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草药入门400问
13793600000043

第43章 中医药学历史渊源(4)

隋开皇初牛弘曾建议广开献书之路后,当时政府特别重视方书,故所得独多,因而得以编成在我国封建时代这样大的、内容空前绝后的方书。但因雕刻本未付诸行世,流传困难,后来又从其中撮取大量的单方,定名为《四海类聚单方》共300卷。至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到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又由贾黄中等人,用了整整6年时间,成书1000卷,号曰《雍熙神医普救方》。在唐宋之间,也先后出现了几部俱有特色的经方,如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王焘的《外台秘要》40卷、北宋政府敕撰的《太平圣惠方》100卷和《圣济总录》200卷等。这不仅在中国古今历史上罕见,世界其他各国也是少有的。

28.《千金翼方》的成书年代和主要内容如何?

此书大约成书于公元7世纪中叶。它是一部正统的方技家的经方,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经方文献如《本草经》、《伤寒论》以及王叔和、陈延之、靳邵、范汪等人的医方、房中、养生之说,故颇存《汉志·方技略》的体貌,同时也突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此书除泛论医学概要外,以妇孺医方列于卷前,又用脏腑来分系医方,且对当时的脚气病也殷勤地加以叙录。在每门类中遇有作者的经验,亦都将其写入,以证明古代经方的功效。但作者对于经方提倡灵活应用。

29.你了解《太平圣惠方》的作者和取材来源吗?

此书是宋太宗赵匡胤命当时文臣、名医及各国归降的名医如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等人,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开始至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约14年编成,共100卷。

据太宗“序”说,这本书的取材来源是他在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就好医方、针灸之事,以他从民间广泛搜集来的1000首医方为基础,并由翰林医官院向各处征收家传有效药方总合万余道。这是打破历来编撰经方多是从古书中缀集陈规旧律的革新之举。但单有方而无理论指导于临床应用不免感到困难,故仍以《病源》之文冠于每门之首。全书凡1760门,方16834例,当时即敕镂版印行分颁于州军,由州置医博士掌用。

30.《圣济总录》的作者和内容大意如何?

此书是宋徽宗赵佶于政和初年敕曹孝忠等人编撰《圣济经》10卷之后,又敕撰的一本方书。也是一部继《圣惠方》而作的北宋医方巨着,而卷帙较《圣惠方》增加了一倍。

此书的基本内容,同《圣惠方》一样,以收辑各处验方为主。

因徽宗当时也仿太宗之意,下诏天下各以医书来献,并将内府所藏之医方辑成此书。全书合为200卷,收方近2万首。亦仿《圣惠方》体例,以病分门,每门先论后方,虽不详何人担任实际编修工作,但当时有名的御医多在圣济殿供职,故《圣济总录》之编当与他们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徽宗是位沉溺道教、相信五运六气说的统治者,所以此书之首就用6卷的篇幅叙述五运六气,末了又用好几卷的篇幅来记叙道教、符术、服食、神仙之说。可以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对于经方家的看法。但是当时许多宝贵的医方被保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件大好事。元明以后的方书,都有大量引用此书。故对经方学家来说,自有一定的贡献。

31.《外台秘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如何?

《外台秘要》是一部沉锢于封建帝王手中解放出来的巨大经方书,共40卷,由作者王焘于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编成。

它总结了8世纪以前我国经方的大略,而许多断种的魏、晋、南北朝的经方,也得延其慧命,并把天宝十一年以前的几十家唐代经方保存了下来。这当是作者对祖国医方发展的巨大贡献。

王焘是陕西眉县人,祖珪,父敬直,都是大官僚,他自己也是一位职业官僚。因他母病,感于齐梁间“不明医术者,不得为孝子”的封建礼教,而遂习攻经方。又因他很久担任弘文馆工作,藏书极多,从当时数千卷新方书中,择要分类,凡1104门,唯针术因感于“针能杀人”之说,故割弃未录。每门冠以《巢氏病源》的有关论述,有方有论,成为二美之书。

此方书首卷为传染病,如伤寒、温病、疟疾、霍乱等,这是有他历史背景的。他似因和皇族婚姻问题有关,被谪之于湖北房陵、山西隰县等瘴疠之乡。他在此书“自序”中,感谢经方挽救了他的生命。他还重视脚气病,也是唐代医家共同感到困惑的新病之一,而他自己也很可能患过此种病,所以用2卷的篇幅叙述脚气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剂,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32.中医脉经和仲景书纂集的历史背景如何?

中医四诊之一的切脉历史,较为晚出,春秋以前还没有切脉。

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传》中,虽有“持以诊脉为名耳”、“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之语,顾传中不言诊脉之事,唯仓公传中有“传黄帝扁鹊之脉书”的话,则其学始于先秦时代,至汉初才盛行于世。故两汉名医淳于意、郭玉、张仲景等人并重诊脉。然脉之难言,古今同慨,而医以此术取信于病家,而病家亦以脉评述医人之高低。考其嗜深者,王叔和却是历史上纂集脉书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王氏对我国经方和脉经均有较大贡献,自纂有《脉经》10卷、《论病》6卷、《张仲景评病要方》1卷。他的《脉经》中,仲景书占半数以上,其余多为《黄帝内经》、华佗《四时经》和托名华佗、扁鹊之说的其他书籍。尤其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问世之后,历代论及伤寒病者,无不以张仲景之书为主要取材来源,对张仲景学术乃至整个中医学术,起了较大的继承和弘扬作用。

33.我国哪本药书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苏敬等22人合编的《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一书,比国外号称世界上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还要早883年。此书是以唐政府名义颁行的。

全书54卷,载药844种。内计《本经》20卷、目1卷;《药图》25卷,目1卷;《图经》7卷。共合为54卷。对每味药物的名称、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功能主治等,都做了详尽地叙述。还收集了20多种国外进口药物如安息香、龙脑香、缩砂、胡椒等。《唐本草》的问世,深刻地反映出唐代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因而推动了医学和本草学术的全面发展。

34.哪些中医药专着在中国和世界上影响最大、时间最早?

明代李时珍着的《本草纲目》一书,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部本草专着。不仅在国内有30多种刻本行世,自1783年开始,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国文字,风行于全世界。

《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则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比国外号称最早的《纽伦堡药典》还早800余年。

西汉末年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医方书。

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着,它总结了焙、蒸、炒、煮、炮、煅、浸等多种炮制方法,但文句古奥。

唐代药学家、伊朗华人李珣编着的《海药本草》,是首次沟通中外药物的药学专书。

宋代苏颂等人编的《本草图经》是我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不仅品种多样,且绘图逼真,图文并茂。

由北宋政府颁行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由政府名义刊行的药局方。

公元2~3世纪时皇甫谧编着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古老而且又最完整的一部针灸专着。

35.《本草纲目》是怎样成书的?其国际影响如何?

《本草纲目》是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一部中药巨着,全书分16部52卷62类,共190万字。它采用纲目分类的方法,正名为纲,附释为目,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4种、矿石类药375种。另附方11096例,插图1160幅,录医方8160则。从嘉靖壬子年(公元1552年)开始至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止,三易其稿,历经28年始定成书,是一部融医药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于一帙的大型工具书,对发展祖国中医药学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完成这部中医药巨着,李时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行程万里,考籍800余家,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融进他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和自身实践,写成这部着作。当初稿完成时,他已是61岁的白发老人了。为尽快付之出版,他又数次从武昌来到金陵,亲自与出版商商洽,解决刻印问题,但未遂如愿,终因过度艰辛,积虑成疾,75岁时病倒在床。

在他预料不久于人世的前夕,他抱病写了份《遗表》亲授其子李建元,待后转呈朝廷。遂于76岁那年(公元1593年),与世长辞,一生功卓随此而殁。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96年,李时珍去世后3年),皇帝下诏,令朝廷内外献书。其子建元始将《遗表》敬献于皇上,朝廷即命令礼部誊写,分发两京(北京、南京)布政司刊行。此书至今在国内已有30多种刻本,是我国16世纪以前的一次药物学的全面总结,象征着东方医药先驱的巨大成就。1606年传到日本备受珍视,1783年开始译成日文,接着又被译成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于全世界。

36.清末涉及中医药的主要报刊有哪些?

清朝末年在全国“废医论”四起的情况下,大多数医药报章杂志是宣扬西洋医药学术的,宣传中医药的很少。即便有,也是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如1880年广州嘉约翰等人创办的《西医新报》、1886年广州尹瑞模创办的《医学报》,只有几期月刊。1887年3月上海博医会举办的《博医会报》,1932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合并,1904年5月上海周雪樵、王问樵办的《医学报》,内容中西兼备,这是中医界创办最早的一份杂志,介绍中医药的篇幅较大较多,而且文笔泼辣,对研究清末的医药变迁,起到一定作用。此后,1907-1910年底,广州、上海、绍兴、镇江等大中城市先后举办过《卫生世界》、《卫生白话》、《中西医学报》、《上海医报》、《医学杂志》等杂志报纸达10余种,唯有以1910年上海蔡小香主办的《医学杂志》是以中医药内容为主的。可见,那时我国中医药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