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13796600000060

第60章 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现在很多孩子什么也不缺,可是却越来越小气,越来越“独”,越来越自私了。他们不愿和别人一起分享,不会有福同享,别人的就是自己的,而自己的决不给别人。

其实也难怪,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的独苗,被人捧着护着。属于他的东西从不需要分给别人,不属于他的东西父母长辈也会千方百计为他弄来。尽管开始只是一只苹果一个梨,但滴水可以穿石。成长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渐渐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难以与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与人分享、合作。

不懂得分享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父母不及时加以纠正,孩子将会成为一个不愿与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那么将来他就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别人合作,就注定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培养孩子从小与他人分享的习惯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与别人分享的好习惯呢?

1.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当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孩子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要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教孩子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都会让他们从中品尝到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2.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实际上,在这里所说的“分享”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父母学会分享——而这一点却往往会被父母们所忽视。

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把那些好吃的、好玩儿的、好用的全都放在孩子的面前。虽然他们在思想上也会担心孩子会成为一个不知道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孩子分享。在一个家庭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一幕:一个孩子诚心诚意请父母一块吃东西,父母却坚决推辞,说:“你吃,妈妈不吃!”或者“爸爸不喜欢吃油炸的东西,也不喜欢吃甜的东西”就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给扼杀了。慢慢,孩子也就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那些谦让与分享的习惯也让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3.用交换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分享

许多孩子在公共场合里玩耍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独自占有所有的东西。事实上,孩子的这种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好的。但是,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孩子,则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交换自己的一些玩具或是图书。让孩子学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再向别人借东西,通过交换东西而逐渐让孩子学会和人分享。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宝贝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宝贝,孩子也一样。有些东西可能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也可能是孩子认为某些重要的人送给他的礼物,这些对孩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总之,父母在提倡孩子与人分享的同时也要允许孩子有不和人分享的宝贝,而且要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宝贝。当其他的孩子来家里玩儿的时候,父母可以允许孩子把他认为重要的宝贝“藏”起来,不让其他人分享。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东西,父母应该要求孩子与人分享。

孩子藏好了自己的宝贝,他才会大方地把其他东西借给别人,才会更好的和别人分享。如果父母强迫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与人分享,这不但不合理,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做出相反的行为。

教子点拨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分享的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如:买回来的零食不要全部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零食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享;玩耍时,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他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在这些练习中,父母应适时对孩子的每个分享的举动做出表扬,以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其分享行为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