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13830900000028

第28章 海象

提起海象,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陆地上的大象。其实海象跟陆地上的大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亲缘关系,海象属于鳍脚类,在分类学上与海狮、海豹很接近。只是由于长着两枚长长的獠牙,才使它获得了海象这个称呼。海象是最大的鳍脚类动物,雄兽足有4米多长,4~5吨重,雌兽略小一些,也有3米多长,600多千克重。海象身体大,力气也大,即使是杀戮成性的虎鲸也不敢小瞧他们,不敢轻易对他们进攻,一头成年的雄海象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一头发怒的北极熊驱逐得远远的。

海象皮很厚而且多褶,全身披满了短而稀疏的刚毛,体色棕灰,没有尾巴。头部很小,脑子仅有1千克重,眼睛不大,是个近视眼。上嘴唇很厚,上面长满了又长又硬的触毛。

这些触毛感觉非常灵敏,可以用来探索食物。

海象有着厚厚的皮下脂肪,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所以喜寒不喜热。

它们主要生长在常年积雪,寒气逼人的北极海域。在太平洋中和大西洋中也有分布。海象喜欢在近岸生活,很少远离陆地和大冰块。平时3~5头海象一起生活,偶尔也会聚集成数百头的大群。大部分时间它们躺在冰上或陆地上睡懒觉,饿了的时候就跳入水中,在泥质或沙质的海底寻找各种底栖生物充饥。海象虽然力气很大,但由于脑袋小,没有什么智慧,所以天性怯懦,稍有风吹草动便落荒而逃。

它们睡觉的时候往往有一头海象担任警戒。海象的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当觉察到有危险的时候,便立即发出公牛似的吼声唤醒同伴,或者用獠牙碰醒身边的伙伴并依次将警报传递下去。海象的后鳍脚能向前弯曲,所以它们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是由于它们身体肥胖,在冰上爬行的时候显得非常的笨拙,就像一只滚动的肉布袋。而一旦下了水,它们马上就表现得非常灵活。游泳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25千米。它们可以潜入90米深的海底,每次潜水时间可达30多分钟。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乌蛤,有时也吃虾,蟹和各种蠕虫。

海象在海底觅食时,巨大的獠牙就像两把大铲子,频频地翻开泥沙,再用敏感而灵活的嘴唇和触须去探试、辨别。找到食物后,先用臼齿把壳咬碎,将壳里的软体部分吸食进去。海象的胃很大,可以盛很多食物,人们曾在一头海象胃里发现60千克未消化的食物。海象是掘地能手,一次掘地200平方米左右才能吃饱。

在食物缺乏的时候,海象也捕食大的海兽如海豹和一角鲸,在雄海象的胃里经常发现海豹的皮和肉块。有趣的是,它们在捕食这些海兽的时候并不是用獠牙将动物杀死,而是用鳍将猎物抱住,压在水底下淹死。

海象在水中交配,一头雌海象每2~3年才产一头小海象。母兽的孕期很长,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仔海象出生在春天,刚一生出来就有1米多长,重50多千克。小海象身上披满了棕色的绒毛,保暖功能很强,在它们皮下脂肪还没长厚以前帮助它们抵御北国的风寒。

小海象的哺乳期为1年,在这期间母海象与小海象形影不离。经常看见小海象骑在母海象的背上或紧紧地抱住它的脖子在海中游泳。断奶以后由于小海象獠牙尚未长成,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还要跟随母海象生活2~3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如果小海象被捕,母海象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奋起营救,有时还会攻击捕象的船只,而如果母海象被捕,小海象则会一直叫着寻找母亲,有时竞跟踪捕象船几天不肯离去。

海象的皮很厚,是制革的原料,皮下脂肪厚15厘米,可以用来炼油,一头海象能炼油300多千克。海象油质地优良既可食用又可做工业原料。

海象的肉可食,有点像牛肉。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海象的牙齿。海象的牙齿可以跟陆地上大象的牙齿媲美,可用于雕刻精美的工艺品,19世纪90年代,每年运往旧金山的海象牙多达一万枚,美国和英国船员也从阿拉斯加运来海象牙向中国出售。直到现在海象牙仍然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货。

海象身上有这么多人们可利用的东西,人们自然不会放过它们的。人类猎捕海象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百年来仅在白令海就捕获数百万头。海象在危难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凶猛勇敢,往往会跟捕象者决一死战。但这也改变不了它们的命运,由于不少国家竞相猎捕,其数量急剧减少,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对海象实行了保护,将其列为限捕对象,海象的种群有所恢复,现在如果坐船在北冰洋近海作环行航行,沿途会看到不少海象在冰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