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40

第40章 在新时期稳步前进(2000年1月——2009年8月)(13)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计算机房设备落后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2005年,学校又新建了一个有80m2,拥有45台具有较高配置和性能的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2008年,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在我校建设西部远程教育网,即将投入使用。这些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将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新的作用。

为了使信息化网络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天水市委党校校园网管理规定》、《天水市委党校校园网安全管理办法》、《校园网用户网络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对如何使用网络信息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近12年的努力,天水市委党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硬件建设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教职工自动化办公能力逐步提高,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建成了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符合党校特色的信息化平台,为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手段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八节后勤工作

进入21世纪,市委党校面貌焕然一新,党校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长足发展的景象,党校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招生规模大幅增长。

一、基本建设

2004年,市委党校学员食堂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市卫生监督所的要求下,为了达到B级卫生标准,学校对学员食堂投资5万多元进行了改造,设立了初加工间、凉菜间、面点间、消毒间、更衣室等多个操作间,这样既提高了食品加工的速度,也保证了食品的卫生、质量。近几年,又投资六七万元购进了烤箱、冰箱、馒头机、和面机、压面机、拌面机、消毒柜、电冰柜等多种机器。随着学员食堂炊具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食品卫生水平和质量,增加了饭菜的花色品种。

学校在改造维修食堂硬件设施基础上,适时调整了食堂管理员,加强了对餐饮的管理,大灶、职工灶和清真灶的运转更加协调。在食堂工作管理方面,市委党校尝试实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全面改进食堂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措施,严格服务质量、树立经营观念,为各班次学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食堂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市委党校锅炉采暖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与学员楼同时修建的。进入21世纪后,由于采暖系统管道年代久远,腐蚀严重,影响了供暖效果,所以,学校对一、二、三号职工住宅楼以及办公楼的供热管道及暖气片进行了更新,完成了供暖系统的改造工作。

随着2006年1月13日4号职工住宅楼完工交付使用,采暖面积在原先基础上增加了5502.27平方米。到2007年,学校不得不组织人员对供暖锅炉进行了大型的维修和外部管道的维修改造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2008年综合楼完工装修,采暖面积又增加了8133.13平方米。至此,采暖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4000平方米,超载严重,原1996年更新后的4吨锅炉根本无法正常使用。2008年秋天,学校又投资170万元购进6吨锅炉及压力管道,为了不影响锅炉的正常供暖,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安装锅炉,终于在11月份寒流袭来之前安装完毕,暖气按时供应,全校教职工可以安心地在温暖舒适的办公室工作,学员可以安心地在教室学习。

20世纪90年代市委党校对学员楼进行过简单的维修,进入新世纪后学员对住宿条件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2001年学校对学员楼的暖气片等内部的设施进行了更换,对门窗、屋面也进行了修复。同时也对学员楼厕所水管阀门进行了改造,彻底杜绝了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等现象,从而节约办公经费。到2004年,学校投资经费对学员楼学员宿舍进行了比较彻底的装修,将厕所进行了改造,对外间的洗脸间也进行了装修,使其更符合卫生标准。为学员宿舍配备了有线电视,并更换了床单、被褥,对学员宿舍楼外部进行了粉刷。学员宿舍由里而外焕然一新,并有专人对床铺进行保洁,使学员住得更为舒心、舒适,一个文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了。

对校园东、西两侧的围墙进行了加高、加固,使校园内更加安全、文明。逐渐对住宅区几栋家属楼间的道路用混凝土铺设、硬化,使校园更加整洁。

党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虽然有1995年修建的教学楼和1999年修建的图书馆楼,但在集中面授时(特别是主体班学员和函授学员、成高学员同时在校时),教室仍然不够用,并且学校现有的学员楼是70世纪70年代末修建的,仅有200多张床位,不能满足党校办学的需要。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党校学员宿舍严重不足的问题,计划修建一栋集办公、学习、住宿、会议、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楼。综合楼2006年4月21日动工修建,历经两年多时间修建完成,共13层,地上12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8133.13平方米,学员综合楼一层是铺面,二层是餐厅酒店,三、四、五层为办公区域,六层以上为宾馆,这些既可面对学员,也可面对社会开放,既方便了学员,也为学校创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市委党校有4栋职工住宅楼:1985-1986年修建的综合住宅楼,1995-1996年修建的1号职工住宅楼,1997-1998年修建的2号职工住宅楼,1998-1999年修建的3号职工住宅楼。除3号职工住宅楼面积较大外,其余3栋楼面积都比较小,都是两室一厅,甚至有的是一室一厅,教职工晚上在家备课、写作没有专门的书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决定修建一栋大户型住宅楼——4号职工住宅楼。2004年拆除了东院平房之后,在1号职工住宅楼前面(北边),临街修建了4号职工住宅楼,2006年1月13日完工交付使用,共七层,总建筑面积5362.13平方米,2~7层为职工住宅,三个单元,共36套,户均面积124平方米,三室两厅结构。一层600多平方米作为临街店铺租给各个客户经营,地下一层600多平方米作为地下库房。

二、基础配套设施

(一)教学设备与办公条件不断改善

市委党校每年挤出资金购置新图书,并且对藏书进行全面登记、摸清家底。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拥有馆藏图书12万多册,各种报刊资料320多种,图书资料比较齐全。市委党校又借2003年机构改革之机,组建了图书与信息管理室,整合优化了图书与信息资源配置,促进了图书情报与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在教学设施方面,市委党校拥有大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远程教学室、电子阅览室、4个多媒体教室、3个计算机室180多台微机,于2002年4月建成并开通正式投入使用的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B级站,随着党校教学的发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学校出资给各个教研处室配置了电视、微机,更换了新的办公桌椅,同时在学校设置网络线路,架设校园网线,开通并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网站和校园局域网,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2009年,学校又投资建设了西部开发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交工使用后,会对全天水市西部大开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地处校园南边的大礼堂进行了粉刷和装修,装修之后的大礼堂可接待400人参加大型会议或学习。

2003年3月,将办公楼的部分房子进行了粉刷和维修,并借当年机构改革之机,重新调配了有关处室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给教研处室配备微机的同时为各个行政处室也配备了微机,接通了宽带,便于各科室了解外界的信息也便于与市委各部门联系。实现了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了校内办公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水电暖车辆通讯逐渐完备

市委党校后勤部门对办公楼、学员楼、教学楼、图书馆楼厕所水管阀门进行了改造,彻底杜绝了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大幅度节约了办公经费。

每年对全校的供电线路进行安全性检修,如遇到问题马上进行维修和改造。

到2008年底,学校使用的是6吨供暖锅炉,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煤炭供采暖锅炉使用,为全校5栋职工住宅楼、办公楼、教学楼、学员楼、图书馆楼、综合楼供热。为了适当补偿煤款,学校每年向教职工按建筑面积,以每平方米2.50元计算收取每户应缴取暖费。到2008年,公务员制度改革后,由于财政局给每个职工的冬季取暖补助较高,也由于煤价极高,学校以每平方米16元的价格向教职工计算收取取暖费。

市委党校安装的电话总机是纵横式交换机,1998年初,撤掉总机室,不再设专门的接线员。到2001年对全校的内线电话进行扩容调整改造,2003年,与市电信局联系协商完成了电话虚拟网的改造工作,这样每部电话既可打内线,也可打外线,既便于与外界联系,同时也节约了电话费。但学校总体情况是电话费偏高,为了节约资金,给每部电话根据科室的业务情况定了一个话费标准,结余奖励、超支不补,且超支部分从本科室工作人员奖金中扣除。

进入新世纪,由于1993年初购进的跃进牌双排座汽车使用频繁,频临报废,所以,学校将跃进牌双排座汽车报废,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于2001年8月花10.5万元购进了1辆新的双排座汽车(轻型载货汽车)。因伏尔加小轿车报废,于2002年9月花21万元购进1辆排量为1.8升的红旗牌轿车。于2008年5月,花25万元购进了7座的别克商务车1辆。

行政处经常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意识教育,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督促驾驶员提高驾驶技术,提高服务意识,注意车辆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养护。

(三)文娱体操器材和场地的建设

学校充分发挥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广大职工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每年在主体班学员和干部职工中组织开展篮球、歌咏、拔河、爬山等一系列比赛活动,并积极参加市上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多次组织离退休职工参加学校和市上组织的活动,激发、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形成健康向上的娱乐休闲方式。学校在1号职工住宅楼东边建起了上下两层共156平方米的新的职工活动室,购买了跑步机等健身设施,以充分满足教职工闲暇生活之需。

2000年6月学校在原篮球场上花1万元多建成了灯光球场,后来在篮球场东西两边建成带有座椅的长廊。有篮球赛时,职工可以坐在两边长廊观看。

(四)环境卫生

2000年至2009年,学校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完成校园围墙的整修,硬化校园、家属区路面,整修操场,在家属楼前后、办公楼、教学楼前后建成大小花园20多处,草坪绿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绿篱1500平方米,种植各种绿化树木1000余株,各种花卉2000多株,在学员楼后、3号职工住宅楼后建成游园4处,绿化率达到33%以上。在操场边安装了一套健身器材,并由99级领导干部班学员捐资在校园中央修建了一座花岗岩贴面的“实事求是”宣传碑,使党校面貌有了改观。校园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林园成片、绿树成荫,逐步达到了“绿化、亮化、美化、香化”的要求,先后于2000年被市建委授予“全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2002年被市政府表彰命名为“天水市城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市级“绿色单位”、“第三批园林单位”。

(五)医疗保健

从2002年起,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医疗制度改革,由社保部门拨付生病住院职工的住院费,学校为每个在职职工联系办理了大额医保。并且学校每年为女职工在市内大医院联系检查身体,每两年为全校教职工检查一次身体。

三、后勤队伍建设

市委党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推进,初步实现“小管理、大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行政后勤人员队伍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都是党校工作和党校建设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党校事业大发展,党校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业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到2009年,在30名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中有17名党员,所有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通过后期的培训学习基本上都具有大专、本科的学历。在业务方面,每年学校都会派会计人员、司炉工、水暖工、电工、食堂大师傅等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业务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和2009年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行,使全体行政后勤人员和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新形势、新任务对行政后勤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内部人员改善结构、提高素质、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水平。这就需要后勤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提高素质为重点,保障优质服务为目的,不断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保证全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