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儒家哲学家智慧
13829500000045

第45章 附录近二十年儒家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4)

一种看法认为,儒家人学大致有五项内容:(1)地位论,包括人生起源论、天人合一论、天人相分论、人是伟大的、人是有别的等;(2)人性论,包括性有善恶论、性无善恶论、性善情恶论、人性二元论、人性一元论等;(3)求知论,包括知识的来源、求知的条件、求知的方法、求知与践行等;(4)道德论,包括爱人修已、明辨义利、分清理欲、执守中道等;(5)人格论,包括圣贤君子、志士仁人、忠臣孝子、清官廉吏等。

一种意见认为,就先秦儒家而言,其人生观的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1)追求成德建业。成德与建业不可分,成德较建业更重要。(2)强调自强不息。要做到自强不息,一要立志,二要固守节操。(3) 崇尚人伦和谐。为达到人伦和谐,儒家要求人们做到为人忠信,为人善良厚道,为人仁爱有礼,为人孝悌,为人不自私自利,为人各尽职分。(4)为群乐群的群己观。主张个人完善与社。会完善的统一,强调在群的完善中实现个人的完善。(5)以利从义的价值观。主张个人利益从属或服从于社会群体利益。(6)行已有耻的荣辱观。评判荣辱的标准,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仁义道德。(7)生荣死哀的生死观。既珍惜生命,又不畏惧死亡,主张一种“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论语·子张》)的生死观。(8)尊崇智慧的人生。将智慧看成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美德之一。

笔者认为,上述诸种看法大都涵盖了儒家人学的基本内容,但有的看法显得驳杂,并非基于人学学科的严格界定。照笔者的看法,儒家人学或人生哲学可以从天人关系论、人生价值论、人生境界论、理想人格论和人生修养论等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非惟儒家,道家乃至其他家派的人学都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关于儒家人学的特征,有论者认为,就整体而言,儒家人生哲学是人世的,它要求直面人生,积极干预现实,提倡建功立业,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体而言,儒家人生哲学有以下特性:(1)进取性。儒家强调立志,重视自信,其人生哲学充满刚健有为的精神。(2)主体性。儒家只叫人努力奋争,而不是叫人听从命运的安排。(3)社会性。指儒家人生哲学具有把全社会的安危治乱作为本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特点。(4)道德性。表现在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以“闻道”、“求道”、“得道”为首要任务。(5)和谐性。把自然与人事的和谐统一、个人和群体的相安无事作为立身处世的指南和终极目标。(6)务实性。崇尚实际而黜玄想,表现在要求讲话实在,力求言行一致和主张经世致用。

有论者从儒道人生哲学的比较中以见出儒家人生哲学的特征,指出,儒家人生哲学是人世的现实型进取型人生哲学,道家人生哲学是既进世而又出世的超越型艺术型人生哲学;儒家人生哲学的根本观念是知命有为,道家人生哲学的根本观念是自然无为;儒家人生哲学主要是一种谐调人与人关系的学问,道家人生哲学主要是一种谐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

3.儒家人学之价值论与人格论研究

人们探讨儒家人学,尤重其价值论与人格论,故我们有必要在此给予特别的关注和介绍。

先看儒家人生价值论的讨论。有学者着重探讨了孔孟的人生价值论,指出孔孟所论人生价值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的“类”价值。

所谓“类价值”,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价值。这种类价值是相对于动物而言的。孔孟认为,人有天赋的道德意识,故而人较一般动物为高贵。(2)人的理想人格价值。孔孟所设计的理想人格是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理想人格价值也就是理想的道德价值。(3)人的独立人格价值。孔孟都很重视人的独立人格价值,强调发挥人的道德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4)人的社会价值。孔孟在这个问题上片面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相对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索取。

另有论者指出,孔孟肯定人在宇宙中最为宝贵,同时又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孔孟肯定人的基本欲求,承认精神生活以物质生活为基础,又肯定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的价值,从而较好地处理了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关系;孔孟对人生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的规定,目的在于透显道德主体,强调道德自觉和道德平等;孔孟把道德视为生命的无上价值,树立了道德的尊严和高尚,表现了人性的提升;孔孟以至善为最高层次的善,来统摄各种具体善、低层次的善,并初步实现了目的善与工具善的统一。

有论者着重就儒道人生价值论作了比较,认为就人在宇宙中占有何种地位,也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而言,儒道两家的认识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他们都对人的生命存在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都高度肯定人在自然界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具有卓越的价值。不过他们肯定人作为类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方式却有一定的差异,儒家主要通过揭示人与物的区别来推崇人,道家主要通过揭示人与物(自然)的统一与联系来认同、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就个人在社会中占有何种地位,也即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而言,儒道两家的认识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儒家突出和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道家突出和强调人的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

有论者着重比较分析了儒佛人生价值观的异同,指出儒佛的人生价值观各有侧重,有异有同,它们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在对待人生现实方面的问题,如在人的地位、生命、生活、理想境界、生死等问题上,表现出两家在价值取向上的鲜明对立;而在对待人生道德方面的问题,如道德理想、道德修养方法、道德起源等等,又表现出两家在价值取向上的惊人相似。同时,在人生的最高理想价值方面,两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截然对立,但在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实现理想价值的方法上又有相当的一致性。儒佛的人生价值观是古代人生学说的两大不同类型,两相比较,双方的相异是主要的,相同是次要的。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儒主现实主义,佛主出世主义。

继看儒家理想人格论的讨论。有论者从人格要素、人格模式、人格修养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儒家的人格学说。指出人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品格和行为。在儒家这里,德(道德)、“知”(认识、智慧)、志(意志)、美(审美)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人区别于动物和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标志。这四种要素又可以归结为真善美的统一。儒家的人格模式——理想人格——叫做圣贤,其特征是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是指人的主体心性修养;所谓外王,是指把人的主体修养所得推广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又可细化为四个特征:仁爱理想;中庸准则;经世胸怀;献身精神。儒家的人格修养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日内向型;二日外向型;三日内外结合型。孔子的人格修养论基本上属于内外结合型;孟子发展了孔子内心反省的思想,属于内向型人格修养论;荀子重视后天的学与行,属于外向型修养方法。

有论者指出,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君子、志士仁人、忠臣孝子、清官廉吏等,即成为有知识、有才德、有功业、有骨节的人,达者兼善天下,负荷担道,利济苍生,不达则要严于律己,独善其身,修身养性,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自强不息,正道直行,持身立节,进学致知,不能自暴自弃,降志辱身,丧失骨节,毁误人生,践踏仁义。论者对圣贤君子、志士仁人、忠臣孝子、清官廉吏四种人格范式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另有论者着重论述了儒家的人格修养论,认为在儒家那里,人格修养的范式乃内圣与外王;人格修养的起点乃立志与守志;人格修养的方法乃学、思、行;同时,自然环境对人格的养成也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又有论者着重探讨了儒家理想人格的特点和类型。指出儒家理想人格的一般性特征:一是具有现实性;二是人世进取、建功立业;三是德性人格即道德楷模。儒家理想人格的类型由低到高分为君子人格、豪杰人格、圣贤人格三个层次。其中,君子人格的特征,一是克己复礼;二是恭敬谦让;三是诚信和顺;四是仁为己任。豪杰人格的特征,一是义以为尚;二是特立独行;三是刚毅浩然;四是自强任道。圣贤人格的特征,一是谐天至善;二是民胞物与;三是法天立道;四是继往开来。应该说,论者对儒家理想人格类型的归纳和特征的剖析阐述还是符合儒学的思想实际的。

又有论者认为,儒家的圣王人格即内圣外王人格,是全德、全智、全功的体现,它是儒家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起源于孔子和孟子,发展于苟子及《大学·礼记》,最终完备于宋明理学。儒家的君子人格作为做人的一般范型,是对圣王人格的有效补充,因为在理论上,圣王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最高典范。儒家圣王、君子人格的特征在于,思想境界上表现为天人合一;内在要素上表现为真善合一;实现手段上表现为知行合一。

此外,还有许多著作如王文亮的《中国圣人论》、朱义禄的《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等也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儒家的理想人格问题,还有大量的论文如杨国荣的《儒家的人格学说》、王孔雀的《对儒家“君子人格”的思考》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儒家的人格学说,但限于篇幅,不能~绍介了。总的看,关于儒家人格理论的研究呈现出愈来愈细致和深入的态势,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4.儒家人学的现代评估

许多论者给予儒家人学以较高的评价。如有论者说,当今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基本上没有超出儒家人生哲学的框架,其审美心理和人生价值取向也几乎与传统文化同步。而建设四化的重任正落在深受儒家人生哲学影响的中华儿女肩上,如果完全否定儒家人生哲学,就等于否定了建设者本身。儒家人生哲学积极入世的基本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要求的人生哲学是相合的,其中许多基本原则今天仍然是适用的。作为一种立身处世的原则来说,儒家人生哲学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超越社会历史阶段的特点,显示出永久性的意义。又有论者说,儒家人生论内容丰富,蕴义深刻,思想宏大,体系完整,地位突出。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理论,就其深刻性、广泛性、系统性而言,实以中国哲学为最;而在中国哲学中,则以儒家思想为最。儒家的人生论对当今的现实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有许多思想仍在指导着人们生活,并作为人们的生活准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外国;不仅在海外华人的社会生活中,而且在其他民族的思想论著中,都有着新的生命力。

有的论者着重就先秦儒家的人生观作出评价,认为它包括和孕育了后来一切合理人生观的萌芽,较之先秦道、墨、法各家人生观具有明显的优点,较西方古代人生观主张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有意义,其基本精神并不因为搞现代化而过时,强调不应低估它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

还有论者着重就儒学的人生价值论和理想人格论作出肯定性评价。

如谓孔孟的人生价值论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孔孟强调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追求理想的道德价值,这对我们是富有启发性的。第二,孔孟注重道德践履,注重言行一致的精神,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第三,孔子提出的“内省”、“自讼”、“克己”和孟子提出的“反求诸己”、“养浩然之气”等修养方法,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第四,孔子提出的“直道而行”、“匹夫不可夺志”和孟子提倡的“独行其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价值,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刚直不阿、坚持正义的独立人格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第五,孔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一种积极人世、奋发进取的精神,反映了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第六,孔孟对社会公利的重视及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强调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予以肯定的。如谓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于当代社会克服危机、健康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精神价值。首先,儒家理想人格中天人合一的境界有助于当代人协调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儒家理想人格中崇德尚仁的要求有助于当代人改善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最后,儒家理想人格中乐观进取的情趣有助于当代人调整日趋失衡的心态。此外,儒家人格论所蕴涵的“仁爱”思想、经世传统、注重气节和献身精神以及“穷独达兼”的文化心态,已经深层次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国魂之中,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人格基因,它对于我们今天塑造新时代的理想人格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