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草药入门400问
13793600000026

第26章 药用植物考略(8)

广角一般比犀角长大。前角长60厘米左右,后角长3~13厘米。前角大者,每只达5千克以上。白底面向上渐细,尖端略扁,“窝子”浅,无“天沟”、“地岗”及“马牙边”。劈开纵面顺丝而纹细,见有绞丝,磨之微有腥气。镑片多弯曲,无芝麻花点。在广角碎片中,常有以水牛角劈开伪充的,应仔细鉴别。

犀角主产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亚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婆罗洲等地。广角主要指非洲犀,主产于非洲东部和东南部,乌干达一带多为白犀。

犀角圆锥底椭圆,形状稍向后曲弯,上部乌黑下色浅,周边常有“马牙边”;

中有纵纹硬直刺,素有“刚毛”俗名传;

角前有纵长凹沟,名曰“天沟”解疑难;

下部底盘现“高岗”,长约寸半形且圆;

底面凹入称“窝子”,劈开粗丝无绞连,镑片质脆芝麻点,气微清香味苦咸。

广角锥形大而长,无马牙边无沟岗,镑片麻点不明显,纵劈条丝常绞连。

70.斑蝥、葛上亭长、青娘虫、红娘虫的科属形态及毒性如何?

斑蝥系螈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体长15~30毫米,底黑色,被绒毛,头部圆三角形。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足3对,有黑色长绒毛,前足和中足跗节均为5节,后足跗节则为4节。足关节处能分泌出黄色毒液,接触皮肤即起亮水泡。

腹面亦具黑色长绒毛。性味辛寒,有大毒,主含成分为斑蝥素1%~1.5%,30毫克斑蝥素可致人死亡。

葛上亭长同为螈青科昆虫。成虫雌性14.5~16.7毫米,雄性11.7~14.2毫米。全体黑色,腹面较灰,头部赤褐色,背黄色短毛。复眼1对,肾形。鞘翅细长。足3对,细长有黄毛。幼虫以假蛹越冬。性味辛微寒,有大毒,主含斑蝥素2%以上。这在几种昆虫药物中,唯此毒性最甚。

青娘虫为螈青科昆虫,亦称青娘子。全体绿色或蓝绿色,有光泽,个别虫体的鞘翅有时呈蓝紫色。体长12~20毫米。额前端有半球形复眼1对。翅2对,前翅为革质鞘翅,后翅膜质。足3对,细长。体腹部具细绒毛。性味辛温,有大毒,主含成分是斑蝥素和脂肪,其含量与葛上亭长基本相似。另外还有一种属于同科的昆虫“樗鸡”,亦有大毒。

红娘虫系蝉科昆虫,亦称红娘子。形体似蝉而小,体长15~25毫米,头部及胸部均为黑色,唇基朱红色。头部两侧各有腹眼,大而突出。翅2对,长而且大。足3对,黑褐色,健壮。腹部血红色。性味苦辛平,有大毒,主含斑蝥素及红黑两种色素、脂肪、蜡质等。

上列4种药物,均属于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明文规定的毒剧药材。药用须经粳米炮制,以炒至焦黄为度,剔除头足后遵剂量入方。

71.怎样辨别真假冰片?

冰片(梅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加工品,以香气纯正,颜色洁白或灰白色、无杂质为纯正品。鉴别真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理化试验法:取冰片0.25克,加甲醇、硫酸(82)混合液10毫升,置水浴上回流30分钟,再放至温室,加水稀释,见有白色结晶析出,液面不得有油状物产生,即为正品。

(2)性状鉴定:取直径约2毫米的小块冰片,轻轻放入一杯清水中,使其漂浮于上,然后用火柴点燃,其火苗如豆大。若是真品,则可见到冰片在水面迅速运动,火苗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游踪不定;如劣质冰片,多呈条块状,质地偏重偏硬,放入水中大部分沉淀且不易点燃,纵点燃后,多呈单条式或弧线、或直线、或曲线、或旋转运动,并有黑烟。

72.牛黄的商品规格和怎样鉴别真伪?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凡10岁左右,身体瘦弱、毛发憔悴、走路倒头、目光无力、起卧都发出哮喘声的牛,大多怀疑患有胆结石症。有的死去后,从其胆道剥取牛黄,也有的从口中吐出黄块。在我国各地牧牛区均有牛黄分布。但目前国内不能自给,大多依靠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智利、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

(1)牛黄的商品规格主要有以下6种:

①金山牛黄。卵形或球形,类方形、三角形及荔枝壳状,表面棕黄及焦棕黄色。清香,易碎而不粘牙(澳洲产多)。

②印度牛黄。色灰黄,个大而不整齐,略呈类方形,质较结实,间有黑色僵块,微有土腥气。

③国产牛黄。大形如鸡卵,小如球状,扁圆,外色棕黄,断面微黄或金黄,体松,气微香,微苦而后甜。

④乌金黄。外色乌黑发亮,方形、圆形、三角形居多,体较结,内色黄,有天然薄层,为牛黄佳品。

⑤骆驼黄。外呈煤色发暗,体大质酥,扁圆形,内色深黄或深褐,腥味甚重。

⑥澳洲黄。外色赤黄,内色略浅,形如荔枝者居多。有天然薄层,气清香,微苦甘,沾舌生津。

(2)鉴别真假牛黄的方法:

①口尝法。用舌尖舔之,先苦而后甘即转清凉,直达舌根及喉部,并具较大的清香气味者为真品。

②染甲法。将指甲水湿,用少许牛黄涂在指甲上,指甲即染成黄色,久久不退,并有显着的清凉感直达指头者为真品。

③水试法。

将小块牛黄放入清水杯中,吸水后不散块,不变形者为真品。

④将钢针烧通赤刺入牛黄中,即成分裂状,裂片有层纹或有些白点,气清香者为真品。

⑤显微鉴别法。将牛黄粉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棕色小颗粒,并在团块中可见大小不等的类方形晶体者为真品。

⑥理化鉴别法。用少许牛黄加1毫升氯仿摇匀,再以硫酸及30%的过氧化氢溶液各2滴于其中,振摇后即显绿色者为真品。

73.人工牛黄由哪些原料组成?与天然牛黄的区别是什么?

人工牛黄是参照天然牛黄中所含之有效成分,用0.7%的胆红素、12.5%的牛羊胆酸、15%的猪胆酸和2%的胆甾醇,再加上无机盐(包括硫酸镁、硫酸亚铁、磷酸三钙)5%和100%的淀粉加工配制而成。为黄色疏松的粉末,有时为不规则球形或块状,色黄,质轻,味微而甜苦,水溶后也能“挂甲”。

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的主要区别:人工牛黄多为粉末状、块状,断面无明显的层纹,气微,清香而略有腥气,入口无清凉感;天然牛黄则有较强的清香气味,入口先苦而后甜,吸吮或沾舌有较大的清凉感觉。按其商品价值,人工牛黄约是天然牛黄的1/10~1/20,但可代替牛黄使用。

74.砒石与石膏有什么不同?

有些中药零售单位的营业人员,业务生疏,常有将剧毒药物砒石当石膏发出,致成严重中毒事故,不可掉以轻心。现将两种药物,特别是烧煅后的熟石膏性状特征辨别如下。

砒石又名信石、白信石、人信、人言等,系砷化石加工而成,亦有天然含氧化砷的矿物。为八面状的结晶体或不规则形,有玻璃样光泽,不纯者则暗淡无光。白者为多,红者少。白砒石为无色或白色,透明而脆,断面不平,粉末淡黄或灰白色,无臭,味辛,剧毒。近年来,一些产区常将其粉碎成粉末状调供药用。鉴别方法:

①在闭口管中加热,生出白色升华物(纯品137℃升华);

②以少许放在木炭上烧之,产生白色气体,散发出蒜样气味,并在木炭上现出白色薄膜一层。

生石膏经高温烧煅,失去结晶水,即变成不透明的灰白色熟石膏,或白色,有丝条状,研碎变成细粉末状,颇与白砒粉相似。

如在调配使用肉眼无法鉴别时,取熟石膏粉2克,置于140℃的火炉上烘20分钟,加水1.5毫升搅拌,放置冷却5分钟,呈粘结固体。而砒石则不具备此种特性。

75.乌梢蛇与双斑锦蛇有何不同?

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全体常卷成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无光泽。头盘在中间,形扁圆,似龟头。颊鳞1片。眼前鳞2片,上片稍大于下片。唇鳞灰色。口内有多数刺状牙齿。眼大不陷而有光泽。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强烈起棱,高耸呈层脊状,颇似刀口,形成两条纵贯全体。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气腥,味淡。剥皮者仅头部和尾部留有黑褐色的皮,中间较光滑。

双斑锦蛇主要为游蛇科动物双斑锦蛇的干燥全体或黑眉蛇及王锦蛇的干燥全体。双斑锦蛇头鳞为灰褐色,光亮,头部有对称的黑色纹。眼后有一黑带直达口角,腹部灰白色。脊背稍隆起或呈屋脊状,但脊钝圆,脊肌肉薄,较粗糙,灰白色。有将此充作乌梢蛇者。此外,灰鼠蛇、赤链蛇、草游蛇、水赤链游蛇、蝮蛇、眼镜蛇等,往往亦有被伪充乌梢蛇使用者,应详细鉴别。

游蛇动物乌梢蛇,表皮黑褐绿黑色,菱形鳞片全身被,眼大不陷有光泽,脊背中央强起棱,状似屋脊无区别,加工常为圆盘状,头尾留皮作标特。

76.蛤蚧与壁虎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蛤蚧为爬行纲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头颈部及躯干长9~18厘米,而头颈部分约占1/3。腹背部宽6~11厘米,尾长6~12厘米。头稍扁,略呈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角质齿密,无大牙。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散布,或密集成不显着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5趾,具爪,趾底面有吸盘。尾细长而结实,扁圆形,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长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有腥气,味微咸。商品要求头足尾具全,尤其尾部至关重要,不可断掉丢失。

壁虎为壁虎科动物壁虎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扁片状,全体灰褐色。躯干部长4~6厘米,颈部为全躯的1/3~1/4,躯干部宽达4~6.5厘米,略成正方形。可见肋骨16~18对,尾长5~6.5厘米。头较扁,呈长椭圆形。吻端钝圆,两眼凹陷,两颔密生细齿。背部有灰褐相杂的斑纹,其间散有较大的黑褐与灰白色疣鳞。腹鳞较大,圆形,复瓦状排列。四足均5趾,且具瓣状吸盘。

尾细,可见深浅二色环节。气腥,微咸。有被充作蛤蚧者。

蚧头略呈三角形,三分之一占全身,两眼凹陷口齿密,全身白绿斑点纹,尾部细长形稍扁,体被环带与细鳞。

77.新、陈桔梗种子如何鉴别?

农作物中常有“千年菜子万年麻”之说,大意是说菜、麻种子不怕隔年,照例可以发芽。唯桔梗种子截然不同,经反复实验,隔年陈种很少发芽,其次是种子的老嫩与发芽率亦有很大关系。如何鉴别新陈桔梗种子?现就几个要点作概括介绍。

(1)外表形色:当年新桔梗种子,呈倒卵圆形,多以2~3年生,籽粒饱满呈黑色或黑褐色,有油润状光泽,用手抓一把紧捏,可全部滑脱;如当年未老的种子,呈棕黄或淡黄色,同样显光泽,但籽粒不饱满;而隔年陈种子呈乌黑或乌灰色,无光泽(与荆芥子外表颜色相似);嫩种呈暗棕红色,亦无光泽,用手紧捏很少滑脱,并有干涩感。

(2)内部色质:新籽胚胎断面呈白色,含油性;而陈种子胚胎多已坏死,内部乌黄色,无油性。其质地为新种较重实,陈种较轻泡。

近年来,常常发现伪品或老种子重新加工品。其伪充品多见于血见愁种子、青葙子、苋菜子或胡麻仁种子掺拌其中。老桔梗种子重新加工的,多是用无气味的食用油拌入,经反复揉搓后,种子乌黑发亮,形状、色泽与当年新种无异,但有一股明显的汽油或食用油气味。

桔梗新种倒卵圆,外表黑色粒饱满,

油润光泽全发亮,手握紧捏全脱散,

胚胎断面显白色,油性质实重而坚,

隔年陈种无光泽,手捏常有粗糙感,

纵有陈种拦油搓,粒质轻重可分辨。