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13796900000012

第12章 学会应酬,像鱼儿一样自由地穿梭(1)

1.重视生活中的应酬

如果你的一位同事过生日,有人提议大家去庆贺,你也乐意前行,可是去了以后发现,这么多的人,都来为他贺岁,他们为什么不在你生日的时候也来热闹一番?这就是问题所在,这说明你的应酬还不到位,你的人际关系还有欠佳的地方。要扭转这种内心的失落,你不妨积极主动一些,多找一些借口,在交往中学会应酬。

比如你新领到一笔奖金,又适逢生日,你可以采取主动的策略,向你所在部门的同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请大家吃顿晚饭,敬请光临。记住了,别带礼物。”在这种情形下,不管同事们过去和你的关系如何,这一次都会乐意去捧场的,你也一定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重视应酬,一定要入乡随俗。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中,升职者有宴请同事的习惯,你一定不要破例,你不请,就会落下一个“小气”的名声。如果人家都没有请过,而你却独开先例,同事们还会以为你太招摇。所以,要按约定俗成来办。

重视应酬,还有一个别人邀请,你去与不去的问题。人家发出了邀请,不答应是不妥的,可是答应以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对于深交的同事,有求必应,关系密切,无论何种场面,都能应酬自如。

浅交之人,去也只是应酬,礼尚往来,最好反过来再请别人,从而把关系推向深入。

能去的尽量去,不能去的就千万别勉强。比如同事间的送旧迎新,由于工作的调动,要分离了,可以去送行;来新人了可以去欢迎。欢送老同事,数年来工作中建立了一定的情缘,去一下合情合理;欢迎新同事,就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来日方长,还愁没有见面的机会吗?

重视应酬,同事之间的礼尚往来,是建立感情,加深关系的物质纽带。

同事在某一件事上帮了你的忙,你事后觉得盛情难却,选了一份礼品登门致谢,既顺应人情,又加深了感情。同事间的婚嫁喜庆,根据平日的交情,送去一份贺礼,既添了喜庆的气氛,又巩固了自己的人缘。像这种情况,送礼时要留意轻重之分,一般情况“礼”到了就行了。

同事间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我明天再送给你。倘若你估计到送礼者别有图谋,推辞有困难,不能硬把礼品“推”出去,可将礼品暂时收下,然后找一个适当的借口,再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收受的礼物,除婉言拒收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而收受那些非常礼之中的大礼,在可能影响工作大局和令你无法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你硬要撕破脸面不收,也比你日后落个受贿嫌疑强。这叫做“君子爱礼,收之有道。”

你不可不知的做人道理:生活中的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为人处世,同事之间有许多事需要应酬:张三结婚,李四生日,王五得了贵子,马六新升了职务,这些事躲避,当然也能躲开,但别人会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善于社交的人,很会来事,人缘极好,到处都是朋友或熟人。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看作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

2.轻松玩转场面话

一般来说,场面话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当面称赞人的话。诸如称赞你的小孩可爱聪明,称赞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你教子有方……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听起来说起来虽然“恶心”,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第二种,当面答应人的话,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得罪人;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施缓兵之计的作用。

所以,场面话想不说都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所影响。

不过,千万别相信场面话。

某甲在一公司服务,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人事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说:“没问题!”

某甲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某甲相信了他的场面话!

对于别人敷衍你的场面话,你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为两句好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可以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持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然测不出他的真心,只好保持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或避不见面,或不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的是场面话了。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也要有清醒的头脑,不然可能会坏了大事。

在交际应酬中,有一条很大的忌讳,就是耳朵根子太软,盲目地听信别人。

你在辛苦时,喜欢帮你出主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积极主动帮你想办法,热诚感人,但要如何面对他们的好意呢?

有些人见你在工作中不大顺心、怀才不遇,就好为人师地劝你该如何争权和争表现的机会;也有些人见你在感情上不大顺心,两性关系走得坎坷,就好为人师地提醒你该如何经营、如何掌控;还有些人好为人师地劝你该去运动、去美容、去塑身、去买房子……他们不但劝,而且还拿一堆资料给你,有时还主动牵线,让你觉得不照着做,仿佛自己是个罪人,伤了他的心。这些都是场面话,你一定要清醒地对待。

你不可不知的做人道理:说场面话是人们在应对各种关系时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有心机的人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欺骗,而是一种现实的“必要”,但有时候不能轻易相信。

3.酒桌上的学问

东北人的豪爽,是大家公认的,而其表现之一,就在喝酒上。实际上,北方人都素有以酒论友的传统,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只要你酒量大,陌生人立马就可以变成朋友。诚然,喝酒太多对身体不好,酗酒更是不对,酒后开车、酒后闹事则就违法违规了。但是,适度地饮酒,并学会以酒搭桥,以酒会友,对成功的应酬还是很有帮助的。

大学刚毕业,王刚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淡漠的同事,王刚有些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消除与老员工们的隔阂,尽快融入这个新的团体中。恰好,有一天加班到很晚,大家一起去小饭馆聚餐。结果,几杯酒下肚,老员工们立马拍着王刚的肩称兄道弟起来。以后,王刚在工作中碰到什么难题,老员工们不再冷眼相看,而是主动提供帮助。而王刚尝到了酒的好处,也更是主动和老员工们多多聚餐喝几杯。

无独有偶,王刚的同学,进入机关的刘强,也是因为好酒量而很快被单位的老同事所认可。这不是什么不正之风,而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饮酒,会给男性赋予一种豪爽、讲义气、慷慨大方的形象,而且使彼此的距离迅速拉近。

俗话说:“酒是万能胶,越喝越要好。”在酒桌上,人和人之间就容易卸下伪装。所谓“酒后吐真言”,喝酒时,每个人都豪气冲天,借助酒的刺激,忘掉了平日世俗的忌讳,忘掉了对陌生人的戒备心,把平日里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的话,都掏心窝似的掏了出来。所以,喝酒时,大家会觉得彼此间更加坦诚,以诚会友,怎么会得不到好朋友呢?再者,因为有“酒后吐真言”的威胁,能在一起大碗喝酒,也就是向对方表明:我不把你当外人看,你可以听我的真心话。如此相待,在这个人与人互相戒备、互相防范、互相欺骗的时代,怎么能不起到加深感情的作用呢?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增进彼此间的深层次了解。古往今来,以酒会友,彼此推心置腹,肝胆相照,从而互为知己的故事,比比皆是,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蔺相如和廉颇的“刎颈之交”,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刘备、关羽、张飞的“患难之交”,都是以“酒”为媒介的,在觥筹交错中,友谊升华为万代流芳的旷世之交,而绿林好汉,更是以酒论英雄,以酒觅知己。

初次相识,对饮一杯,是一种愿与对方成为朋友的暗示,更是立刻成为朋友的契机。关键要做到真诚,酒是一“诚”物,如果你暗藏心机,鬼鬼祟祟,辜负了这一“诚”的氛围,那会把你排除在酒友之外,也排除在朋友圈之外,也许,是永远。

故友重逢,感叹岁月流逝,回忆昨日故事,不禁会令人感情沸腾,思绪滚滚。此时,“不醉不归”,一起共庆“万里他乡遇故知”之人生大幸事,一起回味无法重来的过去,浓浓的故友情会像酒一样甘醇可口,不能忘怀,绵绵悠长。

酒过三巡,刚刚尽兴,喝酒者往往豪气顿生,摘星揽月,仿佛也不在话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只怕就是此时所为。再过三巡,人已微醉,豪气之下,各种戒备心和忌讳心都烟消云散,正是“吐真言”之时。此时,他会每问必答,每求必应。而再有三巡,酒已入血,酒气入心,会使饮酒者感知最真实的自己。人的外在表现虽然各有不同,但心底处却都是脆弱而孤独的。为了面子,为了好强,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大多数人都在面对别人时掩藏心底的胆怯、软弱、孤独等人性缺点,而代之以乐观、坚强,甚至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酒气入心之后,往日隐藏的自己会真实地被自己感知,此时,人心最容易被打动。

准确把握喝酒的三个阶段,并加以利用,可令你事半功倍。比如,可在第一阶段结交朋友,在第二阶段寻求帮助,在第三阶段向对方倾吐真情。不过对此可要慎用,不能借此利用别人,欺骗别人,更不能干违法违规的事,否则,后果可要自负。

如今,聚宴饮酒已变得普及化,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形式。我们要善加利用,注意避免染上一些损人不利己的饮酒陋习。

(1)不能耍酒疯

极个别的人,在饮酒时经常“酒不醉人人自醉”,借机生事,装疯卖傻,胡言乱语。这一做法,实在令人恶心,也有损于自己的社交形象。

(2)不要酗酒

有的人嗜酒如命,饮酒成瘾。这不仅有害身体,而且会误事,成为成功路上的一个障碍。在任何时候,饮酒都要限量。不要争强好胜,故作潇洒,非要“一醉方休”不可。高兴时要如此,心情不佳时,更是万万不可借酒消愁,存心自残,需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在饮酒之前,应根据以往经验,对自己的酒量心知肚明。不管碰上何种情况,都不要超水平发挥,在正式的酒宴中,更要注意将其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免得喝酒误事,贻笑大方。

切记,因为喝酒致病、致死的人已不在少数,可别凑这个热闹,真的把生命奉献给饮酒事业。

(3)不要灌酒

祝酒干杯,需要两厢情愿,千万不要强行劝酒。劝酒不是逼酒,客人不干也不必勉强,否则,盛情一片会因客人的无奈和勉强而变了味,影响宴席的气氛和以后的交往。

你不可不知的做人道理: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酒后能以发蘸墨,龙飞凤舞地留下绝世佳作;武松在景阳冈喝酒十八碗,才打死了吊睛白额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有特殊天赋的人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麻醉作用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酒宜常喝,借此联络感情,却不可多喝,特别是在生意场上,更要注意不要被别人借此揩油。而在上司面前,更是万万不可喝醉,让自己丑态百出,影响上司对你的评价。总之,酒本质上是个好东西,就看你怎么用了。

4.酒桌应酬秘籍

应酬中难免要上酒桌,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应酬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挥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惟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分清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