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天才的基因: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
1380000000030

第30章 男人的忠诚度真的是由撒谎基因决定的吗?(4)

唉,赖特和其他一些受布沙尔影响的记者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他们既不理解“可遗传性”的真正含义,也不理解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性,他们用激烈的语气肆意夸大基因的直接影响。确实,双胞胎研究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基因的影响是重要且长久的。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能够复制出这样的基本观点:同卵双胞胎在智力、性格和其他方面比双卵双胞胎更相似。这当然有助于消除过去“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上面写什么完全取决于环境”的争论。

白纸的说法已经过时,现在大行其道的是基因差异。

为什么有的双胞胎非常相似,有的却大不相同?

但是,基因影响的本质被人们轻易且危险地误解了。如果以“可遗传性”的表面意思来看,基因就是一股强大而直接的力量,留给个人的调整空间将微乎其微。通过这个词,双胞胎研究显示60%的智力“可以遗传”,这意味着每个人60%的智力来源于父母的基因,而剩下的40%则来源于环境。这似乎证明:基因控制了我们的大部分智力,你无处可逃。

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这些研究想要表达的意思。

相反,据双胞胎研究报告称,在统计中可测得的基因影响平均占比为60%。有的研究报告得出的数字大一些,有的研究报告得出的数字小一些。2003年,根据对贫穷家庭的检测,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艾瑞克·特克海默发现可遗传的智力不是60%,不是40%,也不是20%,而是接近于零,这一发现一劳永逸地证明了基因对智力毫无影响。特克海默写道:“这些发现告诉我们‘基因加环境’的模式对成长过程中基因与现实世界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而言太过简单了。”

为什么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异如此巨大,这是统计学自身造成的。每个群体都是不同的;每一项可遗传性研究都是蜻蜓点水式地选取某一时间和地点,因为只能反映出被测试对象(和检测方式)的有限信息。

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只针对群体,而不是个人。作家马特·里德利解释道:“可遗传性是一个群体的平均数,对个人而言毫无意义。你不能说赫米厄比海伦娜遗传了更多的智力。当有人说身高的可遗传性是90%时,他不能说我身高的90%来自于基因,另外的10%来自于食物。他的意思是说,影响一个样本的各种因素中有90%与基因有关,另外10%与环境有关。个人的身高不具有可遗传性。”

群体与个体的区别永远存在。马拉松选手无法通过其他1万名运动员的平均比赛时间来计算自己的时间,知道平均寿命无助于了解自己的寿命。谁也无法通过全美国家庭平均生育孩子的数目得知自己生育的孩子数目。平均数只是平均数——有时很有用,有时却全然无用。在了解基因如何起作用时有用,但在个人潜能方面却如基因研究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们一样。群体平均水平对个人能力没有任何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