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走玩大湘西
13796400000002

第2章 神奇的山(2)

三是寺内的“龙藏”和皇帝的赐封抬升了太平山寺庙的身价。所谓“龙藏”,据称是唐僧从西天取经的佛经,清室翰林院的学士们奉旨恭录,书法健美,字字珠玑,为经中最名贵的珍品,这种手抄的佛经只有三部半,赐给太平山的“龙藏”仅半部。这半部佛经被珍藏在大佛殿的地藏殿中。另外,宏松和尚圆寂后,光绪帝亲自赐封了太平山寺的宏松、本初、贤化、道方、愿提五名大禅师为中国佛教曹洞派第四十七世、四十八世、四十九世、五十世传人。这些都使太平山的寺庙蒙上了荣耀神秘的光环。

四是一些名人为此山题字题词,扩大了此山的知名度。如近代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辛亥革命元老柏文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都先后到太平山观光并题写过寺名或山名。

五是太平山的景观有其独特魅力。此山顶峰高不过300余米,长约400余米,宽不过百余米,从下往上看,有些平谈无奇,但上山只有独路一条,凿开的数百道石阶比较狭窄险陡,中间三道山门,全是青石修成。各门“铁将军”一锁,谁也上不了山去。到山顶往下观,山的另三面皆是崖绝壁,山的南麓有古树参天,北麓脚下有条乌龙小河环绕。山上寺庙在文革中多已毁掉,保存较好的仅有松自塔、息影洞、永安门等数处景观,观者阁、乌龙亭、二卡等山门已恢复修建。太平山距龙山县城仅五公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从县城到太平山的公路己经修建,游人与香客来此山观光朝拜也很方便了。

有此数条原因,太平山的香火旺盛也就不奇怪了。此外,现代社会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矛盾和烦恼仍然不少,祈求平安、吉祥、幸福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开车送我们上山的司机小孙,就在观音阁前烧了一柱香,他的祈求就是在外开车平安顺利,这种诚心诚意的表达,对于从事司机职业的人来说,应该说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祈愿。

伴随小孙一起,站在观音阁我亦默默烧了一束香,并祈求了一愿:愿人类社会永久和平。我想,这个世界只有消除战争,永久和平,人类的前景才会变得真正美好。如果没有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存在,一切个人美好的祈愿又有什么用呢?

佛者有灵,就请首先保佑我们的世界永久和平安宁吧,阿门!

五、道教圣地五雷山

中国道教自东汉张道陵创始之后,中间历经500余年发展,到唐朝时曾形成一个高峰。因为唐高祖李渊宣称“老君是朕祖宗”,由此大力扶持道教,各地的道观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慈利的五雷山也就是在这时有了道观建筑。据清朝同治《慈利县志》记载:“唐代卫国公李靖自称教祖李氏后裔,在慈利县大维山创建道观。”该大维山后因“雷扫其殿,钟鼓自鸣”而更名为五雷山。

唐以后,五雷山在数百年间的发展鲜有记载。至元代时,有慈利县籍翰林编修张兑归隐此山,重修了真武庙等宫殿建筑,五雷山从此才声名远扬,成了“荆南胜境”。张兑为何能重修振兴五雷山道观?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元朝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对道教十分崇拜,全真道的大师丘处机曾以70岁的高龄,不远万里到大漠会见过成吉思汗,为其讲过道术,劝其“爱民敬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授过他虎头牌,令他掌管天下道教。有了皇帝之诏,丘处机和他的弟子随即大力拓展教门,此后道教的发展在全国就进入了一段鼎盛时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五雷山的道观得以兴盛,可见也就不奇怪了。

杜鹃花怒放时节,我顺着窄窄的山梁游道,慢步向高高的五雷山顶走去。那壮观的庙宇和宫殿就在眼前,进出的游人络绎不绝。这些宫殿庙宇我在许多风景区看得多了,此处也只觉得有些大同小异而已,并没引起我太大兴趣。倒是在通往山顶的途中,眼见到一个穿长袍青衣留白胡须的老道人,飘逸洒脱,纹丝不动地盘腿端座在万丈悬崖边一块大石上,其形象就像一尊活菩萨,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在老道人的对面,还坐着一位穿红风衣的女子,年纪约莫30余岁,长得俏丽不俗。

我走上前去,在离二人几步远的地方站住了。这时只听红衣女子道:“师傅,你坐在这悬崖边干什么?万一不留神栽下去怎么办?”

“不碍事!不碍事!”老道呵呵笑道:“我这是炼坐功,就是坐几天也不会掉悬崖的。”

“你在这儿坐多久了?”女子又问。

“前日下午开坐,还没两个对时哩!”老道回答。

“唉呀,都坐两天了,真不简单。”女子又道:“师傅是这庙里的住持吧?”

“不是,我是四方云游道士,才来几天而已”。

老道士说罢,两眼似睁未睁,仍专心只管打坐。

红衣女子似不忍心打搅他,站起身往前走了。我也离开老道,继续慢步往山顶走去,一面走,一面在想,这老道练了两天坐功,看其样毫无倦态,说明其功确实不凡。古代大道人据闻能飞天入地,会行炁者,在水中能潜几天几夜;夏日炎炎,能关在蒸笼似的屋中不吃不喝;冬天大寒,能在冰窟中赤身呆坐数晚而不冻坏。此类功夫在道家典藏中多有记载,然而百闻不如一见,此日见了这老道在悬崖边打坐,想来这道家的功夫应该是名不虚传吧!

踏上五雷山金顶,眼见烧香炸鞭炮的人极多。问及几位香客,知道他们来此山的目的,除拜神祈福之外,竟是专为“求道”而来。

于是想到庄子在《天运》篇中所讲的一个故事。孔子51岁时还没有获得道,他去求见老聃,老聃问他是如何求道的,孔子回答:“我从制度名数上去寻求道,求了五年还没有得道,后来又从阴阳变化方面去求道,十二年也没有得到。”老聃回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者。”

意思是,假使道可以奉献,可以告诉,可以给予的话,人们早就都会得到了。道是不能招致,也不是能求来的。因为道不是一种实体。老子说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41章)。这番话大意是: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它,体悟它;中士听了道,只是将信将疑;下士闻了道,哈哈大笑。若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为道。

老子及其以后的道家对于道的解释似乎都有些玄乎,因为,所有道家并不怎样具体去探求什么是道的境界,而只是描述要怎样才能够到达道的境界。达到道的境界不是要人们建成什么,反而是要破除人们自身的成心、机心和我执的束缚,并摆脱贵贱、贫富、穷达的禁锢,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道的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道既不能向身外求得,当然就只有靠自身去体悟了。

六、大气磅礴雪峰山

巍然屹立在湘西南与湘中大地之间的雪峰山,在我眼中是一座充满雄性气质的大山!

我之所以选择用了雄性的字眼去形容它,不是因为它的高度,它的最高海拔只有1934米,这个数字比起喜马垃雅山等世界着名的屋脊高山来说,实在只能算是高山系列中的小兄弟。因此,若用“雄伟”之类的字眼去描述,肯定会是不准确的。

我所认定的雪峰山是一座充满了雄性气质的大山,理由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是它的博大。雪峰山的山脉绵长300余公里,横跨80-120公里,它的海拔高度虽不能与西部的高山相提并论,但在湖南省境内还是很有名的。特别是在地理学上,雪峰山还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它与大兴安岭、太行山一道成为我国三级地势中第二级与第三级平原的交界线。

其二是它的森林资源丰富,占了湖南全省的50%以上。有资料表明,在雪峰山区,分布着口溪、八面山、黄双、竹岔山、云山、界福山等多片原始次生林区。其中不乏一些珍贵树种,如银杏、铁杉、泡花楠、香果树、三尖杉、红豆杉、五针松树等等。这些树大都生长得高大挺拔,就是颇具阳刚气质的象征。

其三是它的矿藏多为坚硬的金属,这也算是此山具有雄性气质的佐证吧!据勘测,雪峰山区分布着铁、铜、锰、锑、钨、铅、锌、金等多种矿物,储量也比较丰富。特别是前些年该地区探明有金矿之后,前往淘金的人一时蜂涌而至,由于到处乱挖滥砍,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当地政府为此正在采取措施下大力治理。

其四是它的境内生长着许多珍禽异兽,特别是还有华南虎、金钱豹等动物,而虎豹都是勇猛威武的象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雪峰山的雄性气质也是十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