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13876600000017

第17章 囚楚营汉王无义,战垓下霸王别姬(3)

没多久,英布被押到骊山营造秦始皇的坟墓。在这数十万囚徒集中的地方,英布注意和其中的豪壮之士交往,不久就率领一帮人逃到长江流域做起了强盗。陈胜起义时,英布先是投靠了鄱阳令吴芮,跟他共同举兵反秦。后又转归项梁,转战各地,骁勇无比。项梁死后,他又归属项羽,屡建战功。

项羽讨伐齐地时,要求英布领兵出战,英布假称有病,没有亲自前往,只派一员将领率数千士兵从军。刘邦攻陷彭城时,英布也没有出兵支援项羽。为此,项羽对英布很恼火,多次派使者责备他,只因当时正处在楚汉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对项羽来说,可以依赖的力量只剩下英布了,所以项羽才一直克制着自己,没有出兵去攻打他。

英布听说随何前来求见,心里早知道他为何而来。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刘邦和项羽正打得难解难分,究竟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于是决定采取观望的态度,谁也不得罪。因此,英布吩咐手下卫士,他不见来使。

随何苦苦等了三天,也没有见到英布,就对接待他的官员说:“九江王迟迟不肯见我,一定是认为楚比汉强,而惧怕楚的缘故吧!我想拜见大王的正是这一点。请转告大王,务必听我一言,如果我说得有道理,那正是大王所希望听到的;如果我说得不对,就把我的人头砍下,借以向楚表明大王的忠诚。”

英布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就召见了随何。随何对英布说:“请问大王跟楚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对项王北面称臣。”

“大王跟项王同在诸侯之列,而北面称臣,是觉得楚国强大,可以得到庇护吧。既然如此,项王亲自讨伐齐王,大王就应该率军从征,为楚冲锋陷阵,可大王仅仅派出几千人从军,这难道是臣下所当为吗?汉王偷袭彭城,而项王还远在齐地,大王就应该悉发本国兵,北渡淮水,驰援彭城,可大王却按兵不动,坐岸观火,这也是作为臣下的态度吗?大王表面上臣事于楚,实则拥兵自重,而不敢背叛楚国的原因,不过觉得楚强汉弱罢了。其实,楚国虽然貌似强大,但项王背着一个逆杀义帝的沉重包袱,是很不得人心的。

如今,汉王固守荥阳,项王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欲战不能,给养困难,后方有彭越不断骚扰,正困在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退一步说,纵使楚能胜汉,诸侯们因为心怀戒心,也会结成同盟对抗楚国,就是说,楚国的强大,只能招致天下兵连祸结。如果大王能站到汉的一边,项王就会受到来自背后的极大威胁,而使汉王赢得时间,一举攻灭项王。汉王已经说过,到那时,就把整个淮南赠封给大王。希望大王三思。”

英布说:“承蒙教诲,非常高兴。”可心里仍然踌躇未决。

恰在此时,项羽也派使者前来催促英布出兵攻汉,正在传舍(古代供行人食宿之所,犹如今日的招待所)

等候。随何直接走进去,坐在楚国使者的前面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怎么还来征兵。”

楚国使者听到这话,慌忙离席而去。

随何起身对英布说:“事到如今,大王只能背楚归汉了,不能放楚国使者回去。”

英布的退路已被堵死,当即派兵追杀了楚使者,举兵反楚。刘邦拨给英布部分兵将,命他镇守成皋(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

魏王豹不肯接受劝降,成为刘邦的心腹之患。这是因为西魏恰好介于刘邦和项羽两大势力之间,魏王豹如果出兵攻汉,既可以西渡黄河奔袭汉都栎阳,又可以南渡黄河切断刘邦的后方补给线,从后翼攻击荥阳。有鉴于此,刘邦于汉二年(前205年)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王豹。

魏王豹得知韩信来攻的情报,就把重兵布防在蒲坂(在今山西永济西),想阻挡汉兵渡河。蒲坂在黄河东岸,同西岸的临晋相对,地势险要,是汉攻魏的必经之地。

韩信早就估计到魏王豹的这种常规想法,为了迷惑魏军,韩信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故意在临晋部署兵力,设置旌旗,并摆出了很多船只,装出要从这里渡过黄河的架势。然后偷偷把重兵移到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砍伐树木,制造了很多大木瓮,用绳索连接起来,漂在水上代替船只,作为渡河的工具。随后出其不意东渡黄河,迅速占领了魏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东)。魏王豹听说韩信偷袭安邑,大吃一惊,慌忙引兵赶赴安邑,结果被韩信杀得大败。同年九月,韩信俘虏了魏王豹,并平定了魏地,在那里设立了河东郡,使刘邦的地盘扩大到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

韩信平定魏地以后,又向刘邦建议,请求率领三万汉军继续北上,进攻赵、代,讨伐燕国,并向东平定齐地,向南切断楚军的粮道,跟刘邦主力形成钳形攻势,先消灭楚的侧翼,孤立并包围项羽,然后在荥阳会师。这是一个极有远见的战略部署。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但把韩信手上的精兵全部调回,布在荥阳前线,只派常山王张耳跟韩信一起,率几千士兵迂回远征。

再说吕雉等人被俘以后,很快就被带到项羽的大营。那个小头目心想这次可以立个大功,就抢着进帐禀报,没想到项羽这几天心情极坏,怒气冲冲地嚷道:“抓不住刘邦,抓他老婆有个鸟用,放了算了。”楚军小头目马屁没拍成,沮丧着脸刚想离开,范增在一旁拦住说:“项王,臣以为既然已经抓来,就暂时押在军中做人质,或许以后有用得着的时候。”项羽嗯了一声,表示同意,就对小头目说:“人是你抓来的,就由你负责看管吧。你要记住:一不许把人看跑了;二不许把人看死了。”小头目窝了一肚子火,又不敢声张,只好接受命令退下。

从此,吕雉、太公和审食其就在楚营中开始了囚徒生活。他们白天要带着刑具做一些杂役,比如审食其年轻力壮,就从事一些打水、砍柴等重活;吕雉则帮着洗衣、淘米;太公年老,但也要干一些清扫之类的杂活。到了晚上,为防止他们逃跑,就把他们装进一个竹笼子里,然后再绑到车上。

对吕雉来说,做些重活她倒不怕,最令她难堪的是晚上。那个小头目在主子面前受了气,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在吕雉身上发泄,有时强迫吕雉侍候他喝酒,有时强迫吕雉为他烧水洗脚,稍有不从,就要遭到一顿毒打,直到他想休息时,才把吕雉关进竹笼。可想而知,把吕雉跟两个大男人关在一起,显然会有种种不方便,尽管审食其能给她一些体贴和温暖,但她连小解也无法背着自己的公公,也实在让她无地自容。这还不算,如果楚军长期驻扎一地还勉强过得去,一旦楚军长途奔袭就糟了,他们在车上的竹笼里往往一关就是一天,没吃没喝不算,连拉屎撒尿也不准出笼,两个男人还好说,吕雉就犯难了,常常把小便便在裤裆里,受尽了摧残。

有一天夜晚,楚军小头目因自己的从兄在前线阵亡,就找来几个同乡在营帐里为他的从兄超度亡灵,他们一面祭典,一面咒骂刘邦挑起的这场罪恶的战争。祭典快要结束时,有人提议干脆把吕雉杀了当祭品,也好为死去的将士报仇,小头目赶忙声明项羽已给他下了死令,如果杀了吕雉,大家谁也别想活。另一个军吏说:“不杀她也行,但总得让她出点血。”众人都表示赞同,于是就把吕雉带上来,令她跪在地上向死者的灵牌磕头。吕雉倔强地昂着头,宁死不从。这时,两个军吏走上前,抓起她的头发向下猛摁,吕雉的前额立即渗出血来。又有人说:“她的血不该出在面上,应出在只有她的情夫才能看到的地方。”话音刚落,早有一人走过去,对准吕雉的下身猛踢一脚,只听一声惨叫,吕雉便晕倒在地。想不到这一声叫却因祸得福,由此改变了她以后的囚禁牛活。

原来,项羽有位虞姓的姬妾非常受宠,经常跟随项羽东征西讨。虞姬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这天晚卜_,她刚好陪着项羽出外观星赏月,忽听一声女人的惨叫声,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项羽是怎么回事,项羽也感到莫名其妙,就差侍卫前去查问。当虞姬听说被折磨的女子原来是汉王的妻室,顿生怜悯之情,恳请项羽不要再让士兵折磨吕雉。项羽素来以治军有方自诩,听了虞姬的话,感到很尴尬,于是下令将小头目等每人责打二百军棍,并把吕雉单独软禁起来,不再让她从事繁重的杂役。这已经是吕雉被俘半年以后的事了。

从此,吕雉的情况多少有所好转,肉体上的折磨减少了,但受到的人格污辱还在继续。吕雉心里明白,她能否获得自由,完全取决于刘邦在战场上的胜败。

刘邦退守荥阳后,一直处于劣势,项羽不仅集中兵力,在荥阳、成皋一线加强攻击,还多次破坏汉军的甬道(两旁筑有墙垣的通道),使汉军的粮食供应日益困难。一筹莫展的刘邦眼见危在旦夕,就把郦食其叫来,问他怎么办。

郦食其说:“过去商汤王诛灭夏桀,封桀王的子孙在杞。周武王讨灭商纣,封纣王的子孙在宋。而今秦灭六国,连个立锥之地也没留给他们的子孙,因此才使六国后代的仇恨死灰复燃。大王如果能复立六国之后,授给诸侯印绶,他们君臣人民就一定会仰慕大王的恩德,没有人不对大王称臣。大王先行德行义于天下,再南面称霸,就是楚国也会裣衽来朝。”

刘邦喜道:“嗯,有道理,先生这就去刻印,代我去颁授给六国后人。”

郦食其没等把印刻好,张良前来拜见刘邦,当时刘邦正在吃饭,对张良说:“你来得正好,有人向我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于是就把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了张良。

张良忙问:“是谁定下的这个计策?这样做是会断送大王的大业的。”

刘邦问何以见得?张良说:“请让我一一说明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其一,商汤封夏桀的子孙为诸侯,是因为商汤自度已能制夏桀于死地,现在大王能制项王于死地吗?其二,武王立纣王的子孙,同样是因为已经取了纣王的首级,现在大王能取到项王的首级吗?……其八,这些游说之士,之所以远离家乡,从各地汇集到这里来,是因为他们想靠自己的三寸之舌,求得咫尺之封。现在要是复活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他们就会各归故乡,去服侍本国的君主,大王还能用谁去夺取天下呢?进一步说,现在明摆着,强大的是楚国,如果立了六国,他们马上就会服从楚国,而不会服从大王。因此说,如果采用游士之谋,大王的事业休矣。”

刘邦把吃的东西从口里吐出来,骂道:“混蛋的儒者,差一点坏了我的大事!”当即令人把印章统统毁掉。

刘邦既不能长期抵抗楚军的进攻,又不能用复立六国的办法削弱楚军,正在他进退维谷之时,陈平献上一条离间楚军内部关系的奇计。

陈平是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兰考东北)人。少时家贫,喜爱读书,靠哥哥耕种三十亩薄田度日。

陈平平时不愿种地,哥哥就让他随心所欲。他长得体格健壮,容貌非常漂亮,所以有人就说:“陈平家里很穷,真不知他吃了什么,会长得那么好的体格?”陈平的嫂子也不满自己丈夫这样宠爱陈平,就说:“虽然我们只能吃糠和米麦粗屑,但他不劳动,游手好闲,所以就长得肥肥胖胖的了。养着这样一个小叔子,真不如没有。”陈平的哥哥听到这些话,就把妻子赶了出去。

等陈平到了应该娶亲的年龄,不论媒婆怎么说合,有钱的人家嫌他穷,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穷人家的女孩,陈平又耻于聘娶。后来,同村有一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夫运很坏,先后结了五次婚,结果丈夫都死了。回到自己的娘家,已经没有人再敢娶她为妻了。陈平却看上了这个女子,便想找个机会去提亲。很凑巧,这时有一家举行葬礼,陈平也去帮忙,他特意比别人去得早,比别人走得迟,装出一种很勤快的样子。陈平的表现果然让张负看在眼里,等陈平离开时,张负就悄悄跟在他后面。陈平的家坐落在贫民街,一张破草席挂在门口当门用,可奇怪的是这么穷的家庭,门前却留下了许多贵人车马的痕迹。张负回到家里,就对儿子说:“我想把孙女嫁给陈平。”

他儿子说:“那家伙家里穷得叮当响,却什么都不做,是左邻右舍的一个笑柄,看中他什么呢?竟说要把孙女嫁给他。”

张负说:“像他那么出众的美男子,是不会永远贫穷的。”

就这样,张负把孙女嫁给了陈平,由于陈平家里贫穷,聘礼和婚宴的费用都是张负给他的。张负还劝诫要出嫁的孙女说:“不要因为陈平贫困,就不谨慎地伺候。对兄嫂要像对父母一样恭敬。”

由于妻家送给资财,陈平更加广泛地和地方上的名士交往。乡里社祭的时候,陈平担任把祭肉分给各户的“社宰”,分得非常均匀,乡里的长老都异口同声地说:“很好,陈平做‘社宰’,干得很出色!”

陈平感慨地说:“如果让我治理天下,我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做得非常出色。”

陈胜起义后,魏咎被立为魏王,陈平领着许多少年前去投奔,魏王让陈平当太仆,就是负责车马的官。陈平在此期间,多次向魏咎谈论军略,魏咎对此缺乏理解力,全然不予采用。后来有人在魏咎面前说陈平的坏话,陈平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魏咎。

不久,项羽打到黄河流域,陈平就投奔到他的麾下,随军打到咸阳。项羽任命陈平为爵卿,爵卿之义,就是俸秩的名位相当于卿,但没有卿的实际权限。

后来,汉王从封地引兵东向,平定三秦,意欲争霸天下。殷王司马麝在汉军的威慑下,背楚归汉。项羽就以陈平为信武君,让他率兵讨伐殷王,陈平平定殷王归来,项羽提升陈平为都尉(仅次于将军的武官),赏给他黄金20镒(每镒20两)。但是,陈平一收兵,汉军又进攻殷王,殷王再次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