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13922300000026

第26章 航海家亨利亲王(1)

从葡萄牙人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海洋探险的史实来看,其探险方向都是出大西洋而向南航行,至于为什么作此选择,显然,葡萄牙的国君若奥和三太子亨利亲王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也许这是唯一的选择。

自《马可·波罗游记》(也称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传到欧洲,在欧洲人中产生巨大的反响。

《游记》记录了他在中国和途经中亚、西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情况,特别是对关于中国部分的描述,使欧洲人大开眼界。欧洲人这才知道,宇宙世界并非只有地中海,天外还有天,人间还真有天堂,中国还真迷人。怎能不叫欧洲人垂涎三尺呢?

《游记》详细记载了元朝盛世的情况,包括政事、战争、宫廷秘闻,北京、太原、杭州、苏州、扬州、开封、成都、昆明、泉州等历史名城和巨大商埠的繁荣景况,书中还把中国的科学技术、育蚕巢丝、制盐、造纸、使用货币、桥梁、宫廷建筑艺术、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社会救济、植树造林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都作了简要的描绘,甚至连宫廷里制造冰淇淋的技术与秘方也是这时传到欧洲的。

那时,葡萄牙国君就已拿定主意,向西绕非洲前往神秘诱人的东方。

不过,这时的葡萄牙皇室里,还有一位年轻人更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欲往东方的焦急之情远远超过若奥国君,那位年轻人,就是后来在推进海洋大探险中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的葡萄牙国王的三太子——亨利亲王。

在亨利亲王26岁那年,实现了在十字军时期葡萄牙圣殿骑士团的继承者基督军士骑士团的梦想,真正地成了可以叱咤风云的基督骑士军团的领袖,也有了大笔大笔的收益。亨利可以从中提取巨额的财富用于支持他开创的航海事业,从这一层意义上讲,以后凡由亨利陆续派出的海洋探险,其沿非洲沿岸的航行,无疑也是向伊斯兰帝国进行宗教战争的有效手段,更是亨利作为骑士团领袖所执行的一个双重使命。

亨利并不是一位航海家,根本没有远航过,但他却懂得航海技术的重要性,他兴办航海学校的一个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当时所能聘请到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航海学家以及各种工艺技术专家的探素,务必要把天上的海图摘下来,也就是说,要把古希腊学者早就提出来的尚处于“神秘化”的理论变成适于航海的实用技术。

诚然,兴办航海事业那是以后发生的事,对于刚进入休达城的亨利来说,还只是满足于当一个勇敢而受人尊敬的骑士。他在逗留于摩洛哥:期间的所见所闻中,有关摩洛哥以南的非洲腹地的情况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廷巴克图的未知世界,促使亨利终身立志于非洲探险。后来的事实证明,亨利亲王远征休达以及在摩洛哥的这一段生活经历,对他以后获得航海家的桂冠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廷巴克图在马里境内,亨利显然是获悉了关于迦太基人曾经在廷巴克图进行黄金交易的传说。当然,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欧洲没有金矿,但欧洲少量的黄金供应正是从廷巴克图附近上沃尔特地区用大篷车通过撒哈拉沙漠运来的。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矿源确切的位置,只知道大致的方向。

为了寻找黄金,仅仅这些兵力显然还远远不足,无论如何得去寻找传说中的基督教王约翰长老,与他结为盟友来抵抗穆斯林,这样就可以使非洲黑人都信奉基督教。但“约翰长老国”究竟在那里呢?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这个神秘的基督教帝国在中国或在中国附近,但自从马可·波罗返回热内亚后,看来这个帝国既不在中国也不在印度,尤其令人奇怪的是,亚洲民族对此竞一无所知,于是就推测这个传说中的国家在非洲。到了亨利时代,这个帝国已隐隐约约地涉及了信奉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尼格斯(皇帝)。然而,无独有偶,恰恰在不久前,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出现过一个强大而寿命很短的非洲帝国,而亨利亲王则阴差阳错地把这两个帝国混为一谈。但有一点是亨利深信无疑的,那就是从非洲西岸不远的地方一定可以找到这个基督教王。

亨利确实是下定了决心,他抛弃了舒适的宫廷生活,以全身心的投入来揭开这个传闻中的非洲之谜。

亨利离开了里斯本,定居在葡萄牙西南靠近圣文森特海角上的萨格雷斯半岛,于公元1420年前后,在那里创设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航海学校,还有地理研究机构。

自航海学校建立以后,亨利就把与他素有往来的或有真才实学的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航海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请来这里工作与讲学,其中有意大利人、阿拉伯人、犹太人。

亨利要求他们把希腊、阿拉伯人科学研究与发现的成果应用于航海,努力改进罗盘,建造船舶。在这里,学习、研究空气很浓,有关航海的各种问题都认为是科学知识,进行广泛而有组织的研究。此外,他还采取了很多重要措施(其中的一部分大概相当于现在提出的科技政策)来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他提出,凡是对天文学、测绘学、地理学、航海学、几何学、医学等各学科,在推动学术的振兴上作出贡献的学者,像测绘海图,创制与改进航海仪器上有贡献的技师与工匠都给予优厚的奖励。亨利的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为了完成嗣后开展的海洋大探险,对创建航海学校,亨利确实是下了最大的决心,可谓“矢志不渝”。自此之后,他严格过着禁欲的生活,尽管对外,他穿着亲王的服饰,而贴身的内衣,始终是粗布衬衫,以明其志。

亨利毕竟是有追求、有事业心的人,说亨利对科学“充满了纯真的爱情”,对印度“满怀甜蜜的幻想”,也许是亨利那一时期内心世界真实的写照。

亨利监造的船只就设在离此不远的拉古什港,他在这里培养和造就大批训练有素的航海者、士兵、商人和传教士参加海上远征。

亨利亲自创建的航海学校开办不久,远征队就传来令人大喜过望的捷报,这就是两位船长扎尔科和特谢拉在马德拉群岛中发现了波尔士一散土

岛,从此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那是在1418年。

亨利听此消息,欣喜若狂,第二年又派遣远征队出海远航,结果发现了马德拉本岛,其实,该岛曾经为热那亚人发现过,只是年代已久,早已被人遗忘而已。按照那时葡萄牙封建制度的传统,亨利把该岛封给了两名发现者。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一夜间,两名发现者由凡人俗夫变成一国之君,带着家眷、移民和牲畜高高兴兴地到岛上去当国君了。由于马德拉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很快富了起来,不久开始产糖、造酒,以致在亨利逝世以前,就向葡萄牙缴纳了大量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