来的交通工具。在村庄中央,有船只组成的水上集市,彼此交易都在船间进行;还有的商贩船,沿街串户送货上门,居民从窗口一伸手就可以买到东西。这种水上村庄有30多个,是17世纪初人们逃避兵乱形成的。

湖泊不仅给人类以灌溉、舟楫、渔盐之利,有一些湖泊还具有特别的用途。

在黑海附近有个泰基尔基奥尔湖,许多人远道专程来这里洗“泥澡”。他们用湖泥涂满全身,然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是索性浸泡在泥浆里,待上一段时间。原来这个湖里含盐量很高,并且在腐殖质泥层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这些跋山涉水来洗“泥澡”的人是为了治病。据说这个湖的治病效果还蛮不错呢!

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上的沥青湖,更是出名。这个面积36公顷的“湖泊”,全是由天然沥青构成的,上面不仅可以走人,还可以行车。从1870年开始,人们就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开采沥青,可是湖面却没有下降,原来湖里还在不断地“长”出沥青。这里的沥青质量特别好,可以铺成“灰色闪光马路”,方便夜间行车。这种沥青还出口到我国。

我国青海、宁夏、内蒙古有许多盐湖,构成了一望无际的银色世界。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最大的一个。在这里,盖房子用盐块,铺路也用盐,青藏公路上有著名的“万丈盐桥”。在这里,甚至连厕所也是用盐修砌的。

地震和海啸

岛上的晚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突然,大地发生了一下抖动,然而,它丝毫没有引起狂欢者的注意。随后不久,一阵巨响,一堵十几米高的“水墙”从海里扑到了岸上。当这些轻歌曼舞的人们还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便都一齐葬身水底了。事后返航的渔船看到的是海面上漂浮着的一具一具尸体和被洪水荡涤过的岛屿。这是1896年6月15日发生在日本三陆的一次海底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在这次灾难中,3万多艘船只流失,27万多人死亡。

1946年4月1日凌晨,住在夏威夷岛上的史密斯,被一阵雷鸣般的响声惊醒了。涨高的海水向他的住房扑来,但是当他急着跑出去的时候,海水却又向远处退了下去,以至露出平日从未见过天日的海底。15分钟后,他跑到一个高地上,这时,海水又一次更凶猛地扑到了岸上。随后便又退了下去。这样往返了6次以后,海水起伏的势头才慢慢减弱。这是发生在几千里外的阿留申海沟的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在经过了日本、澳大利亚两次反射以后,过了18小时,又第二次在夏威夷群岛造成的更加强烈的反应。

强烈的海底地震,会在浅海地带引起海啸,它往往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1755年11月1日,这天是万圣节,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教堂里,信徒们正在做祈祷,突然间一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教堂像遇到风暴的船一样剧烈地摇晃起来,随即,这些善男信女们便被永远地埋葬在这倒塌的教堂之中。这时,全城陷于一片昏暗。6分钟之内,建筑物几乎全部变成废墟。有些幸免于难的人匆匆逃到海滨,又被高涨到20多米的海水迎面吞噬。就这样,全城6万人罹难。这次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一直波及很远的地方:在西印度群岛地区,掀起了78米高的波浪;非洲沿岸的海水,起落了18次。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海啸于1960年发生在智利。地震过后,首都圣地亚哥以南约320千米长的海岸沉到了海底,瓦尔的维亚城变成了海湾。地震引起的海啸,波及1万千米以外的日本,使那里的10万人受害。

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陆地上的地震则往往造成山崩地裂。

1556年,我国关中大地震,有的县整个陷落了下去。

1792年5月21日,日本九州地震,把一座岳前山崩进了大海。

1911年2月18日,帕米尔高原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一座崩塌了的山,在穆尔加布河上筑起了六七百米高的大坝,形成了50平方千米的萨列兹湖。

火山爆发会形成地震,但多数地震,是由于构成地壳的板块相互冲撞所造成的,属于地层岩石的突然破裂和错动形成的构造地震。因此,地震带集中在板块的边界上。太平洋板块四周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处在这一地带上的智利、加勒比地区、墨西哥、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地震,人们能感到的约有5万次,但能造成破坏的地震平均不过十几次。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向西漂移、印度洋板块向北东推挤的左右夹攻之中,是地震较多的国家。我国早在公元前780年就有了地震记录。在3000多年的历史资料中,记载了4级以上地震3700余次,其中有600多次破坏性地震。

千百年来,为了对付地震,人类绞尽了脑汁。现在,人们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成果,随时在观测着大地的“脉搏”。人类还雄心勃勃地不仅在尝试着治服地震,而且期望有一天能利用形成地震的能量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