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13795900000051

第51章 祛风湿药

定义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功效

本类药物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分类及其适应证

祛风寒湿药——风、寒、湿痹

祛风湿热药——热痹

祛风湿强筋骨药——久痹、顽痹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

1.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生用。独活以身乾,粗壮,质坚实,香气浓厚为佳。

本品性味辛、苦,微温,质燥,归肾、膀胱经。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的功效。

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治疗少阴头痛。

用量:3~9g。

2.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江苏、安徽等地。

本品性味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哽的功效(辛散走窜十二经,软坚)。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本品辛散温通,其性善走,既祛在表之风,又化在里之湿,通经达络,可导可宣,主治风湿痹痛,尤善治腰腿疼痛。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尤宜于风邪偏盛(可单用为末服)。用治骨哽咽喉,本品味咸,能软坚而消骨哽,可单用或与砂糖、醋煎后慢慢咽下。本品历来以“祛风湿,通经络”为主要功效,是治疗风湿痹痛之良药,有宣通经络止痛之功。

随着对威灵仙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不仅用于风湿痹证,还用于梅核气、尿路结石、便秘、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用量:6~9g。

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3.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中文名称为乌梢蛇。是用柴火熏干,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烘干而成。蛇类中乌梢蛇入药最多,与蕲蛇功能相同,无毒,为传统的名贵药材。切段生用、酒炙,或黄酒闷透,去皮骨用。

本品性味甘、咸,微温,归肝经。乌梢蛇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透筋骨,定惊的功效(通行十二经,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肌肤不荣、皮肤瘾疹、瘫痪、抽搐、惊风、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骨结核、眉须落、瘰疬恶疮疥癣等症。药用乌蛇干又名乌梢蛇干,为传统的名贵药材,可治风湿性关节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等顽固性疾病。与其他补益中药配伍,还可以治疗小儿惊风、破伤风所引起的筋脉痉挛、儿童体虚脱肛、妇女子宫脱垂等疾病。本品对于干湿癣、慢性湿疹、荨麻疹、皮炎等均有特效。

用量:煎汤,3~9g;研末吞服,每次1~1.5g,每日2次或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阴虚内热及对异性蛋白过敏者,血虚生风者忌服。

4.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近成熟干燥果实。夏秋果实绿黄色时采摘,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以安徽宣木瓜为地道产品,质量较优,气微清香,味酸。本品以果面紫红、皱缩、肉厚坚硬、味酸涩者为佳。

本品性味酸,温,归肝、脾经。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证。

其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且能祛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治疗脚气水肿、吐泻转筋。本品温通,去湿舒筋,为脚气水肿常用药。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并能生津止渴。

用量:煎服,6~9g。

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第二节祛风湿热药

1.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生用。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柔润,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本品性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的功效。①用于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②用于中风不遂:本品既能祛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治中风口眼斜,骨蒸潮热,疳积发热。③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④用于湿热黄疸: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用量:3~9g。

2.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前者习称“汉防己”,后者习称“木防己”。生用。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表面淡灰黄色,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本品性味苦、辛,寒。归膀胱、肺经。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的功效。木防己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于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汉防己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

用量:4.5~9g。

3.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本品呈长圆柱形,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

本品性味微苦,平,归肝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为上肢引经药。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本品性平,祛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单用力弱。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肿;祛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用量:9~15g。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1.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习称“南五加皮”。生用。

本品性味苦,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湿的功效。

用于风湿痹证。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能祛寒,且兼补益之功,为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用于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本品有温补之效,能补肝肾,强筋骨。本品能温肾而除湿利水治水肿、脚气。

用量: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

2.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原药或生狗脊片砂烫用。

本品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用于风湿痹证。本品苦温能温散风寒湿邪,甘温以补肝肾、强腰膝、坚筋骨,能行能补,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治疗腰膝酸软,下肢无力有良效。本品又有温补固摄作用,可治疗遗尿、白带过多。此外,狗脊的绒毛有止血作用,外敷可用于金疮出血。

用量:6~12g。

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