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34

第34章 在新时期稳步前进(2000年1月——2009年8月)(7)

4.组织参与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各类评奖活动。市委党校有20多名教研人员提交论文、论着,积极参加由甘肃省政府、甘肃省社科联、甘肃省委党校、天水市政府、天水市社科联分别组织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市委党校教师在2000年12月举行的天水市第一次社会科学评奖活动中,共有6人获得了奖励。其中,魏春元同志主编的论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张志仁同志撰写的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中的制度选择和成本约束研究》获得一等奖;李新一同志撰写的论文《邓小平发展论探讨》、王道同志撰写的论文《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获得二等奖;徐淑芳同志撰写的论文《搞好国有小企业的思路探讨》、田彩芬同志撰写的论文《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获得三等奖;天水市委党校被评为天水市第一次社会科学评奖先进组织单位。在2003年1月召开的甘肃省党校系统第三届(2000-2001)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共有4人获得了奖励。其中由李新一同志撰写的论文《发展战略研究与系统科学方法论》和李少阳同志撰写的着作《人生与幸福》获得了二等奖;徐淑芳同志撰写的论文《实施西部开发促进天水经济大发展》、王明亚撰写的论文《毛泽东、邓小平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绩效比较》获得三等奖。在2004年12月召开的甘肃省党校系统第四届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共有3人获得奖励。其中,李新一同志撰写的论文《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研究》分获一等奖、优秀奖;潘国庆同志撰写的论文《解决少数民族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成功实践》获二等奖;田彩芬同志撰写的论文《党的三代领导人共建伟大工程》获三等奖。同年,李新一撰写的论文《党校开展研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秦安建市研究》分获甘肃省成教协会二等奖、天水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胡炳成撰写的论文《实践“三个代表”的三大纲领》、《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前瞻》分获全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三等奖、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研讨会优秀奖;伏春兰同志分别撰写的论文《试析现代学报编辑主体意识》、《期刊责任编辑的责任与权力》、《简论邓小平人才观创新》、《引导私营企业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分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一等奖、全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二等奖、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邓小平思想及生平研讨会优秀奖、中共天水市委统战部优秀奖;肖爱生撰写的论文《论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获中共天水市委统战部优秀奖;万舟撰写的论文《山区农村奔小康的思考》获甘肃省政协优秀奖;蒲晓光撰写的论文《贯彻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重大意义及有效途径的探索》获天水市纪委一等奖。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天水市委党校被省委党校连续评为全省党校系统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其中2002年,市委党校被中央党校评为全国党校系统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10月,李新一撰写的论文《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特点》被评为天水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同年8月,肖爱生等8名同志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全国成人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同年10月,由胡炳成等5人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天水市社科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2006年4月,李新一的论文《应对西部大开发思路与政策研究创新工程》获天水市政府200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11月9日,在市委党校承办的甘肃省行政学院系统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李新一等5人撰写的论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同年11月,由伏春兰、肖爱生、耿琚兰等3名同志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全国成人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同年12月,李新一撰写的论文《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获甘肃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一等奖;蒲晓光等8人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甘肃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二、三等奖。2007年4月,由李新一、胡炳成、伏春兰、赵具安、田彩芬等同志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天水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5.组织申报和承担了一系列科研课题。2004年3月至12月,由李新一同志主持完成了天水市列软科学课题《秦安建市研究》。2004年8月至12月,由王道同志主持完成了天水市政府招标课题《天水市“十一五”时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可能的发展目标研究》。2005年8月至12月,由李新一主持完成了省委党校课题《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问题研究》。同年,由徐淑芳主持完成了市级课题《天水市社区管理职能的调查与思考》。由蒲晓光主持完成了市级课题《天水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由伏春兰同志主持完成了省委党校课题《天水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007年1月至12月,由李新一同志主持完成了全国党建研究会子课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由王道同志主持完成了天水市科技局委托课题《天水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思路及实务研究》。2008年1月至7月,由李新一主持完成了天水市列软科学课题《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由李新一、徐淑芳、伏春兰、田彩芬等同志分别主持完成了甘肃省行政学院合作课题《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天水市县乡行政体制管理改革研究》、《天水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甘肃省公共服务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研究》。同年由伏春兰主持,肖爱生、耿琚兰、赵玲参与完成了全国高职成高院校研究会课题《高职成高院校学报编者·作者·读者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二、《天水学刊》和《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一)《天水学刊》

进入新世纪,随着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以及《天水学刊》办刊内外环境的变化,《天水学刊》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首先是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宣传舆论工作适应这一变化,作为市委理论刊物的《天水学刊》更要适应这一变化。为此在2002年召开的《天水学刊》、《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第二次编委会议上,时任主编的市委副书记王玺玉对《天水学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天水学刊》要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对市情的研究,为市委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是办刊内外环境的变化。2000年以后,天水市委党校同时出现了两个刊物,即《天水学刊》和《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学刊》是内部刊物,是市委主办的刊物,《学报》是公开出版物,属学术性刊物,所以《天水学刊》必须积极做出调整,以适应稿源、作者、读者等各方面的变化。

为此,在新一届编辑部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辑部对《学刊》的办刊风格、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新设计。在刊物的指导思想上,坚持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相结合;在版式设计上合理安排舆论宣传、市情研究、一般理论研究之间的比例,更加突出市情研究的重要地位,使刊物整体风格更加突出。对封面做了全新设计,新的封面既体现了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显得简单大方。将原来的16开本变为大16开本,封面采用铜版纸印刷。内页版式设计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也做了一定创新,如文章标题更加注重醒目、活泼,正文字体字号强调有所变化,更加注意发挥插图和图片的作用。

改版后的《天水学刊》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刊物内容更加贴近时代精神,更加贴近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大。2006年底,《天水学刊》迎来了创刊20周年和办刊百期华诞,《学刊》在2006年第6期做了一定形式的宣传和纪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历任主编张津梁、赵春、王玺玉、李世荣、宋敬国以及国内着名专家、学者龙协涛、杨焕章、潘国琪等题词,表示祝贺;《天水学刊》的一些老领导、老作者、老朋友从不同角度撰写文章,对《学刊》20年的办刊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由于办刊工作出色,2006年6月8日,经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评选,《天水学刊》荣获首届“全国百强内刊”。

20多年来,《天水学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弘扬主旋律。《天水学刊》作为天水市委理论刊物,在办刊中始终坚持把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办刊宗旨,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研究和探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有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固定设立领导论坛、党的建设等栏目,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召开后,及时设立新栏目,如近年来设立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等栏目,刊登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对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选稿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凡是违背党的出版方针和国家出版法规的,凡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稿件,坚决不用。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学刊》专门设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栏进行宣传和研究,刊登了大量的文章,有效促进了科学发展观在天水市的传播和贯彻落实。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天水学刊》一方面保持比较固定的办刊风格不变,另一方面,总是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求实创新。刚创刊之初,《学刊》主要是立足于校内,主要是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天水学刊》成为市委理论刊物,主要研究天水市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设立的天水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等栏目,就天水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刊登了大量有较高质量的文章,为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从作者和稿源的角度看,《天水学刊》也将约稿的重点放在了全市甚至全省。从刊物封面和版式设计来看,《天水学刊》创刊二十二年先后经过了4次大的改版,使刊物形式与内容更加协调。从栏目设置而言,除了几个重点栏目保持不变外,《天水学刊》适应党的宣传重点和市委中心工作的变化,不断创新栏目,以便提高宣传和研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发挥了《天水学刊》作为市委理论刊物的作用。

坚持质量为刊物的生命。《天水学刊》通过多种途径狠抓刊物质量建设。

一是重视编辑队伍建设。从创刊伊始就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作风正、有敬业精神的编辑队伍,多年来形成了严谨、求实、敬业、创新的职业精神。同时,《天水学刊》编辑队伍基本保持了稳定,特别是编辑部负责人相对稳定。二是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随着《天水学刊》的不断发展,编辑部不断充实完善了相关制度,现在刊物从策划、组稿、审稿、版式设计、校对、印刷、交流等都有非常严格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坚持这些制度,特别是在审稿中认真坚持“三审制”,在校对中认真坚持“三校一读”制度,有力促进了刊物质量的提高。

(二)《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在党校办刊十几年的基础上,随着《天水学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不断发展,天水市作为陇东南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迫切需要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来反映天水市及党校(行政学院)的发展情况。为此,从1997年开始,学校多次向省出版局提出申请。1998年,由省出版局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甘新出【1998】042号文),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发出“关于同意创办《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批复”,(新出报刊【1999】547号),决定创办《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由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政府主管,天水行政学院主办。刊物定为双月刊,16开本,公开发行。规定学报的办刊宗旨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开展学术理论的探索和研究,突出成人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研究,为繁荣和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服务。”将《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列入高校学报特殊刊号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