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38

第38章 在新时期稳步前进(2000年1月——2009年8月)(11)

四是深入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危急关头,全校上下一心,共赴国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大局意识投入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维护了全校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保证了全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12300元,向灾区帮建村捐款16300元,全体共产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共计41500元,体现了新时期党校人团结一心、顽强奋斗的可贵精神。

教师、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创建活动提供了坚强保证。2002年以来,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基本要求,坚持以“高学历、高职称、中青年、紧缺专业为主”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止2008年底,党校有教职工149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5人,占职工总数的63.7%;大学本科61人,研究生34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64%和36%;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73人,占教师总数的76.8%;有正高职1人、副高职31人、中职45人、初职18人,高、中、初职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2%、47%和21%。

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发展,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广阔载体。党校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广大职工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每年在主体班学员和干部职工中组织开展篮球、歌咏、拔河、爬山等一系列比赛活动,并积极参加市上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多次组织离退休职工参加学校和市上组织的活动,激发、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坚决和“法轮功”等邪教划清界限,形成健康向上的娱乐休闲方式。学校建起了新的职工活动室,购买了健身设施,连续六年超额完成了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创建活动的载体不断拓展。

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2000年以来,党校不断强化内部治安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把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对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创建了一个安全文明的社会秩序。学校每年都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学校与各处室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年底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高度重视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和校内住宅区管理,教育、引导职工形成优生优育、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强烈意识,保证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几年被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授予先进单位。

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努力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占地近70亩,建筑面积4.1万多平方米,8100多平方米的学员综合楼已经投入使用。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拥有馆藏图书7万多册,各种报刊资料320多种,图书资料比较齐全。拥有大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远程教学室、电子阅览室,9个多媒体教室、3个计算机室180多台微机,建成并开通了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B级站,所有教研处室和教室都装配了闭路电视教学网,各处室都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党校网站和校园局域网,基本上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校内办公的现代化和信息化。2000年至2009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硬化校园,整修操场,建成大小花园20多处,草坪绿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绿篱1500平方米,种植各种绿化树木1000余株,各种花卉2000多株,游园4处,绿化率达到33%以上。校园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林园成片、绿树成荫,逐步达到了“绿化、亮化、美化、香化”的要求,先后被市政府表彰命名为“天水市城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天水市“园林化单位”和市级“绿色机关”。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绩突出,丰富了创建工作内容。2000年以来,全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日趋完善,培训规模日益扩大。至2009年,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其他各类管理干部的轮训、培训,专业技术干部的继续教育基本上都纳入了“一校、两院、一中心”的常设正规化班次。仅2004-2008年底,全校(院)共举办各类主体班次250多期,轮训、培训各类干部1.7万多人(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断推进以教学方式方法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探索形成了整个教育培训内容以“集中理论学习、赴外考察调研、组织课题研究”布局的“三三制”干部教育培训方式,2008年在各主体班次全面实施。

“三三制”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调动了教师、学员的积极性,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受各级各类主体班次学员好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党校相继承办、创办了中共天水市委理论刊物《天水学刊》和公开出版物《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天水学刊》被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授予全国百强学术内刊,《天水行政学院学报》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授予优秀学报,“行政管理”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市委党校连续六年被省委党校评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中央党校授予“全国党校系统第四届科研工作组织奖”。几年来,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科技拥军基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党报党刊征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奖励。

通过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持续积极开展“学习型党校”、“平安党校”、“和谐党校”、“绿色机关”、西部地市级“一流党校”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党校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不断上新台阶,2008年1月被市文明委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标兵”,7月7日,迎接了省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检查验收。2009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第六节教师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而干部教育,党校教师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天水市委党校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教师的学科结构已日趋合理,年轻有为的教师也日益涌现,但随着进入党校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对党校教师的授课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上党校“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和“三基本”、“五当代”的教学新布局的实施,对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授课水平提出了新挑战。新的世纪,新的形势,要求党校教师不仅业务上要精,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政治上要清醒坚定,作风上要深入扎实,工作上要兢兢业业,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成为自觉坚持“两个务必”的表率,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党校也面临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吸引教师,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提高党校教师的业务和科研水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天水市委党校始终把师资建设作为党校发展中最根本的任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从教师来源、师资培养、考核晋级、教师待遇诸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优化教师结构,促进良性循环

20世纪90年代,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已经拥有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进入21世纪以后,学校继续优化教师结构,通过多种渠道,使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更新。2000年到2009年,学校分配进本科毕业生10名,研究生3名,选调政治理论素养高、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5名,及时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促进良性循环。目前在职教师人数有72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天水市委党校在观念上破除人才单位所有、单位所用的旧框框,树立“大人才”观念,想方设法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为我所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各种班次的培训目标和不同要求,有计划地选聘一批党政部门的领导、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及部分学科的优秀教师,作为党校的兼职教师,来校讲课作报告。这些报告、讲座,弥补了党校自身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教学的层次和质量,也给校内教师观摩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对党校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深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知识面,提高党校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开辟多种渠道,狠抓师资培训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把师资培养作为立校之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知识,支持教师学术研究,砺炼科研人才,注重社会实践,组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坚持课堂练兵,培养课堂教学技能,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经过综合培养,实现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升级,造就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1.重视思想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处在新世纪大变革时期,党校教师担负着用理论武装干部,全面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没有很强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无法胜任的。这就决定了党校教师必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敏感性,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为此,天水市委党校把师德培养列为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把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作风、较高的政治素质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时刻严以律己,给别人讲增强党性,首先自己必须有坚强的党性;给别人讲理想信念,首先自己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给别人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自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别人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自己必须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在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下,天水市委党校的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讲台上、在校内外、在学员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2.重视业务能力,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随着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党校学员一般都经过中等和高等教育,又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和提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加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突飞猛进,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对任教学科或专业不仅要熟炼掌握其基本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有广博的知识面。

要掌握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最新知识,力求做到文理相通。要不断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善于汲取丰富新鲜的知识成果,尽可能多读一点书,多看几张报,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研究动态,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做到讲课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说明新情况、新问题。一堂课要有几个亮点,或是向学员提出一两个新的观点,或是拓展新的思路,开辟新的视角,给人以启迪。为了做到这一点,天水市委党校在鼓励督促教师自修的同时,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队伍的现状,从实际出发,订出规划,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锻炼和提高。一是提高学历层次,鼓励读硕、读博。2000年以来,有17名教师取得了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20名教师参加了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有6名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二是重点抓中青年学术骨干,先后选送了4名教师到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进修。最近几年,学校派出多名中青年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兰州等地高校及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参加WTO知识、公务员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精神、统战理论及应急管理等培训,回来后都开设了主体班次的专题讲座,丰富了主体班次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