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16

第16章 正规化办学时期(1984年1月-1990年12月)(4)

根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科研是党校教育的中心任务”的精神,为使学校的科研活动逐步走上正规化,1987年5月,学校又给市编委写了要求增设理论研究室的报告。在报告中明确了理论研究室的任务:组织教学人员协调各处、室,搞好理论研究工作;与上级和有关兄弟党校对应,研究、磋商党校教育的特点、发展趋向及有关科研工作,负责全校校刊的编辑、征稿、约稿、印刷、发放工作等。理论研究工作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但因各种原因,理论研究室当时没有组建。

1987年,全校教师共撰写各类理论文章多达48篇,其中有10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这些理论文章的发表,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年还将原不定期发行的《教学资料参考》,改办为每年出四期的定期参考资料,使其在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教学资料参考》除在本校发行外,还与各有关兄弟党校进行学术信息交流。这一年,校刊按期出了四期,共刊载校内外各类学术理论文章108篇,约28万字,大大活跃了学校的科研之风。

党校科研成果的高低,是衡量党校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为了搞好科研,使学校的科研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为天水市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目的,学校的科研就必须坚持以教学带科研、用科研促教学、用校刊做媒介、活跃全校的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校党委强调,校刊是党校教学、科研和工作、学习的“窗口”,必须进一步办好校刊,不断提高校刊的质量,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拿出2000元作为教学和科研年底奖励基金,专门奖励以主要精力从事教学与科研,成绩突出的专、兼职教师和科研人员,并将这一决定于1988年4月写入“教学科研年度奖金试行办法”中。

在试行办法中,还具体规定了奖金等级和获奖条件,在每年的教师节,将给获奖人员颁发奖金和奖励证书,张榜公布获奖者名单。

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大促进了教研人员搞科研的积极性。1988年,四期校刊共刊用稿件80篇,约28万字。全校撰写各类理论文章71篇,约32万字。其中,省级以上刊物选用的有6篇,还有7篇分别被全国政经第五次年会、省委宣传部和全省党校系统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选用,作者分别参加了年会和讨论会,有的还在大会上做了专题发言。通过科研,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能对所任学科教材内容驾驭自如,而且能够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本门学科和专业的最新成果,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好地发挥了党校宣传马列主义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除坚持办好校刊这个科研阵地外,还积极参与社会科研活动。7月,学校参与了市委机关、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等单位筹备的天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工作,副校长张良琪同志任社科联筹委会委员。

12月,全省党校系统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理论讨论会,市委党校有8人为会议提交论文,其中5篇被选入,并在《甘肃理论学刊》上发表。同年,在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理论讨论会上,党校有5人送稿,两篇被选中,会后编入该会议文集。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理论研究和干部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为了给校刊注入活力,开辟更广阔的天地,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天水市委党校校刊》从1989年3月,经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更名为《天水学刊》(甘肃省报刊登记证号为[甘新出]字第3148号)。学校在经费缩减的情况下,仍挤出7000元资金用于《天水学刊》,以鼓励、支持教职工搞科研,撰写学术论文,以便使科研适应教学,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发挥先导作用。

10月份,市委宣传部为召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研讨会组成了论文评选组,市委党校副校长马忠信同志和青年教师万智同志被选为评选组成员。12月,由各县(区)宣传部长、党校校长及市区各企事业单位理论宣传干部参加的理论研讨会召开。学校共提交论文11篇,有7篇被会议选入,会后有6篇被编入该会论文集。

1988-1989年,市委党校教师共撰写各类论文135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有14篇,省级刊物上的有27篇,其中有一篇《谈领导者双重角色的同一》(作者是副教授张华同志)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选入“全国第四次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此外,还出版了两本专着。一些教师参与了党校教材个别章节的编写、校对工作。出刊《天水学刊》8期,发表校内外论文共140多篇。学校还同全国200多家兄弟党校、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交流关系,有包括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上海社科院《内部资料索引》杂志在内的近百家订户。刊物的大量交流和发行,把市委党校同社会各界联系起来,扩大了市委党校同外界的接触和交流,提高了知名度。

1987-1989年以来,市委党校先后有近30人次参加全国、省、地(市)召开的学术研讨会议,共提交论文39篇,被会议选用26篇。这不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还促进了党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科研工作的发展同教学及党校其他工作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及时地把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去,就会使教学增强活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科研工作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环节,离开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就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就会成为空谈。

第三,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方法。科研活动一方面是深化和扩大原有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又能提高教师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科研是有效发挥“传播马列主义阵地”的作用的关键。以科研工作为条件,对马列主义的传播必须讲求准确性、原则性、坚定性、战斗性。

随着党校正规化教育的发展,市委党校的科研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有方针、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制度。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研成果逐年递增,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为党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节图书资料工作

建校初期,党校的教学条件非常简陋,也没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图书资料的购置、管理、学习材料的发放,都由教研室直接负责。尽管如此,学校还是每年花费六七千元,订购所需的图书和各种报刊。

1982年在教研室之外,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配备职工4名,专门负责图书资料的订购、管理和借阅工作。由于有专人负责,也有相应的固定书库和阅览室,使原有的图书资料更好地发挥了应有作用。

1984年,随着党校正规化办学的开始,图书资料室的规模也有所扩大,职工增至6名,图书资料的订购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在原有图书27500多册的基础上,到1990年,图书增加到54000多册,内部资料有180多种,各种报刊达360多种,保存装订的报刊共达479册,装订保存的期刊资料3963册,自1980年开始征订人大复印资料,装订的人大复印资料有1247册,同时有内部资料3070册,并与全国156个单位保持了业务联系,扩大了资料交流。

这一时期,为适应正规化办学的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计划,图书资料室制定具体的物品、图书和资料的购置计划,进一步做好图书资料的借阅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围绕学校的教学计划,收集、整理、编纂、翻印相关的参考资料。针对教学人员的实际需要,向教学人员提供有关的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并经常与其他兄弟党校、书店、出版社、科研单位及有关大专院校建立联系,掌握图书资料信息,及时购置学校所需的图书资料,使图书资料工作在党校的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节后勤保障

一、基本建设

1984年的基建任务主要是完成正在施工中的单办楼,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天水地委和天水行政公署的大力支持。1984年9月15日,一幢占地面积为58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65.31平方米的大楼竣工,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十年来天水地委党校的办公条件和教师的教学条件落后的局面。

1984年5月,政府决定拓宽天水市交通要道岷山路,设计路面几乎要占党校三分之一的面积约11.8亩,原校园仅余22.59亩。还需拆除办公、宿舍房屋104间,其中办公室44间,教室6间,伙房、饭厅4间,宿舍27间,建筑面积约为1456平方米,使原有用地和住房紧张的局面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更加突出。

1985年,甘肃省政府以甘政发【1985】70号文件批复,正式批准在天水市委党校开办党政干部大专班。但是,岷山路的拓宽工程使其刚刚迈出的正规化步伐受到了阻碍,不仅规划的续建工程无法进行,而且修建临时教室也没有地方,甚至学员的早操、课间操、体育课也难以开展。为此,党校于8月21日向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急请批准征地以扩大校园的报告。市委和市政府极为重视,在市委和市政府的联系会议上予以批准。11月7日,天水市财政局以【1985】8号函通知,从1986年起,安排拨给党校征地费45万元,暂由党校借用其他资金垫付。12月30日,天水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以天建【1985】21号文件下发《关于天水市委党校扩建校址建设征用土地的批复》,同意第一批征用天水市秦城区玉泉乡枣园村土地18.19亩,环城乡金家庄村土地1.2亩,共计19.39亩,各类补偿费、补助费共168483元。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天水市委党校充分利用拆迁时机,化不利为有利条件,积极创造条件,新修砖木结构宿舍23间,共387平方米,整修旧房屋211平方米,灶房22间175平方米。利用开办费10万元,新建车库、仓库、单面二层楼一幢,新建开水房一处。因陋就简,挪出办公室、会议室、礼堂等暂充作教室,保证了党政大专班和各种短训班教学的正常进行。同年又与天水市统建部门积极合作、协商,经天水市政府同意并拨款36万元,利用党校拆迁出的空地、临街新拓宽的岷山路,开始修建商住楼一幢,商店部分归统建部门,住宅部分43户、建筑面积2262平方米归天水市委党校所有,缓和了几十年来住房紧张的局面。

1986年3月,党校再一次向市政府提出了征用土地的报告。同年8月,天水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以天市建地【1986】37号文件下发《关于天水市委党校扩建校址征用土地的报告》的批复,同意征用天水市秦城区玉泉乡枣园村土地13.2亩,环城乡金家庄村土地6.8亩,共计20亩,各种补偿费、补助费267373.55元。在此基础上,围绕新的地界修砌了高3.5米的灰砖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