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13830900000015

第15章 鳗鱼

鳗鱼生长在江湖河塘里的淡水鱼类,可这种淡水鱼却从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产卵、繁衍后代。每当成熟季节来临,这些鳗鱼都会成群结队地向海洋进发,此时不论征途如何艰险,都无法阻挡它们前进。在整个长途旅程中,甚至点滴不进一点食物,直到闯入通往大海的河川再游向大海。人海以后在哪里繁殖后代呢?这个神秘的身世之谜,从古希腊到20世纪30年代的两千多年间,一直困惑着科学家们,让他们不得不潜心研究。后来,也引起了一些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

直到1850~1860年间,科学家们才开始慢慢摸清了鳗鱼生殖的奥秘。

原来生长在淡水的鳗鱼要到5000千米外的区域生育,产卵是在深海400米处。这种非凡的本领,在鱼类中也属罕见。

鳗鱼是鱼类,在它离开江湖河塘的生活向海洋进发时,要攀登水坎、瀑布,甚至爬过潮湿的巨石、泥地。

离开了水它是怎样呼吸的呢?原来鳗鱼的皮肤很薄,布满了血管,在陆地爬行时,它总是从有水的地方穿过,以保持皮肤的潮湿,而且它也能设法让湿润的皮肤尽量不过早干燥。当你用手摸一下鳗鱼,感到它全身非常滑润,很难抓住,这是因为它的体表能分泌黏液,保护皮肤的湿润。鳗鱼的鳞片极为细小,离了水皮肤就是第二呼吸器官,承担重要的呼吸功能了。

知道了鳗鱼的身世,它的生活史也就清楚了。原来成熟的鳗鱼在经过了长途的洄游之后,体力大大消耗,一旦雌雄双方排卵受精完毕,便留下后代双双与世长辞。破膜孵出带有卵黄囊的鳗鱼仔们,像一片柳叶随波逐流,由海洋深处游到海面摄食生长,鳗鱼的产卵量可高达700万~1300万颗,其中极大部分在自然环境中死亡,平均几百万粒卵才有1粒可生存下来。

以后身体发生变态(就像青蛙那样的变态),逐渐由叶状发育成细长形,成了无数透明的白苗,脊椎骨清晰可见,被称为白仔鳗。白仔鳗具有双亲那股毅力,竞相从双亲来的路返回,从海洋深处到海洋表面,再游向沿海、河口。当仔鳗抵达大陆沿海河口后便潜伏底层,在水温转暖流速减缓时溯河而上。以后在不断摄食生长中,体背色素渐渐地加深变黑而成黑苗,称之为黑仔鳗,体型也开始近似成鳗了。到了淡水池塘、湖泊便定居下来觅食成长,以后再重复双亲的生命历程,走向海洋深处繁衍后代。

我国在长江以南区域,诸如长江口、闽江口、珠江口等沿岸均有鳗鱼分布。每年鳗鱼由海洋游入河口的时期,人们就纷纷利用鳗苗趋光的习性,夜间在河口处涨潮时,利用灯光来诱捕,捕捞的鳗苗暂养2~3天,让它们逐渐适应淡水环境,随后再放到各地的鳗鱼养殖场,进行人工养殖。

然而天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们寄希望于人工孵化的成功。但直到如今这项技术还没有取得成功,全世界的生物学家正在积极努力。由此可见,。

直到现在,鳗鱼还在扮演着一种传奇性鱼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