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与“丹霞地貌”
湖南西部的张家界已被越来越多的游人所熟悉。那陡峭的山崖,柱状的山体,茂密的森林,漫山遍野的鲜花,已使它成为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人们称这里有一种原始、天然、纯朴的美。游人来到这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超凡脱俗感。其实,与这里具有相似景观特征的风景区很多,尤其在南方,像江西的三青山、福建的武夷山,甘肃兰州的仁寿山、广东北部的丹霞山等都是如此。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具特征,故人们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一种发育在由砂粒组成的砂岩分布地区的自然地貌景观。尽管各种神话传说给它的形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但实际上它是流水长期破坏的结果。这种地貌常以高高的悬崖峭壁、林立的石峰为特征,远远看去好像在山上建有一座座富丽堂皇、气势宏伟的宫殿。各地形态逼真、生动的奇景很多,如甘肃兰州仁寿山有“天斧砂宫”之称,这里有布局协调、规模宏大的“宫廷建筑群”,有高大雄伟、形体怪异的“风蚀塔”,有栩栩如生的“河台”“白蛇”,还有令人生畏的“铁牢”。江西三青山上有一女神峰,远远看去,形如少女,丰满秀丽,圆圆下巴,秀发齐肩,她凝神沉思,正襟端坐在悬崖边,双手托着两棵古松,那神态实在令人叫绝。许多“丹霞”地貌发育地区都已成为著名的游览区,像甘肃兰州仁寿山,已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旅游区,福建武夷山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区,有人甚至称那是“世界的奇迹”。由此可见,“丹霞地貌”在旅游业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
“丹霞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有几个条件。一是发育在由砂粒组成的砂岩中,而且砂岩厚度很大,整体性强,砂岩中与地面垂直的裂缝很多。二是与长期的流水破坏有关。带有许多裂缝的砂岩受到河流的冲刷切割,就会在河流两岸形成相互对峙的高高峭壁,使得河流形成“一线天”的险境。像福建崇安县境内的玉女峰和大王峰,夹河对峙,状如石门,高出河面400~500米,悬崖峭壁,十分险峻。若砂岩下面还有厚厚的由泥组成的泥岩,山上则会出现类似西藏布达拉宫所处地那样雄伟的高大断崖,甘肃兰州仁寿山就是如此。有时,在高高的悬崖上还会出现岩洞,有些地区的岩洞中还可住人并建有庙宇。在流水破坏下,岩石倒塌时会形成高高的“天生桥”,像湖南张家界。“丹霞地貌”的形成还与气候条件有关。在雨量特多的广东、广西地区,它发育得最完美,各种地形都会出现。像广东仁化的丹霞山、南雄的真仙岩、平远的南台山、龙川的霍山、广西容县的都桥山、北流的铜石山等。在雨量较少的地区则仅有个别地形发育,像甘肃兰州仁寿山。
黄山、华山天下奇
黄山以它秀丽、险幻的奇景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热点。那里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称为“四绝”。黄山云霞变幻,山峰险奇,珍禽异兽,遍地皆是,被称为人间仙境。和黄山相比,陕西的华山则以险峻而著称于世,李白“势飞白云外,影到黄河里”的诗句,就是描述华山之险的。
那么,黄山、华山是怎样形成的呢?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沉香劈山救母”之说。沉香为救被压于山下的母亲,取出利斧,猛地一劈,山被劈成两半,从而有了华山的险峻。其实,它们并不是沉香劈成的,也不是神仙造成的,而是与火山活动中钢水般的岩浆有关。地理学家们给它们起的名字叫“花岗岩地貌”。原来,火山活动时,钢水般的岩浆并不都是流出地表,有相当多的部分在达到地表附近时就停止活动并慢慢凝固了,它们凝固后形成的巨大岩体称为花岗岩体。花岗岩体的形态是不规则的,有的呈柱状,有的呈毯状,也有的呈蘑菇状。当覆盖它们的地表物质被年长日久的流水冲刷、风的侵蚀而带走时,花岗岩体就露出来了。由于花岗岩的硬度很大,抵抗破坏的能力强,所以,就高高地凸出于地表,形成险峻的高山。若花岗岩呈柱状,就形成石峰群立的外貌,黄山和华山就是著名的实例。华山由中、东、西、南、北五个峰组成,远看犹如莲花,故称华山。它以险峻的奇峰峭壁为特点,山体四周的岩壁,基本上都受圆柱状花岗岩体的形态支配。黄山花岗岩体近似圆形,有名的山峰有72座。这些山峰都与岩浆冷凝收缩时形成的大量裂缝有关,这些裂缝实际上把一个圆形的花岗岩体分割成许多小的岩体,以后受到风吹日晒,雨淋霜打,裂缝慢慢扩大,就会形成一些独立的山峰。黄山有由裂缝扩大形成的深谷36条,正是这36条深谷把原来一个圆形的花岗岩体分割成72座峭壁奇峰。
花岗岩地貌在我国发育很广,除了黄山、华山外,我国还有不少著名的山峰和风景区都是这样形成的。像海南岛的五指山、秦岭的太白山、山东的崂山、浙江的天目山、湖南的衡山、广东的罗浮山,都具有或高或低的陡崖峭壁,矗立于群山之上,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在国外,有些花岗岩地貌甚为壮观。位于美国北怀俄明州的“戴维斯塔”,就是一个高大的花岗岩体,美国人称之为“魔鬼塔”。它位于丘陵地区,塔高近400米,相当于110层高的摩天大楼。随着光线的改变,塔还会改变其颜色和特征,时而昏暗苍茫,时而又闪闪发光;在晴天,一二百千米以外都能看到这座神秘的、带有沟槽的“石头金字塔”。190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把该塔定为全国保护古迹,成为世界旅游者神往的地方。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青水碧,洞奇石秀,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那座座秀丽的山峰如散落在一汪碧水中的田螺。泛舟漓江,如行画中。那长达千米,高数十米的七星岩、芦笛岩大溶洞更是别有洞天。进入洞里,犹如进入神话世界,令人流连忘返。在云南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路南石林。这里是“阿诗玛”的故乡,在一丛丛挺拔俏丽、竹笋般的石峰中,有“苏武牧羊”“将军鞋”“夫妻斗气石”“阿诗玛”“猪八戒背西瓜”“二牛戏水”等一系列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的景点。假若你有机会前去参观,导游小姐一定会告诉你有关石林形成的美丽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手操神鞭,本来准备把那些石头赶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不巧到这里时已至深夜,巧遇阿诗玛与情人阿黑在此幽会,这些石头再也不愿走了,张果老用神鞭怎么抽打也无济于事。无奈,只好把它们放在这里。导游小姐甚至告诉你,那石峰上的一条条裂缝,就是神鞭鞭打留下的痕迹。多么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造就了如此美丽的人间仙境?当然不会是神仙。科学家们研究证实,这是一种由石灰岩形成的地貌景观,并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这种岩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很容易溶解,而实际上,所有的地面水都含有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在水的作用下,石灰岩就会慢慢被溶蚀。若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多,长期溶蚀的结果就会形成类似于桂林的山、云南的石林那样的地貌。若石灰岩中有裂缝,水就会沿着裂缝慢慢溶蚀,年长日久,原来一条细细的裂缝就会变成今天类似桂林七星岩、芦笛岩那样的大溶洞。大溶洞连接起来并和一条地面河流相通,河水就会通过溶洞流进流出,这样就成了地下河。所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一是要有石灰岩作为物质基础,二是要有长期的流水冲蚀,而长期稳定的水源则在气候湿热地区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这三个因素决定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特别发育的特点。当然,这种秀丽的地貌景观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形成的,它要在水的精雕细刻下,像姑娘绣花一样才能完成。就拿桂林的山和溶洞来说,形成的时间已有3亿多年了,在这3亿多年里,水像一位绣花姑娘,精心地在原先的石灰岩层上构思、设计、绣绘,最终才变成今天的模样。就是在今天,水仍然在对它们进行慢慢的加工、修饰。
和地表的奇山、石林相比,地下的溶洞又有它的独特之处。对一个石灰岩溶洞来说,里边少不了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洞穴景观,而且它们常具有奇特的形貌供人们想象,从而有了许多优雅漂亮的名字。这些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追踪研究,它们仍然是水对石灰岩溶解的杰作。溶洞形成后,从洞顶滴下的水滴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随着水滴慢慢沉淀,便会形成冰凌一样的石钟乳;而水滴滴到地上,慢慢地便形成石笋;时间长了,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到一起,便形成石柱。有的溶洞中有水流存在,水流遇到台阶时,便形成瀑布,由此,便形成幕状的石幔。这些石灰岩溶洞景观形态各异,变化多端,人们根据想象分别命名,便使得本来寂静无声的溶洞里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无穷的奥秘。可以说,所有的溶洞都如此。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在南方发育良好,尤以广西、贵州为甚。它们或形成大片秀丽的峰林,或造成拔地而起的孤峰。像桂林地区这两种情况都有。在地处热带的云南则以石林为代表。同时,由于河流的下切较深,地下河规模很大,如云南约河支流田心河在个旧市斗姆阁潜入地下,到红河河边才出露,注入红河,全长达6千米。在湖北省的中部,石灰岩地区常由于溶蚀而发育成洼地、漏斗等景观。
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相对减少,且石灰岩分布相对南方少得多,所以北方的地表没有发育出喀斯特地貌,但是在地下深处的石灰岩层中却发育出大量的溶洞;甚至还发育着石林,只不过它被上面的厚厚岩石盖住了。这些在地下发育的溶洞里常注满了水,由此给采矿业带来极大危害。当采到溶洞时,若事先不知道溶洞的位置,溶洞里的水便会奔泻而出,瞬间把矿井淹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由上所述可以知道:喀斯特地貌景观既不像丹霞地貌景观那样原始、自然,也不像花岗岩地貌景观那样险峻、奇幻,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美。难怪作为风景区,它对游人具有那么大的诱惑力。
魔鬼城里无魔鬼
新疆有个魔鬼城,那里有不知道建于何时的“古城堡”,也不知道这座“古城堡”因何种原因,毁灭于何时。大家只知道每当夕阳西斜,夜色沉沉时,当你亲临魔鬼城,能听到如诉如泣的女人哭声和喊叫声,令人毛骨悚然,仿佛这片荒废的古城里,游荡着无数冤死的灵魂,它们在这夜色的掩护下,向苍天发出悲壮的呼唤。
这里真是魔鬼城吗?真的有屈死的灵魂在呼喊吗?没有!那不过是人们的想象。其实在那里兴妖作怪的既不是妖怪,也不是灵魂,而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风,是风雕刻出了一片古城堡废址;是风在那里游荡并发出了令人害怕的声音。科学家们称这种地貌为“风蚀地貌”。风蚀地貌,不言而喻,是由于风的长期破坏作用形成的。这种地貌景观在我国主要发育在干燥少雨、风力较强的西北地区,尤以新疆最多。
说起风的破坏能力,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其实风的破坏能力是很强的,不说台风的威力,就是和风微风,长年累月的作用也能毁掉一座大高楼。西北地区沙漠茫茫,狂风卷着细沙,抽打着它所能遇到的一切,这种破坏力是无法想象的,沙漠地区的风对地面物质以吹和磨两种方式进行破坏。天长日久,它能把好端端的一方平地撕碎、削平,化为乌有。风蚀地貌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风蚀城堡大多见于软硬岩石相间分布的地区。由于岩石软硬不同,风的破坏结果就有不同表现。软的破坏多,硬的破坏少,这样就形成许多层状台墩,远远看去,就像古城堡的废墟。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的“风城”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上面所说的魔鬼城也是这样形成的。在风蚀城堡里,往往由于风对软硬岩石的破坏不同而形成蘑菇状的风蚀蘑菇、风蚀柱以及洞穴状的风蚀穴等景观。一旦风蚀城堡形成了,风在其间穿行,会受到层层阻拦,再加岩壁上有许多风蚀穴,风就像吹哨子一样发出阵阵声响,这种声音再经过各种风蚀景观的反射,就形成一种奇特的声音。魔鬼城里的女人哭声和吓人的叫声就是这样形成的。
风蚀劣地是由风蚀破坏而形成的土墩和凹地组成的地貌景观。地面崎岖起伏,支离破碎,高起的风蚀土墩成长条形,并与风力方向平行。这种地貌在新疆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典型。
风蚀地貌多发育在沙漠地区,在茫茫沙漠中,陡地出现一片形态奇特、造型别致、高出沙海的景观,当然令人们惊奇。特别对那些在沙漠中旅行的人来说,经过很长时间单调、寂寞的旅行,猛抬头,看见耸立于眼前的那一片奇观,无异于看见一片绿洲,这就是风蚀地貌作为风景区开发的特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