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41

第41章 附录一大事记(1)

1949年

8月8日,天水地委干部学校(市委党校前称)成立。校长由地委书记高峰兼任。校内具体行政事务由教育主任主持。下辖秘书科、组织科、教育科和总务股。

1956年

10月,天水地委干部学校实行校长主持下的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

1962年

12月,天水地委党校党委成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

1968年

10月,天水地委党校撤销,在其基础上成立天水地区墁坪“五七”干校。

同月,李宝山任墁坪“五七”干校临时领导小组组长、革委会副主任。乔兴和任墁坪“五七”干校临时领导小组副组长、革委会主任。

1969年

5月,天水专区革委会批准成立天水专区墁坪“五七”干校革委会。

1971年

7月,天水地区“五七”干校移址,迁往下寨子新址办公。

同月,夏凯同志任下寨子“五七”干校革委会主任、干校党委书记。檀东元任下寨子“五七”干校革委会副主任、干校党委副书记。

李正平任下寨子“五七”干校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委员。

8月,杜甫功任“五七”干校革委会副主任、干校党委副书记。

1972年

12月,中国共产党天水地区“五七”干校委员会重新成立,标志着间断一年半后的党委会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的恢复。

1974年

6月,天水地委决定“地区搞一个党校,也搞一个干校。地委党校、干校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一个党委班子”。标志着中共天水地委党校正式恢复。

同月,“五七”干校从下寨子迁往罗峪沟新址。

11月10日,陶万桂同志任中共天水地委党校“五七”干校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5年

2月14日,王普同志任天水地委党校、地区“五七”干校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同日,石如岗同志任中共天水地委党校、地区“五七”干校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杨品三同志任中共天水地委党校、地区“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4月24日,地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增补杨品三同志为地委党校、地区“五七”干校党委委员。

1976年

7月15日,中共天水地委党校启用“中国共产党天水地区委员会党校”新印章。

1977年

11月8日,天水地委常委会议决定,地委党校、地区“五七”干校分设。

1978年

10月,根据地委组织部《关于处理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有关干部档案材料的意见》精神,学校进行清理档案,对一些档案进行了技术处理,一些档案销毁。

1979年

2月,地委党校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干部轮训的教学内容、培训对象和任务等作了调整。

3月14日,经天水地区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党校成立教研室、政办科、组教科、总务科。

6月28日,天水地委决定撤销党校革命委员会,天水地委党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原革委会正、副主任,委员职务自行消除。刘公泰同志兼任中共天水地委党校校长。王普同志任中共天水地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杨品三同志任中共天水地委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9月,建筑面积为3001.5平方米,投资465150元的学员楼动工兴建,揭开了新时期党校建设新的一页。

10月,地委党校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1月16日,艾纪铭同志任地委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1980年

1至6月,地委党校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连续集中培训的办法,先后举办了6期县社领导干部轮训班。

10月,地委决定讲师团与党校合并,实行一套人员、两个牌子的体制。

12月,林宝珊任天水地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

1982年

5月,地委党校通过机关整顿,转变认识,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面,不断加强了教学领导力量和教师队伍建设。

9月,为了解决教学研究工作中缺少教师的问题,经学校申请,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兰大本科毕业生潘国庆、李新一等四名同志来校任教,进一步充实了教师队伍。

1983年

4月,《中共天水地委党校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设想》出台,标志着党校教育迈向了正规化。

6月,天水地委党校制定了《关于天水地委党校改革的初步设想》,标志着党校教育由轮训干部为主逐渐向培训干部转变。

8月26日,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在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大江的陪同下来地委党校视察。

11月,地委党校办公楼开工建设。

1984年

6月5日,地委研究决定,丁万昌同志任地委党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品三、马忠信、艾纪铭同志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良琪任党委委员、教务长(副县级)。王普任顾问,林宝珊任调研员。

8月6日,地委党校内部机构调整,内设办公室、教学处、教育处、行政处、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党建党史教研室、文史教研室、图书资料室。

9月,按照党校培训班的大专课程设置,地委党校开办了县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参加的大专进修班,同时还代办了市区行政干部电大教学班。

1984年11月至1985年8月,遵照地委决定,地委党校开展全面整党。

是年,天水地委党校建筑面积为2912平方米的办公楼竣工。

1985年

8月17日,天水市委党校内增学员工作处、现代管理科学教研室,原党史党建教研室分设为党史教研室、党建教研室。

9月10日,市委党校首届两年制大、中专班正式开学。

23日,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李虎林同志兼任市委党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品三同志任市委党校党委副书记;张良琪同志任市委党校副校长;马忠信同志任市委党校副校长;魏武魁同志任市委党校副校长;杨泽彬同志任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普同志任市委党校调研员(正县级);艾继铭同志任市委党校调研员(副县级)。以上同志的原职同时免除。

10月26日,蒲应祥同志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党委书记、校长。

11月至12月,结合传达贯彻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市委党校在全校开展了十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

1986年

3月26日,天水市委党校孟世奎同志被天水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4月17日,天水市委党校成立市委党校纪律检查委员会,杨品三同志兼任纪委书记。

1987年

1月,《天水学刊》创刊。

5月,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组建校妇委会。

6月30日,84802部队英模报告团来市委党校作报告。

7月25日,市领导杜小平、汪都等来党校解决86级大专班罢考、85级大专班上访问题。

9月,市委党校首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开始。

30日,天水市党校系统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11月11日,天水市党校系统教师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成立。

21日,市委党校请十三大代表周兴仁给全校教职工、全体学员作报告。

同月,结合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市委党校首次制定了《教员工作量试行办法》。

1988年

1月29日,张志仁、张良琪、张华三位同志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马忠信等11位同志取得讲师任职资格,属市委党校首批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者。

3至10月,市委党校贯彻十三大精神,学习全国、全省党校校长座谈会议精神,深化教学改革,革新教学内容,改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研究式”、“启发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受学员欢迎。

5月10日,全市县(区)党校校长座谈会在市委党校召开。会议总结了1983年以来的办学经验,讨论了党校改革和干部培训工作。

1989年

3月,市委党校设立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甘肃分院天水学区和直属函授站。

同月,市委党校大礼堂开工建设。

9月,市委党校首次开办中央党校函授大专、本科班,当年招生230名。

1990年

2月14日,天水市党校系统教师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成立,负责全市党校系统教师中、初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推荐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3月30日,市委党校制订的《专业技术人员定量考核办法》通过并印发。

这一办法的实施使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4月10日,市委党校食堂开工建设。

7月,市委党校根据全市第二批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安排,开展了全校民主评议党员的工作。

11月20日,大礼堂竣工。

1991年

8月24日,杨品三同志任市委党校副校长。

26日,张志仁同志任市委党校副校长。

9月20日,天水市委党校新增设两个科室:科研室、党校工作处。

10月9日,增补张志仁同志为市委党校党委委员。

是年,市委党校的培训工作走向正规化,确立了培训干部的主体班次。开设县级领导干部、科级干部、乡镇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及理论骨干培训班。

1992年

6月1日,天水市委党校校园电话通信网开通。

12月25日,市委党校重新修订了《教师工作量暂行办法》。

1993年

3月3日,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市领导杜小平出席并讲话。

6月12日,李伟同志兼任市委党校校长、党委书记。

同日,蒲应祥同志任市委党校调研员。

11月,市委党校副教授张华同志撰写的论文《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领导宗旨的表现特征》在全国第五次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其专着《领导行为学》被评为全国领导科学优秀着作奖。

12月2日,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党校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会议研究了党校的建制问题,党校教学楼修建问题,党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党校领导班子建设问题,科研工作和《天水学刊》办刊问题,党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市委书记牟本理主持会议,王文华、李正平、李生林、张津梁、张建业、王洪宾、谢寿璜出席会议,陈华、李伟列席会议。会后,市委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会议纪要》(市委办发〔1993〕77号)。

是年,天水市委党校被秦城区人民政府评为区级文明单位。

1994年

3月12日,马忠信同志任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正县级)。李新一同志任副校长。马建宏同志任纪委书记。胡宗寿同志任副县级组织员,杨光同志任副县级组织员。

23日,市委党校举行1994年春季主体班开学典礼,市委副书记李正平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党校校长李伟主持开学典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建业及组织部、党校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学典礼。

同月,市委党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在全校开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活动。天水市市县(区)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研讨班,也在市委党校开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牟本理作了动员讲话。

同月,市委党校探索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出勤奖。学校还制订了《关于严格考勤制度的若干规定》。

8月1日至6日,来自全省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多位专家和史学工作者汇集天水市委党校,隆重召开甘肃省历史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15日,天水市委党校教学楼正式开工建设。

9月23日,天水市委党校工会委员会成立。张志仁任主席,赵建军、魏知勤、刘祥太、屈云山为委员。

10月6日,甘肃省党校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立暨理论讨论会在市委党校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市委书记刘长凯,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王文学,市长王洪宾等。

1995年

2月16日,由市委副书记李生林主持,组织部长张建业,市政协副主席、党校校长李伟及组织部、人事局、编委、财政局、民政局、乡镇企业管理局、市委党校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上,专题研究了市委党校兼办市行政学院等有关事宜。

4月,教职工1号家属楼动工修建。

同月1日,天水市行政学校成立。行政学校与市委党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党校领导班子即为行政学校领导班子。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增设了一名教务长。

21日,李伟任天水市行政学校校长。同日,马忠信、张志仁、李新一任天水市行政学校副校长。

7月25日,天水市委党校教学楼竣工。

26日,市委党校内设机构变动,将内设现代管理教研室和文史教研室改为经济管理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增设法学教研室和行政管理教研室。

是年,市委党校开办省委党校走读学历教育,当年就开办了4个大专班和1个本科班,招生270人;建立了科研成果激励制度,进一步调动了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被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评为全国优秀办学单位;市委党校领导体制由党委制改为校委制,由市委分管副书记兼任校长,加强了市委对党校工作的直接领导。

8月3日,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天水市委党校开发服务中心”,由温钦虎同志兼任该中心主任。

9月12日,市委党校文明市民学校成立,李伟任校长,张志仁任副校长,汪开云任办公室主任。并于本月开办了首期培训班。

11月,市委党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进教学班次设置,改变培训方式,采取理论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培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